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关于书单

楼主: summitstudio (第凡斯米德费尔德)   2008-11-22 00:35:04
哇有讨论串了,好开心
昨天才报完一篇 paper终于可以来说说废话了:p
※ 引述《sidelight (侧帅)》之铭言:
: ※ 引述《cutecoins (松绿配桃红)》之铭言:
: : 我觉得老师开的书单都好高不可攀喔
: : 每一本书都充满了文学批评术语
其实我自己蛮不喜欢所谓文学批评术语的耶
虽然说,术语的优点是让学术性讨论有共同的媒介,不会在讨论的时候失焦
但是文学这种东西实在是很难去“定义”的
(正因为自己是数学系的更不能接受这些似是而非又模糊的定义啊)
所以,为了解释一些东西的时候使用术语是必要的
但是个人很讨厌掉书袋式的使用术语,哈哈(不是不用而是不要滥用)
也许大家可以有更多讨论空间-我自己是以创作者身分来看这些术语的:p
如果在所谓的批评家来看会如何?读者的角度又如何?
其实文学批评理论就是建立在不同的学理/观点而五花八门地产生的:D
拉回来,文学批评术语的书
我会建议多看像是 wiki之类的网络资源耶,直接看英文就好
翻译有时候会出现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过因为我不是很在意这个,遇到的时候再去查就好了(我还真是不学无术啊..)
之前修外文系开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好像也还好
(不过我那时只有一学期,比起现在一学年的课轻松得多…)
毕竟在不同理论里有太多不同的术语、甚至有点冲突的(不够严谨嘛xD)
我觉得看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
不要像高中大一国文那样,去跟着典范(paradigms)走
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理论到现在发展的那么广-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去看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背景去思考
跳脱于文字以外,加入了很多文化思潮在里面(外文系显学女性主义应该算是吧:p)
与其去多看理论、术语,不如好好想想这些理论、术语的“来龙去脉”
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谁跟着她走到了哪里、我又能跟着她走到哪里?
: : 这根本不是在介绍文学给门外汉啊
: : 还是这正好说明了
: : 会读文学概论的人就不该是文学的门外汉
: : 因为文学概论是产生在文学之后的 XD
会读文学概论的人就该是喜欢文学的人:)
虽然,整理、构造出理论是在文学之后(其实也有从理论刻意做出来的文学xD)
可是无形之中,却又好像有种 principle在背后让大家“写成那样”..
well, so what? literature goes on.
: : 总之想问问板上的高手
: : 有没有简明易懂的文学概论书可以推荐啊
: : 最好是专门在解释那些术语的书
: : 希望好心人可以介绍个几本
: : 不然我还真的不知道这门课到底要怎么念
: : 学期都过一半了 = ="
: 如果只是文学“概论”,那张健、洪炎秋的书就可以了。
: 或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也足够讨论文学之为何物。
: 至于文学批评术语,有书林出版社的《西方文学术语手册》,张错写的。
: 廖炳惠的《关键词》也可以参考看看。
: 可是我觉得,文学术语若不是由哲学系或者外文系很有系统的教授,
: 很难自己掌握脉络耶。光是翻译的问题,就足够困扰初学者很久了。
: 例如一开始在看到“text”的中文翻译时,有的书写正文、有的写文本,
: 如果不看英文,真的一时之间会迷失在术语密林之中。
: 尤其是西方文学理论,已不纯然是讨论“文学做为一种形式美”这样的范筹,
: 它似乎跳脱了艺术、美学、哲学的框架、
: 甚至结合社会学、文化研究成为了一种可供实践的理论。
: 例如说,以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来说,后殖民主义就会拿它来谈论殖民帝国之眼。
: 是本讨论殖民帝国如何看待非洲大陆的文本。
: 然后印度、中东及东南亚学者也会引用来讨论后殖民的政治问题。
: (后殖民尤其在台湾更是显学!)
还有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也是推荐佳作
他也是个人生充满色彩的传奇人物啊!
: 如果真的想进入西方文学理论或者是文化研究(两者以Hall的话来说,是息息相关的。
: 或许就不得不重新回到那现代思潮的三位开山老祖:马克思、佛洛伊德和尼采来说。
: 这种回溯的过程之中,对于自学的学生来说,真是痛苦。
: 所以方瑜老师也鼓励大家,多读一些你可能目前看不懂,非常生涩的书籍,
: 或许几年后,阅历渐增了,意义会逐次浮现也说不定。
像是《恋人絮语》吗xD
: 也推荐较简单的版本,詹明信《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 或是最简单的,去修外文系,或者“文学批评”这门课。
: 政大中文系有陈芳明教授开,很不错,他是政大台文的所长,
: 我这是在打广告。
: 顺道一提,泰瑞伊格顿的《文学理论导读》里面的意识形态带有是左翼思想的。
: 最后一章他揭露了自己的政治观,认为文学反映了政治无意识。
: 偏激点的说法是:没有纯粹的文学。
: 这就是西方人文领域的自我反省,看完会对赤裸裸的批评理论感到痛苦。
我自己是觉得,台湾比较奇怪的是很容易某些人全盘接受某个理论。
(也许是我对学界的接触还不够,这只是我目前看起来的感觉)
似乎对于自我反省的部份很缺乏?
所以很容易,某个时期的那些人都在倡导某个对现在我们来说已经过时的理论。
不同理论当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否也该与时并进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