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中古屋及预售量缩是跑不掉的,但预售交屋可能会撑起明后年的量。
其实今年上半年就有这个现象了,只是后来被新青安的新闻掩盖而比较没人在意。
所以明年可能会看到移转栋数没掉多少但仲介代销死一片。
至于后续,只能讲不确定性太大,预测的准确性都不高。
比方说,禁转后Nova大是讲买的还是投资客为主,但新闻跟一些名嘴都讲是自住客为多。
这个可能有地域差别吧,目前也没有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证实。
大环境的话,有美国软着陆+降息跟AI利多,台湾景气应该还不会太差。
但连Fed都无法准确预测两年后的美国经济,我们又怎知AI热潮何时结束?
另一方面QE时代的终结也是事实。
虽然之前印出去的钱收不太回来,但在通膨阴影下就算景气转差也不太会有QE。
所以资金行情告一段落应该是避不掉,只是程度大小而已。
台湾房市大家会对比的,多是14-16年的修正跟90年代的泡沬化。
但前者是有QE当背景而后者则有产业外移空洞化,所以很难简单对比。
再加上前面讲的不确定性,我觉得各家预测都看看就好,单赌一个并不是好事。
个人看法是,杠杆开太大的要及早去杠杆,就算目前撑得过去也不要赌央行会转向。
基准利率再往上调是一件可以预期的事,光这点可能就要再盘算清楚了。
自住的话,若蛋白蛋黄区可以负担的话,看市况入手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长期来看,蛋白跟蛋黄受少子化影响会少得多。
虽然这波价格可能会修正,但长期还是会反应通膨。
没钱买蛋白的,可以等等再拔草测风向,蛋壳在这波修正是跑不掉的。
若没新青安或宽限就买不起的麻烦租房就好,人生还有很多事值得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