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都七年级,夫英国人妻台湾人,
另一半小我一些就不平均了 XD
座标英国伦敦
2010 我到英国读博,在一个不大的大学城小镇
2013 家里叫我买房,小镇房子不贵,学生签证也不能贷款,
全额买了三房house,开始房东人生。
一开始自住一房其余两房出租,瞬间达成财务自由
(存不下钱的情况但可打平日常开销)
同年认识另一半,交往一年多结婚。
显然这里有人误会,三房是指三个房间。
我自住一个房间另外两个房间分租出去,不是一次买三间房
2015 结婚搬去伦敦跟另一半住,对方土生土长伦敦人,
他2010年就买两房公寓自住,搬家后我的房子继续出租。
2017 小孩出生我全职带小孩也继续收租,
伦敦两房室内实坪14实在是不够一家三口住开始看房。
2019买下同区段三房公寓自住。
头期款来自先生的两房伦敦公寓转贷,原公寓出租每月是正现金流。
英国房贷好的地方在于出租房贷款是interest only,开杠杆神器。
贷款25年只需要缴利息,本金最后一次还完就行,但此种贷款仅限出租。
(2010-2019他的伦敦两房涨幅100%,直接翻倍)
两间房贷(自住本利合、出租只要付利息)扣掉伦敦两房的租金(税前)
根本和我们原来房贷差不多,一样的支出同地段居住面积直接多50%,
头期还不是用存的而是直接转贷而来,当然要换房!
2021 小孩开始上学,英国小学放学早又放假多,
每天三点放学还一年放假十八周,四个半月,正常工时太难配合。
和另一半讨论决定我不找全职工作,投入房地产。
我拿我小镇房子去贷款出来买下一间,这间我当初买在低点,
九年来也涨了80%。
2021当时利率又低,贷款市价的七成五下来每月房贷不到房租收入三成。
2020-2023
疫情期间搬家后开始出租伦敦两房到现在不到三年租金已涨三成。
原因是疫情间租金本就降价低于疫情前,2022整年都在升息加上通膨,
又在内伦敦蛋黄区整个涨回来。
2022我看了整年的房,也看着利率一路飙涨,
中间改变目标从贷款改现金买。
出租房一般可贷75%,我可以买到蛋白区四房(那间四房适合做分租HMO),
但不开杠杆就只能买伦敦蛋白区一房。
2023我买的一房终于交屋,我买房买出心得来也意外开启副业推出
英国房产线上课~
英国房产买下后要六个月才能转贷,现在利息高我就先放著专心制造小孩去。
之后利率降了再转贷拿现金出来买下一间,
目前另一半的伦敦两房和自住三房也都还有增贷空间。
只要买对地方,房产持续增值,
每隔三五年就能重新操作一次。
不看房不装修的日子就带小孩陪小孩长大,
也可以反过来说不用忙小孩的时候再来看房买房装修。
另外英国没有第三间限贷成数的规定,
但个人买房出租太多间税率太容易上40-45%还不能先扣贷款利息支出,
要规模化要走公司登记
(19%公司税,分红税率级距8.75%, 33.75%, 39.35%其实也很高,
差别在公司可先扣贷款利息支出,个人不行)。
卖房资本利得税也高,个人是18%-28%,
买房印花税也很贵,整体来说适合长期持有不适合短进短出。
短进短出一定要用公司买,做整间翻修、
一间隔两间、店面改自住这种情况
才有足够利润做短期。
这是一个读博士变成包租婆的故事
另外从伦敦角度来看台北的房价跟租金投报率真的是完全不成比例。
伦敦已经算英国里投报率低的地方了,但还是比台北好太多。
但房地产一直是在地化的市场,人在哪边就把当地研究到透彻赢面才大,
不同国家甚至地区相比其实意义不大。
(那我还比 XD)
最后一点来房板的心得就是,ceca讲的是对的,真的要听啊!
税率、贷款当然各国法规不同、玩法不同,
但开杠杆的原理是一样的,我自己当房东十年下来的体会也是这样,
但他讲得清楚又愿意分享,真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