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说与其是维护居住权
不如说是不要创造剥削后代的社会
用大富翁比拟世界规律
大富翁盘面的格子都是有限的,原始资本都是零和的,土地先占者胜
草创时期得到越多格子者,享有越多原始红利
结果是,这些人会越来越有钱,越晚加入者则越来越不容易生存
事实上,一堆空屋影响层面不仅仅是你说的居住权而已
土地关系著工作机会、教育机会,离开机会充足的地方就是偏乡的工作与受教都困难
这不仅是居住正义,是在塑造不平等的阶级
放任资本可以创造幸福,当然也能创造贫困
并让后继者越难赶上这批先占得原始资本的有钱人
蛋黄区之所以是蛋黄区,跟房东的努力一点关系也没有
如果说蛋黄区优质商品本来就价格高
一间四十年中永和老公寓,能比美国一套物件还贵
这优质商品还真大言不惭
实际只是享受先占者红利剥削后来的人而已
去检讨买不起的人不努力,不是很荒谬吗
甚而
租金决定了企业店家工厂的成本,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营运,影响了物价
物价影响了所有人,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但唯独有房地产者,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甚小
房东可以一直加租到没有人跟愿意他租为止,如同掌握生产工具掌握了制高点
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中小企业撑不去退出竞争使生产力下降,经济萧条
只要这套规律存在
财富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会继续向有地产者靠拢
一堆逐臭之夫急着维护自己的游戏规则
会攻击原po的居住正义也就不意外
尤其房地产根本是投资事业里面最超保值的物件
明明都市人口外移越多,空屋率一直攀高,但房价就是不跌反涨
正因为有房者有那个条件耗下去
有房者可以继续一胎二胎贷款下去投资,玩着钱滚钱
还真不一定得降价出售
银行都怕打房导致还不出贷款了,尾大不掉,政府哪敢动摇国本创造呆帐
房地产早就不是居住的供需问题了
有钱人宁可放著空屋不卖,也不跌价,继续贷款钱滚钱
让全民帮忙承担生产力下跌、物价上涨的代价
而且大家还浑然不觉
一堆小资忙着挤身成为这套游戏的玩家
继续帮既得利益者维护这套规律
最有钱的人剥削次有钱的人,次有钱的人剥削一般人,一般人剥削穷人
资本创造的人的阶级就出现了
两极的社会也就成形了
感觉未来的社会会更形严峻
公平的机会已经在投胎时决定
也许像网络商店取代实体商店等改变能缓解一些黄金地段的价值
各种打房的措施能缓解这套规律
但要打破这股固化阶级的压力
看来真的得靠战争重新分配了
※ 引述《lun0120 (Lun)》之铭言:
: 先说ceca讲的种种房市及货币理论我认同
: 经济学我认同,但我不认为房子能全部拿来当作“商品”
: ceca曾说过:你买不买的起房有很重要吗?
: 我不这么认为
: 因为“居住权”或“住房权”是人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是指每个人类都值得有一个安
: 身立
: 命的“家”
: 国家是要特别去保障的
: 例如新加坡公宅政策或是北欧社会住宅服务,以及其他先进国家的各种居住权措施
: 我们想想,为什么要有国营事业
: 为什么要有台电、台水、邮局等国营独占事业?
: 就因为这些管线或前期成本投入非常高,若完全交给资本主义市场,很容易变成寡占并且
: 价格无限上升,但这些事业又是人民生存不可或缺的必要需求
: (例如没水就会渴死、没电无法生活、通信需求)
: 这些都是人民最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国家要有办法确保充足且稳定并合理的价格供应
: 另外像是大众运输的国营台铁,为何赔这么多钱仍不调高票价,因为他也肩负了低价大众
: 运输的责任,确保每个人能用不是太多的钱就能满足基本迁徙移动需求
: 综上所述,如果认为住房权是基本人权,那国家就有义务介入稳定并确保人民居住权。
: 并不是自由民主社会所有事情都全部是资本主义运行,资本主义有他的弊端和盲点以及无
: 法靠资本主义满足的部分,如果涉及基本生存权,那国家就有必要用部分社会主义的方式
: 去管理
: 结论:在无法满足居住权的情况下,房子商品化就不能无限上纲,在社宅公宅还少之又少
: 的时候,让大家买的起房就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