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amp/story/7339/7992157
别再让基层消防战死火场
2024-05-28 联合报/ 卢守谦/大仁科大火灾
鉴定中心首任主任(台中市)
随着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与施工技术进步,
建筑物渐朝高层化、深层化、大型化,却潜藏
著较多危险因子。新竹晴空汇大楼地下室火灾,
造成二位消防人员殉职及数百住户受困待救事
件,即为典型案例。
超高楼建筑物火灾,因建筑物收容人员多,
灾害时需救助者比率亦高,且因高度距离问
题,避难时间较长。而大楼密闭构造易充满
浓烟,且进入口受到许多限定,致抢救空间
狭长窄化。入室消防力分断,消防活动形成
立体作业,抢救之消防力彼此距离拉长。又
危险要因多,大楼内部水平垂直管道间密布,
有毒浓烟气体得以快速延伸。
本次事件,从新闻画面得知系D栋大楼B1
设置整栋电力来源,起火于B1往一楼电力线
架管道间,生成浓烟随着管道间一路往上层
窜出,期间发生停电致抽风机无法启用,浓烟
更透过管道间直接进入住户家中,不少住户
出现头晕头痛状况。因此,初步疑似配管、
配线贯穿管道间处及防火墙空隙,未填塞防火
材料,可能呈现管道间防火区划不完备问题。
二○○一年汐止东方科学园区廿六层高楼火灾
事件,事后调查延烧路径,系在上方与楼板部位
大多残留有空隙,管路与管线水平穿出之贯穿
孔未封闭、机电设备箱体直接在墙体上凿孔后
嵌入,并未施做防火补强措施,垂直层间隙之
防火填塞也出现很多漏洞,致实质防火区划作
用失效。
本次也呈现特殊的消防活动视线问题,即电缆
燃烧和分解产物的危险空间。从火灾动力学上,
管道内电缆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在相对封闭
的空间内积聚回馈大量热量。电缆燃烧的特征
产物,很大程度取决于反应动力学、火焰温度
和氧气扩散到燃烧区域的情况。电缆结构复杂,
主要包括外层、绝缘层、缓冲层等,电缆外层
由可燃聚合物组成,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烟雾和
有毒有害气体,其热解过程,塑材会释放出
戴奥辛、氰化氢和氯化氢。其中聚氯乙烯燃
烧时会产生酸性气体,烟气中大量的碳氧化
物,例如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二者扮演毒性
协同作用,其中也有环烷烃及芳香族化合物如
苯等成分。在管道间缺氧作用下,这些生成
产物加剧,这也解释了本次事件入内抢救的
消防人员,其空气面罩及消防衣帽沾满大量
焦油的现象,此种有毒烟油能严重遮蔽消防
人员的能见度和活动范围。
建筑防火安全往往是发生重大灾情时才被大众
关注,防火区划之完整对于建筑物安全具有
关键地位。区划主要目的为限制火烟危害范围、
隔离有毒因子、提供人员避难行动之安全空间;
其功能主要呈现在,火灾持续燃烧时间内,限制
向邻近空间及上下楼层扩大侵袭;从火灾发生起,
在避难通道(走廊、安全梯、排烟室)不得有烟
热毒气等火灾危害,直到室内人员完成避难行动
为止。因此,管道构件线形接合(缝隙)密封部
及层间缝隙填塞体系,应具耐火性验证认可,整体
防火区划才得以完备。
公共安全是政治问题,且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预算应随着业务量扩增而增加;政府基于对民众
生命之重视,应持续强化公共安全建设并发挥应有
功能。消防风险极高,第一线人员出动救灾,每次
都能安全无虞返队吗?每一救灾场所皆具不同建筑
空间属性,进入火场本具相当危险,加上面对未知
的危险因子,应纳入现代科技(入室消防人员定位
系统),更新基本装备与救灾器材,才能在真实
情况发生时做好救灾准备,让基层消防战士能在
任务结束后,从火场安全回来(图/联合报)。
https://i.imgur.com/QWqtwr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