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创意再现,无限商机”--恶狼ID(Cry Wolf)

楼主: JFCII (ABU)   2006-03-03 00:45:19
  几个聪明的高中生突发奇想,企图将散播谣言的恶作剧搞大,于是他们以刚发生在
学校附近的命案为基础,在网络上创造一个名为Wolf的杀人重犯,并四处转寄Email。果
不其然,整个小镇陷入一片恐慌;正当这群年轻人洋洋得意之际,没想到,Wolf真的出
现了…!
  
  这种设定前提以观众的角度来看是很危险的:它可能是部烂片,只是个心理变态乱
杀一气;它也可能令你大吃一惊,原来在Wolf出现的动机背后,藏着精心设计的重重陷
阱…。这种类型片最大危机是只要剧本写得不好,整部片几乎就毁了。但顶着“第一届
克莱斯勒百万电影大奖剧本”的光环,“恶狼ID”轻易地说服我掏钱进电影院。至于成
本少,我一点也不担心。惊悚片重点是心理因素,只要创意够剧本好,不洒钱一样可以
拍出效果。2005年的“夺魂锯”就是一个以创意取胜,成功地以小搏大的例子。
  本片叙事手法流畅,而且每个转折都很合理,颇有层次,让观众陷入“每个人都可
能是凶手”的恐慌中。不过由于导演很公平地给了观众所有线索,所以常看惊悚片的影
迷们,仍可以在结束前就猜出凶手。此外,吓人技巧略嫌陈旧,多数为常见的桥段,连
“突如而来的巨响”这种手法都连用了几次。不过毕竟这是心理惊悚片,无需在这上头
要求太多,只要用得恰当,陈旧亦无妨。
  唯一可惜的是在逆转处不够强烈。在“大逆转”、“猜凶手”这类片中,有个重点
是“关键象征物”。若能成功地利用反复出现的某个特征或物件代表凶手,在“戳破”
凶手真相时演员根本不必说话,光影像上的震撼、一个特写、甚至镜头“不经意”地扫
过,就足以让观众从椅子上跳起来。倘若是逆转,那么打破观众心里“这特征一定得是
凶手才有”的盲点时,将更能制造出惊悚气氛。不论是一把枪、一个门牌、一些无心的
小动作、甚至脸部表情,都可以达到这种“关键象征物”的效果。而此片的“关键象征
物”手法用得不好,以致于逆转在气势弱了,无法让观众的情绪受到更大刺激,相当可
惜。
  在演员方面,男女主角都演得不错,尤其女主角特别有潜力。她表情演得很好,有
亦正亦邪的气质,适合演多层次、内心复杂的角色。而找来邦乔飞乐团主唱助阵,虽然
主要是宣传效果,但他演得也蛮传神的,算是意外效果。
  有个值得一提的部分是拍学生们利用网络散播谣言那段。其塑造凶手的影像手法很
有意思。画面从转寄Email开始,突然切成像电视机子母画面一样的许多小格子,每个格
子里都是小镇上不同的人言之凿凿地谈论著关于凶手的谣言,然后这许多小格子碎掉,再
重新组合成这个虚拟凶手的外貌,代表着凶手就是从网络谣言开始,在众人的口耳相传下
被赋予生命、成为一种象征。我们耳熟能详的虎姑婆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这部片很令我欣赏,但全美票房只有一千多万(美金),在台湾也卖得不好而匆匆
下片。不过“夺魂锯”去年台北的总票房也是100多万(新台币),但续集就涨到1000多万,
表示虽然去电影院看第一集的观众不多,但租影片回家看的人不少。而见识过第一集的精
彩后,观众自然便愿意进电影院看续集。(当然,续集拍得不好是另一回事…)希望“恶
狼ID”也能如此,有创意的年轻人,加油!
作者: urwife (lovesea)   2006-03-03 08:4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