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其实头份义民庙来头不小
他是新埔褒忠义民庙的分支机构,拜的都是同样的对象:义民爷
而这些义民爷,是1786年林爽文事件中
为保卫乡土抗击林爽文叛军而战死的在地百姓
这些阵亡乡亲的护土忠骸,在牛车运送归葬时,牛车停在新埔枋寮庄不走
人们认为是义民爷的指示
遂在该地修筑坟墓及庙宇以祭祀
义民爷们其实族群组成很复杂
漳州、泉州、客家、原住民,都有
但他们同样为了捍卫家园而牺牲,竹苗地区的客家人相当敬佩
而头份地区的客家乡亲,认为每次都要跑到新埔去祭祀,太远了
做好的猪肉挑过去的坏掉了,很麻烦
所以便在中山路那边盖一间新埔义民庙的分庙
这庙落成于1892年,而今算来也是百年大庙了
SO....你说他是阴庙嘛
小妹我反倒觉得这些义民爷很亲切、很在地
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佛还接地气多了
他们不是嘴砲抗林保苗
而是真的是用生命捍卫当地乡亲的
多亏他们的牺牲奉献,竹苗地区少了点烧杀掳掠、生灵涂炭
因此相较于祭祀无主孤魂的有应公、万善爷
在当地人的心中
义民爷更像是对在地付出、有所贡献的先人们
在其死后的英灵崇拜
其实东方人的“神格”是一种变动的过程
像关公、妈祖等,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如今的神格地位
或许若干年后,“义民爷”被朝廷所敕封,成神成圣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