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苹果》即时战略为什么?-专访苹果社长

楼主: iamalam2005 (山风)   2014-01-27 16:42:38
Peopo 公民新闻
文/林靖堂 采访报导
甫步入2014年半个月,台湾网络媒体的发展嗅出了一丝战国风云的火药味。1月15日,新
兴网络媒体风传媒宣布正式上线,于此同时,《苹果日报》即时新闻也宣布与五家独立媒
体合作(1),加以稍早另一新媒体民报网站试营运(2),让近三年台湾的媒体动荡史走入新局。
然而,台湾四大纸媒之一的《苹果日报》,早在去 (2013)年即开始布局网络即时新闻,
个中原因或许与抛售壹电视,以及苹果日报纸媒日渐萎缩的销售量有关。然而,《苹果》
即时新闻也因日前的合作案、过去近一年来新闻内容呈现,以及突发中心记者一纸征召乡
民记者的脸书贴文(3),再次引发关注。
就在上周,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管中祥(4)与苹果日报工会理事长蔡日云,分别在天下独
立评论的专栏与脸书上,对《苹果》即时新闻的报社政策为文反省,为此本文特别专访苹
果日报社长陈裕鑫,了解《苹果》即时新闻到底为何?
本采访分为四大部分:“关于独立媒体合作”、“关于新闻内容争议、正确性与量的质疑
”、“关于即时新闻的记者劳动权益与内部声浪”、“关于即时新闻的经营与营收”,行
文采取Q&A的方式,有点长,一口气看不完可以分四次喘口气慢慢看。
关于独立媒体合作
问:苹果日报即时新闻日前与五家独立媒体的合作,动机、考量各是什么?
与独立媒体间的合作出发点在于,即使《苹果》线上记者很努力跑新闻,但传统媒体的路
线是规划好的,每天即时的新闻处理,对许多题材心有余力有不足,同时也因看见台湾许
多独立媒体在各自领域有不错的成绩,基于网络开放性,因此可思考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苹果》与独立媒体合作的模式,是先寻求数个供稿上相对稳定的独立媒体,放在《苹果
》即时新闻的串流里,循序渐进将互动、软硬件与字段规划的模式建立,并寻求读者的回
馈,再作过些许微调后,继续寻求第二、第三波的合作。
问:所谓读者的回馈与微调意指?
看他们呈现出来的情况。例如点阅率,但可能也不完全是点阅率。《苹果》与独立媒体间
的合作,对方看重的也不是枝微末节的点阅率问题,《苹果》现正寻求帮独立媒体在即时
新闻网页上设立专页,或说在整体曝光度上《苹果》是否能对独立媒体有多一点帮助?例
如某个阶段中的曝光度不足,如何协助独立媒体曝光更充足?或者在新闻的衍生上,彼此
跟进与互利。
问:宣布合作半个月来,目前的情况?
从身为使用者的观点来看还不错,读者反应也期待颇深,也可以看见独立媒体并不会与《
苹果》改变发稿策略。对《苹果》而言,独立媒体所生产的新闻的确有补《苹果》不足之
处,内部开会时,我们也会因为独立媒体的观点与内容,向内部检讨某些议题的处理。
我坦承,《苹果》在即时新闻的处理上,若单靠《苹果》原有的团队,即便做的再好的再
好,一定仍有不足之处,即使许多独立媒体所报导的层面《苹果》都有触及,但采访线上
每天例行采访的事情很多,独立媒体的报导刚好可以弥补《苹果》的阙漏。
我认为,网络一定是合作而非封闭的,封闭的网络不会成长,所以一定要走向开放的平台
。若今天《苹果》的流量还不错,同时可以找到几个经营不错的媒体增加其曝光度,放眼
对整个台湾媒体环境,会有好的发展。只有媒体环境愈好苹果才会愈好,媒体环境愈差我
们也只有愈辛苦而已,所以我们不会存心想开一个一家独大的媒体。
《苹果》与独立媒体的合作基于开放、自主,无所谓但书。就《苹果》来说,合作并非点
阅率的考虑,独立媒体新闻走向与文章处理角度、长度本来就不是为了点阅率出发,所以
他们为苹果所创造的点阅率,坦白说不会太多。然而,我仍希望点阅率增加,不是为《苹
果》增加,而是希望《苹果》点阅总数增加的情况下,能导入许多流量回到独立媒体各自
本来的网站中,如此对彼此方有好处,走的更远。
关于新闻内容争议、正确性与量的质疑
问:即时新闻的新闻量是否过多?
针对管中祥老师对即时新闻量的批评,其实是因为《苹果》总共有三、四百个记者,或许
是因为偶尔会有数名记者同时发稿所造成的,不太可能是同一个人密集的发稿,这种情况
确实常常发生。
《苹果》即时新闻每日出稿量不会比上每日日报出刊的总则数。《苹果日报》纸媒每日平
均有80至82个版,累积每日有七八百则新闻,而《苹果》即时新闻一天大约四、五百则。
不过,两个月前《苹果》确实注意到有新闻更新过快的问题,因此《苹果》作了一个推荐
字段作为改善,除原先依据点阅率,可能有时只代表一阵流量增加,或某些网友喜好所产
生的热门新闻外,利用推荐栏补其不足,将重要但可能因即时序列埋没的新闻,放到这里
来。
问:《苹果》是否有一个每日新闻量的发稿政策?
《苹果》即时新闻没有非常硬性的规定,但我在开会时曾经设下一个每日大约五百则的目
标,只是这五百则并非强制,而是希望能让读者有更多元的选择。这项目标并非要求记者
每日则数,我个人从来不会如此要求,因为如此要求并不会对品质有所帮助,而我常常对
内部的记者说,任何事情应该自动自发,自己凭热情做事,自己认为大事就多发小事不重
要则不发无要紧。
《苹果》并无奖惩制度,但是大新闻若没有刊出一定会检讨,因此我们并非量上的检讨,
而是针对事情轻重缓急,当读者都关心却未见新闻报导时当然检讨。再者,《苹果》的检
讨方式与他报不同,他报可能是处分,而《苹果》则是每天检讨,被检讨并不丢脸,检讨
后也并不会因此考绩变差。
我并不会要求量,要冲量太容易,若要求一天三则,随便发也就一天三则。再者,他报的
奖惩方式一则加赠一百或三百,若记者了赚这种小钱而随便发稿更有问题。我认为,重要
的是要把媒体办成功,成功了才会有收入。
问:那为什么出现欧阳妮妮口袋里找到两百元的新闻?
欧阳妮妮口袋里找到两百元的新闻是放在娱乐新闻的栏目,以《苹果》的角度而言,本来
《苹果》娱乐就经常是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处理新闻,不因为即时就标准不同。不过我当时
看到也吓一跳,对于网络新闻的不确定与该则新闻的爆红感到莫名。
《苹果》的处理若是大事件就会用大事件的方式处理,若是小八卦新闻就会以八卦新闻的
手法处理,这则新闻我唯一认为需要改进之处是写的时候不应单纯只用脸书上的内容,也
许可以打电话给欧阳妮妮,再以小八卦的样貌处理即可。
但我认为,娱乐新闻的处理方式不能用一个处理A1要闻版的规格,两百块这样的娱乐新闻
是在创报时就一直沿用的手法,只是刚好有人转载到PTT,引起热烈回响与批评,所以问
题很单纯,也没有特别鼓励发这样的新闻。
问:是否特别重视即时的点阅率与流量?
《苹果》作为一个商业媒体,整体是一定会重视点阅率,但我们不会特别刻意为了流量与
点阅率去处理类似两百元的新闻。
作为一个商业媒体,说不重视点阅率是虚伪的,商业媒体若不重视点阅就不会有广告。《
苹果》为什么要作大众化的市场?就是因为苹果希望要有独立财源,不需要向政治或政党
磕头。
《苹果》之所以立场站得稳,就是因为不跟财团或政府低头,同样在网络媒体也是一样,
我们希望有一个自由市场的广告,因此需要有点阅率,只是说我们在点阅率上仍有其他原
则,不会为了追求点阅率,大是大非的东西就不去处理。有时候我们就会去抓社会的共鸣
之处,新闻呈现不见得在于好不好看,但如果不重视销路、不重视点阅,届时也许可能财
源上就不会是自由市场的自由产品。
问:外界批评《苹果》即时开始出现许多烂新闻,您怎么看待大家的批评?是否承认管控
有问题?
用纸媒的概念看今天的新闻,一个综合性的媒体本来就是包罗万象,里面会有小的八卦、
小的社会新闻,同时也会有要闻,我们在看待纸媒的时候不会注意到这种什么都有的情况
,那是因为纸媒一叠一叠分的很清楚。
然而当我们在阅读即时新闻时,因为即时串流里读者每则新闻都会接触,就会见到例如两
百元新闻,如此小八卦新闻放在娱乐分类中,并且同时与重要的政治新闻放在同一区域。
但不应该把一个娱乐分类里的小新闻看待成要闻,有些新闻在某些分类里也许只是轻松的
小故事,把轻松的小故事解释为“废文”也很奇怪。若回到纸媒,副刊处理的生活新闻,
不也是没那么具有新闻性吗?
《苹果》今天要处理的即时新闻,非常包罗万象,里面有时效性强的、政策的、当然也会
轻松一下的新闻资讯,因为网络即是生活。或许某一类的人仍然会想看这些资讯,不能因
此就说这些就是“废文”。当然,这并非为每一篇即时新闻辩护,外面的声音《苹果》会
定期检讨,只是我希望不要把这些所谓的“废文”、“垃圾文”轻率地批评到所有的即时
新闻上。
我个人认为,外界对“捡尸队专题”的批评是很好的反应,让我们知道某些标题需要检讨
。其实这个专栏许多报导,内文并未超过纸媒报导的角度,但一些标题反而让人误解没有
必要,因此已要求主管针对此项修正,内容上也会有所控制。
问:那么如何维持《苹果》即时新闻的正确性与严谨性?
网络媒体新闻产制流程与纸媒、周刊或者电视都不同,也许可以说,审核的关卡因为时间
变短,造成思考时间变短。过去纸媒制版可能需要五至六道关卡,长达10个小时的时间,
重复来回两、三次的审核过程,现在的即时新闻则可能仅仅来回一至二次的时间。
必须承认,如此产制流程,确实会造成某个时候思虑上的不周或一下子做了错误判断,但
不能把这样的情况,简单指称为轻率。外界容易误解即时新闻轻率而无把关的过程,但其
实《苹果》持续都在把关。
媒体环境正在改变,每个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媒体有各自特殊的生产过程,若回顾报业
发展史,报纸刚出现时,也被周刊批评为轻率。因为周刊有为期一周的时间思考,如何在
短时间内出版?当初的报纸也如同现在的网络媒体,遭遇许多责难。
而网络媒体当然有缺点,其缺点在于思考与反应,与具体资料查核的时间变的更短,因此
容易发生有思虑不周的情况;优点则在于,报纸的错误要24小时后才能修定,对当事人的
伤害显著,而即时新闻,若当事人即刻反应或网络即时的批评,是可以马上修改,从弥补
的角度来看,伤害较小。当然,这并非为网络新闻的错误辩护,而是因为生产线异于以往
,因此我们会特别注意,新闻有错一定马上修改,不因易于修改就对即时新闻态度轻率。
关于即时新闻的记者劳动权益与内部声浪
问:《苹果》即时新闻是否造成基层记者工作量的改变?
如前所述,《苹果》没有特别赏罚分明的制度,不过即时新闻确实的确会增加记者的工作
量。过去日报记者的工作习惯为白天采访、傍晚写稿,现在则是重大事件发生后,即希望
能够赶快传进来。重大事件第一时间要处理,可是专家访问或回应就不见得一定要发,对
事件的解读也就会放在纸媒处理,以此作小小区隔,当然对记者来说变成增加负担。即时
新闻肯定会增加同事负担,然而纸媒慢慢在衰退的趋势无可否认,若不能走出另一条路与
远景,报社的前景会有危机。
问:那么最近突发中心的乡民记者是怎么回事?
基层针对即时新闻工作量增加所反映的声音,管理阶层都有听到,因此基层期望能增加人
手,《苹果》就同意增加人手,让每个中心扩增一名记者。
所谓的“乡民记者”,那仅是突发中心将这名新增的记者定位为乡民记者,然而这并非所
有中心增加的记者名额都是“乡民记者”。每个中心增加一名记者,是希望能协助各中心
处理即时新闻,至于如何分配工作是内部主管分配的问题。
这次《苹果》应允让每个中心增加一名记者,至于各中心主管去哪里找,则是每个中心的
问题,记者找来后做什么事也是主管的分配权责。突发中心将这名新增人力,找来要作乡
民记者,这是突发中心的安排,至于其他中心,例如外电中心,可能就并非乡民记者,可
能就是排班的编译。
增加人力后,我希望各中心对网络增加报导范围,因此也希望各中心成立网络小组,由各
中心原本的人力重新适当调配,重新组织记者任务,让各中心的网络小组各自发展。
往后《苹果》网络小组要处理三个方向的议题:1.网络上讨论的议题,因为网络就是我们
的生活,网络上热门讨论的问题本来就应该关心;2.网络上提供的线索,网络上常常有人
报料在网络上贴文,那些线索我们应去追踪;3.各中心网络组自己本身关心的事情,应去
规划发掘。
无论是过去纸媒还是现在的即时新闻,所有的新闻路线一定远过于记者人数,各报皆然,
一个人需要兼顾三、四条线,而网络小组是否仍须兼著跑过去固定的日报路线,那是内部
管理的问题,但势必仍会如此。
关于即时新闻的经营与营收
问:有人质疑,《苹果》即时现在的做法与《苹果》当年来台创报时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
,是否为了经营,重新测试台湾阅听众对即时新闻的底限?
其实不非测试,网络上许多人把我们想的很厉害,实际上《苹果》只是想“即时迎头赶上
”网络的风潮而已。
你看网络上的论坛与网络媒体已经非常多,PTT上一篇文章、一则爆料,本身就是一条即
时新闻,我觉得大家要把网络媒体的特质放开来看,今天《苹果》所作并非测试谁的底限
,只是想要迎头赶上网络的发展。
《苹果》今天所作的即时新闻,内容的正确性必然不断要检讨,所以有错一定要求同事特
别注意,一个媒体要求真求实很重要。至于内容的多元,那是因为网络本身就有其多样性
,加上《苹果》本身即是一个综合媒体,所以我们并非抱持测试的态度。
由于我们是商业媒体,当然希望在营收上有所增加,纸媒日渐萎缩众所皆知,但我们仍然
希望纸媒能够稳住,不因网络的发展受到影响;也希望在网络上增加更多读者来阅览,有
读者才会有广告这是不变的道理。
当然,即时新闻若被视为很重要的一环,就要满足媒体应具备的功能,不管讯息解读,批
判或深度调查采访,如果哪一天《苹果》的即时新闻也能出现调查采访,我同样也很期待

问:据说去年九月还是第三季时,《苹果》因为即时政策营收上看三亿?
很抱歉,营收的数字详细不能说太多,不过的确在纸媒加网络的部分,获利还算不错,在
一片纸媒萧条中,还算过的去。
延伸阅读:
(1) 5独立媒体 加入苹果即时 http://ppt.cc/bqiS
(2) 风传媒 http://ppt.cc/bua6
(3)《苹果》给40K 征乡民记者 http://ppt.cc/w4si
(4) 管中祥:苹果日报的即时焦虑 http://ppt.cc/Z6a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