嗯,这部片光是从看完小说到今天正式映入脑海,再
给自己脑袋一次冲击,大概也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有了
吧,其实想一想也蛮快的,虽然说一直在等,但也没有每
天等的那么焦急,总算是看完了却了自己一个心愿。
我想选角方面也不多谈了,因为很多板友讨论了不少
基本上我对选角还蛮认同的,唯有Tom Hanks担任兰登有一
点意外,虽然目前没有更好的人选,不过看完了觉得Tom
担任兰登这角色也没有不好的感觉。而苏菲由奥黛莉杜朵
来饰演,伯居由尚雷诺来担纲,我深表同意啊,而奥黛莉
在本片担任的苏菲让我十分的满意,虽然在看的过程总是
一直回想他曾演的“爱蜜莉的异想世界”角色,但在这片
呈现出成熟的一种知性美让我十分的欣赏。
小说在解码上总是着墨的比较多,当然,大多数的人
会对本片失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认为电影呈现太多动作的
场面,或是太多口述的部分,平铺直叙外加对于解码的部
分没有太多的呈现感到失望。我个人认为,这到底是一部
电影,在短短2个小时半要将很多资讯一次带进来我觉得是
一个改编小说成电影会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瓶颈,除了要将
小说主线剧情从头带到尾,又要把里面许多对于历史以及
符号部分通通带进来,才不至于让观众一直傻呼呼的看下
去,我想这十分的困难,到底小说总是篇幅限制比较没电
影这么多,若不是拍成电影,而是拍成短篇影集的话,我
想对于解码这部分更能多加说明。
另外,若是对于解码太多着墨的话,我想也会让许多
观众感到不耐烦。因为符号学这种东西老实说,若不是本
身对于这方面有兴趣的人我想若不是看电影,看小说更会
让你感到烦闷。小说里面提到许多的史料,暂不论他是否
可靠度有多少,若非加以小说的元素在里头,而只是出成
一本类似论文型式发表在期刊或是相关文献里头的话,也
不会造成如今那么大的回响。就是因为以小说的型式写作
而成,加了许多虚拟的人物以及剧情在里头,让许多不曾
听过所谓“符号学”这漠生名词的观众来说,才会那么样
的感兴趣。(说实在话的,本身我并不爱看小说,特别是长
达三百多页的小说我看也不会看一下,我对于符号学有一
点小小的心得,才会去看这本小说,而且还会在小说中提
及符号的部分多加的眉批)。
这是部商业电影,不是什么记录片或是特别值得世人
省思的电影,免不了在票房前做了些妥协。虽然我不喜欢
用“妥协”这个字眼,但是的确为了剧情的张力实在是不
能在解码的过程中花下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也许导演也会
这么想“看了电影,若真的对于其中解码有兴趣的观众,
也或许会去找回小说来看,那么电影中就不需要在对于符
号的解释以及历史的回顾多做太多的说明,只要交代清楚
就好,让观众知道主角们从头到尾到底是在找些什么?做
些什么?其中不同立场的人们彼此间又为何利益冲突又会
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拍电影,除了给不曾看过小说的
观众们看懂剧情在演些什么,也给已看过小说的观众,满
足他们的想象空间,用具体的画面及影象充分呈现出小说
中所描述的一景一物,若能达成这样子就算成功了”。
本身我是对于本片“解码过程”所做的看法,所以我
并不会有什么失望或是不满。在看小说的过程中,也因为
小说并无附上任何一张图(像是蒙娜利莎的微笑,或是什
么湿壁画、最后的晚餐…等),所以在边看中也没有边看
图,当然,也一定有认真的读者找出图印了下来随着小说
一起看,但是电影能利用电脑科技与拍片技术,让自己对
于小说中的每一人、事、物,一一的具体起来,没错,这
样子的确满足了我对于小说中任何事物的想象;反过来说
也破坏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才会有人认为选角失败,又或
是电影本身拍的失败。
因为这是牵涉到个人喜欢与生活经验,不同的人哪怕
是双胞胎,对于原著陈描述的兰登,或是苏菲,还是里面
的白子,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就算是心中选角是同一人选
,对于这人选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相同。看看兰登,老实说
Tom Hanks在本片我也觉得胖了点,但我认为会是这样子演
出兰登,大莹幕前的Tom就是导演心中中所认定的兰登,谁
跟导演想的一样就会认同导演选角成功,反之亦同。
串改结局?或是小部分的异同,我是接受的,因为这
片不就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吗?如果今天丝毫不变的话
,反而让我失望了,看都不用看就知道结局了不是吗?那
我还花钱进去,除了满足想象空间之外还得到了什么?似
乎没有。看着小说当兰登与苏菲逃出罗浮宫,又将供心石
拿在手里,我就巴不得跳到最后一章看看到底所谓的“圣
杯”在哪里?原著小说没有明显的交代,但是电影最后面
,以为兰登与苏菲分开后就会进入谢幕,但最后又带入兰
登如何知道所谓石棺在哪里,真的是一圆一年前看小说所
没有得到最后结局的心愿,对我个人来说,算是一段不错
的改编。
最后给这片的评价:满分100我给90。对我个人
来说这片算是不错的一片,也许一开始对于这片的期待与
最后的结果与我相去不远,但是对于一个看过小说,又爱
看电影的我来说算是一片值得一看的电影。谁给几分,又
是评价如何不重要,对于导演与演员来说,票房是给他们
最大的肯定,哪拍被一群影评人骂的狗血淋头也不是那么
重要,或是有如此的评价,应是本片剧情太过争议,也不
要怪电影,原著小说本就十分的争议,树大招风,会被为
数不少的人围攻一点也不意外,用了一些极端的字眼诸如
“无聊”“不值得一看”“雷声大雨滴小”等较刻薄的字
眼来形容,似乎有意把这片跟某些十足的大烂片相提并论
的昧道十分浓厚。个人认为是藉以这些方式来让世人知道
本片不值一看,同时里面所说的零零总总全是造假或是一
点证据也没有,刻意用其有利之身份地位来评论本片使其
论点更加有力,这样子不用再提更多史料来反证其中的内
容(当然,反达文西密码的著作也是有),只要说些如演
技烂、选角失败、运镜差等评语就够了,似乎心得与这些
影评人不同的人就是不懂得看电影,我觉得是一种刻意打
压他人意见的一种作法,若真的有这么差劲,票房总是会
说话。(这时又会有人说…反正真正懂电影的人少之又少
...etc 等相关说法)。
只要自己满意就好,至于你认为几分? 自己心里评
一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