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从《晚安祝你好运》谈麦卡锡主义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06-05-13 22:54:42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chenglee&f_ART_ID=260743
作者 : 雪梨情缘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是电影《晚安,祝你好运》中主角记者艾德华蒙洛
在其节目结束前做为结尾的一句话,听他念得真是好听。也感谢让我找到了网志签名档。
《晚安,祝你好运》乔治克隆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以黑白片方式拍摄,
加上间杂配以当时的爵士歌曲,让全片看来犹如老纪录片般有着怀旧的艺术气息。
《大纪元》4月28日新闻说“已在北美创下近台币十一亿的票房,而全球票房也已超过
十七亿台币,上映国家超过33个。无论票房数字及上映国家数均迅速累积中,让许多
当初拒绝投资的银行与制片公司心痛不已。”乔治克隆尼蛮搞笑的说明为什么拍成黑白的
:“因为缺钱啊!不过等有更多票房收益进帐后我们也许会考虑上色,推出彩色全新版本
!”因为当初他想要拍片筹措资金困难,最后靠拿出他的房子去银行抵押,才顺利取得
拍片所需的七百五十万美金。他是很认真且执意要拍这部电影的,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他回答说:“我总不能在一直《瞒天过海》下去,否则到七十岁时我能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留给后世?”哈哈!真是不要瞒住自己啊!那他现在应该有票房可以再拍个彩色版了。
电影描写美国50年代时的恐共气氛下,来自威斯康辛州的麦卡锡参议员趁机大搞政治运作
,随意指控、诬陷无辜同僚与官员,甚及于任何反对他任意指控的人是共产党或其同路人
,让全美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将恐惧扩大到人人害怕如惊弓之鸟,就在人民的言论及
新闻自由面临空前未有的打压与迫害时,以CBS哥伦比亚电视台的记者艾德华蒙洛
(Edward R. Murrow, 大卫史翠森饰)和他的节目制作人佛瑞德芬德利
(Fred W. Friendly, 乔治克隆尼饰)为首的节目团队记者六位,决心挺身而出对抗,
揭穿麦卡锡制造恐怖的卑劣行径。他们在人身和工作可能遭受迫害下,成功的扳倒麦卡锡
,宣扬了公义与自由。
大卫史翠森演主角记者艾德华蒙洛,演得真是出色,把以媒体为悍卫全民权利、权益与
自由人权的记者角色演得真好,这样成功塑造了两个偶像,一个真实中的记者和演员自己
。乔治克隆尼演得也蛮有趣的,不过更佩服他编导的功力,虽然90来分就结束得好像有点
快,不过他大量运用的那些爵士乐包括名家柯尔波特、纳京高、艾灵顿公爵、
艾拉费兹杰拉、路易阿姆斯壮等大师的名曲,还邀当代爵士女伶黛安瑞芙在电影中演唱
诠释,真是极为出色,令人激赏,这夺下今年第48届葛莱美奖最佳爵士演唱奖的
电影原声专辑,该去买。那当时的爵士乐和黑白拍摄真是非常成功烘托出时代的氛围。
就在昨日看电影之前,前些天才有新闻报导乔治克隆尼敦促美国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结束在苏丹达佛地区发生的“二十一世纪首起种族灭绝””,他并踊跃参加四月三十日
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城市同步举行的示威活动。他真是身体力行之人,可能是家教所致,
他老爸接受访问时说:“我们未能阻止纳粹大屠杀,我们未能阻止高棉共党大屠杀﹐
我们未能阻止卢旺达大屠杀,可是我们有机会阻止达佛大屠杀。”他老爸以前是记者,
他们俩才刚去了一趟达佛区,告诉我们“阿拉伯民兵在苏丹政府的支持下,以恐怖战术
对付达佛区的黑人部落居民。达佛区的流血冲突已经造成三十万人丧生,二百四十万人
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那个麦卡锡这样乱搞,在美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事件与记录,以下摘引两书中对这段历史
的描写。
麦田出版《美国梦》一书第152页写到:
“共和党重新控制参议院以后,麦卡锡担任了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的主席,利用
小组委员会来扩大他的反共调查。事实证明,对麦卡锡调查活动的政治支持仍然和以前
一样强烈:一九五二年当选的二百二十一位共和党众议员中,有一百八十五人要求众议员
共和党领导人把他们分配到众议员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里。总统在竞选期间避免与麦卡锡
对抗,此时则集中利用隐秘的方式来削弱麦卡锡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一九五四年三~四
月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华默罗立用他的“此时关注”节目播出新闻剪辑,
向这个节目的二千五百万观众提供了关麦卡锡暴戾恣睢、卑鄙伎俩的第一手材料。
随着其声望下降,麦卡锡开始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活动,要铲除陆军里的颠覆政府份子。
参议院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进行调查;该委员会组织了向全国进行电视转播的听证会,
推翻了麦卡锡的指控,为一项谴责麦卡锡从事与一个参议员身份不相称的行为的决议
奠定了基础。正像他一举成名那样,麦卡锡也迅速地从全国注目的中心消失了。
麦卡锡仍然是参议员,但是已经没有任何实际的影响。他因酒精中毒而加剧了肝病,
最终于一九五七年死亡。但是他帮助造成的那种政治气候使美国的政治辩论实质上转向了
右翼。”
麦田出版霍布斯邦著的《极端的年代:二十世纪史一九四一 ~ 一九九一(上)》第350页
写到:
“其实当年美国国内会发生那阵污鄙的白色恐怖迫害运动,那股无理性的反赤狂风,
始作俑者,并非美国政府,而是一小撮微不足道的煽动家之流*。这一群人发现,
大量批发对内部敌人的告发责难,从中可以在官场上获得丰富的政治利益--
就中如恶名昭彰的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本人甚至并不特别反共--
其间的精彩好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万年局长胡佛(J. Edgar Hoover,1895-1972),
便深谙个中三昧。亦即藉反共之名,长保个人富贵之实。在一手建立冷战模式的诸人当中
,有一位甚至把共产势力的威胁冠以“原始人发动的攻击”之名(the attack of the
Primitive)(Acheson, 1970, p.462)。在这种情绪煽动之下,迫使华府当局的政策
不得不加速走向极端,尤以中国共产党胜利之后那段时期最为激烈。至于造成中国大陆
变色的罪名,自然也都怪到莫斯科的头上。”
*在这批不名誉的迫害黑手之中,日后唯一具有分量的政坛人物只有尼克森,他也是战后
美国总统当中,最令人厌恶的一位(一九六八~七四)。
作者: Williamette (流浪流浪)   2006-05-13 22:56:00
刚刚看完真是棒耶 乔治导演的功力令我刮目相看啊
作者: sohigh   2006-05-13 23:47:00
from 破报
作者: willkill (这牙齿死掉啦!!!)   2006-05-14 15: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