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霍元甲”杂谈(雷!)

楼主: Tyler0914 (Project Mayhem)   2006-03-04 15:47:31
本文截录自图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tylerxu&article_id=3155963
电影以1910年一场虚构的擂台车轮战起头───上海洋商会请来四国高手,向全中
国的武术家邀战,只有霍元甲一人挺身而出。在连败拳击、长枪、以及西洋剑高手后,
故事开始以倒叙的方式由卅年前说起。
霍元甲的童年就按照传说来拍,由于体弱多病,父亲不允许他习武,只得边读书边
偷学。这里带入日后同盟会的中坚份子之一农劲荪,成为帮少年霍元甲写功课、让他可
以自己有样学样瞎练武功的童年玩伴。霍恩弟与赵中强的一场擂台比武,在霍元甲幼小
的心灵深处埋下日后悲剧的种子。
李连杰版的《霍元甲》虽然在人物造型、服饰、时代背景等方面做了比较符合历史
的设定,然而全剧的情节仍然与史实差异甚钜,甚至最近还引发霍氏遗族的不满,打算
要对片商提出诉讼。因为照这一版的结局来看,霍元甲是个家破人亡、落得孑然一身的
武术高手,在神州大陆上为民族尊严而奋战,力挫列强所推出的武者,直到被毒死为止
都是形单影只。照这个逻辑,现实世界里那些霍氏的后人就变成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
节设计自然要令霍元甲的嫡传子孙们跳脚。
之所以会有这样于史无据的设计,是因为这出戏打从一开始构思的时候,所要讲的
就不是历史上那个霍元甲的故事,而是李连杰为了总结自己对于武术、武学精神的体悟
、同时终结自己功夫电影生涯的“告别之作”。它要讲的其实比较是李连杰的故事。
由童年被“限武”开始,直接剪辑到艺成后的青年霍元甲,中间的蜕变过程全数省
略,就是因为这部片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如何打”、更不是“不能打的人如何突然变成
能打”,而是要表达“如何才能不打”。以一部充斥许多精彩武打场面的电影来传达“
如何才能不打”,就戏剧上而言,实在是很大胆的一种切入方式,同时也很容易让看片
的观众混淆了焦点,没能在走出戏院前真正接收到编导想要传达的概念。
从一开场就让咱们见识了一代宗师霍元甲(或者说李连杰)精湛且全方位的武技。
拳脚功夫、长枪、剑术,潇洒好看又流畅的套招,让人目不暇给。为了表达习武多年所
得出的“暴力无能”观点,这部电影大半的篇幅反而都得拿暴力来填充。这样的反衬,
穿插霍元甲老母对他的说教“别人怕你,并不代表尊敬你啊”,一直演到霍元甲失去一
切,甚至要复仇的对象(‘秦爷’的义子)都当着他的面抢先自尽,让他连手刃奸仇的
机会也没有(且即使亲手宰掉仇人,死去的老母和女儿也活不回来),先前为求赢得“
津门第一”而投身的一场场擂台武斗,尽管精彩好看,对照这场巨变的导火线───门
下弟子原来是因为与秦爷的小妾私通才被打伤───瞬间残酷地将观众以及故事主人翁
抛入荒谬的反思之中。
在与世无争的农村里,不管那是哪支边疆民族,也不知究竟在那里待了多少年,原
本那个争强好胜、搞到失去一切、心灵受创的霍元甲,终于在返朴归真的自然生活中体
悟宇宙人生的正道。在与田中安野(中村师童饰演)以茶论武的一场对手戏中,清楚表
达了霍元甲在心境上的成长。“茶只是生长在自然界的生物,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别;人
以自己的感官味觉来定出茶的高低,但茶叶本身还是茶叶。”反衬出日本自“明治维新
”后所一直在强调的种族优劣观点之偏狭。日本的茶道讲究要严选上好的茶种、对于“
人种”也习惯性地以一些外在指标来做为优劣评判的标准。“这么劣等的人种,哪配拥
有这么优秀的一块土地!”早年的日本军阀就是在这样不平衡的心态下,理直气壮地觊
觎论土质、论物产、论占地多寡都“优”于他们自家海岛的神州大陆。
在华人的精神文明里,不论是老子的《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庄子的《齐物论》、还是佛家“众生一律平等”、“一
切事物的本质,只是宇宙本源唯一真相的不同面貌”等思想,都讲求对于各不相同的万
物兼容并包,让草木自行生长,“存在”就是美、是真、是善,并无优劣高下之别,一
切的分类、判别,都只是为了某些各别诉求而采取的权宜“观点”而已,绝非宇宙天地
之道。
一场意有所指的品茶对饮,在田中安野“心悦诚服”的神情中结束。画面又切回电
影开头的场景───上海的跨国擂台赛。第四位上场的高手就是日本的田中安野。霍元
甲以三节棍对上田中的武士刀,在打斗中两人突然兵器互换,霍元甲耍起武士刀来依然
顺手;田中安野拿了不惯用的三节棍却动作生硬、甚至打到自己。兵器的互换,亦即武
技的互换、观点的互换。体悟宇宙之道者,由于洞察“一切不过是观点上的差异而已”
,所以可以顺畅地游走、悟透并精通任何一种观点;相较之下,执迷于某种既定观点者
,突然得转变成另一种观点时,就会因为难以触类旁通而显得左支右拙、难以调适。
当田中发现霍元甲中毒,劝他“不要打了!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明显与日本
武士道“与其战败受辱,宁可切腹”的固有精神相违,比较接近华人“好死不如赖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观点。可见田中在霍元甲的感召下,的确开始产生些观点
上的转变,开始试图跳出本身的文化框臼,虚心接受华人式的观点。然而霍元甲淡然一
笑,“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不只平等观待万物,同时也与大局融为一体,
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眼见霍元甲中毒呕出的黑血,田中只能以“要打,我还是会全力以赴!”这种武术
家之间表达尊敬对方的方式来向霍元甲“致敬”。于是两大高手继续在擂台上全力拼搏
,霍元甲在田中的疏忽中,击出足以穿心碎骨的致胜之拳,却又能在最后关头将这记当
年格毙秦爷、酿成悲剧的重拳收回,赢得田中安野由衷的敬佩,同时也结束自己四十二
年的短暂生命。
从梁家仁版的《霍元甲(奇门迷踪)》、李连杰版的《精武英雄》、甄子丹版的《
精武门》、一直到这次李连杰版的《霍元甲》,日本人都被简化成两种典型:卑劣无耻
贱格到一无是处,以及光明正大耿直又精忠报国。而且后者总是被前者指挥、像颗小棋
子般地玩弄于股掌之上。于是我们看到“三田”与“田中”这两款中国电影多年来为廿
世纪初至二次大战结束前的日本人所打造的典型“脸谱”。饰演三田的原田真人(はら
だまさと)在“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里也是演奸邪的首相大村,似乎已经
被定型成这种脸谱了。幸好这位原田兄的主业不是演员,而是编导(作品有《狗神》、
《武士山庄人质事件》、《涉谷二十四小时》等)。
另外饰演大力士欧比音的那位大力士Nathan Jones,也曾在成龙的“警察故事IV:
简单任务”、布莱德彼特的“特洛依(Troy)”、以及泰国片“拳霸II(Tom yum
goong)”里客串演超大只的力士。在全球化的世界,似乎不管看哪国电影都一样会瞥
见“熟人”。
本片拍摄的时候,听说有杨紫琼参与演出,后来片商在上映前考量片长,“忍痛”
剪去四十分钟左右的戏,包括霍元甲在中泰边界挑战泰国拳王的段落以及杨紫琼演出的
所有戏份。据说杨紫琼在这部片里饰演一位现代的中国体育家,四处为争取将中国武术
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正式竞赛项目而奔走,由她的奔走才倒叙出一代宗师霍元甲传奇的
一生。在片商基于任何狗屁倒灶考量的大剪刀下,这个“完整版”的故事,只能等DVD
推出时才有可能看到了。
在几项戏剧元素的交融下,这版的《霍元甲》营造出一种类似《神鬼战士
(The Gladiator)》的沧凉悲壮感。里面有热血燃烧的中国魂,也有儿女情长与恬适
宁静的大自然。霍元甲离开农村回天津前,告诉盲女月慈说他一定会再回来,等他去
处理完事情。最后在三田的奸谋下,他是回不来了,然而眼盲心未盲的月慈却在霍元甲
死后见到他的灵魂在皎洁的月光下打拳。对剧中的霍元甲(不是真实历史上的霍元甲)
而言,或许这天人合一、与世无争的田园,才是他最后一心向往的天堂。
在几版轰动的电影电视一再改编重述下,霍元甲这个人的象征意义,已经远大于实
际的历史意义,成为一个随编剧家爱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的象征性角色。
作者: SureWinmouse (迎风向前行)   2006-03-04 16:20:00
借转
作者: shower0713 (小宇)   2006-03-05 02:34:00
写得真好!
作者: sind (如云飘缈)   2006-03-15 13:37:00
写的太精采了啦,我都眼框湿了
作者: kukchy   2006-09-11 16:50:00
中间精神文明那段怎跟我写的一样,可我写的那篇怎被删了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