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北看了几个地上权的案件,个人也是满认同版友的说法,
今天无论是所有权或地上权的物件,最重要的还是地点、地点、地点,
单以台北中正区来说,有地段优势的物件,和万华交界或中正桥附近的区域来说,
以所有权物件举例,当需求存在时,仅是几分钟车程的差异,
厦门街单坪70万上下到金华街150万以上,
单是所有权物件同行政区价差就可以达到倍数。
而蛋黄区的物件则是越来越稀少,
以该区为例,国有地占比高,未来释出将会是以地上权为主,
而所有权物件,几乎都是要等都更才有可能会释出,
像是挂在捷运出口的富享荣华,连招待中心都还没盖,看市场反应就可以知道稀缺程度。
个人推估蛋黄区未来新推案,地上权和所有权的比例将会逐渐改变。
回到地上权物件,他最致命的缺点有四:
1) 市场传闻融资困难,贷款成数低、贷款利率高
2) 每年均要缴高额地租,远较一般自用住宅地价税高17-22倍
3) 有使用年限限制,会和汽车一样是负资产,随着使用年限折旧
4) 没有土地权利,无法获得土地增值抵销通货膨胀的效益
==关于融资
以个人经验来看,目前融资环境非常宽松,当然与现阶段政府利率政策有关,
仍有承作银行愿意以1.31-1.51%利率,给予最高八成的贷款金额,
其条件与所有权物件来说,没有太大落差。
==关于地租
地租的部分,个人认为政府需要释出更多善意,以现行推案来说,
过高的地租往往是压垮成本最后的一根稻草,
以该区某物件为例,60年间的地租,大约是现金售价的33%,
也就是说,现在看起来是所有权物件的60%价格,但若以趸缴60年地租来看,
瞬间变成是所有权物件的80%,这也是很多人对地上权却步的原因。
若政府未来希望更活用国有土地,也希望未来都市计画更加容易,
不要每一个地号的建筑更新都得跟几百人交涉,
个人认为应该释出诚意大幅下降地租,降低持有人成本,
而且真的会考虑地上权的人,也是政府应该优先照顾的族群,
或者是让现有持有所有权物件的人成本大幅提高,
让这些人先付地价税作为未来都更的成本。
结论是,应该要降低地租和地价税之间钜额的差异。
==关于使用年限和通膨效益
不可否认,如果有钱,在有得选择的状况之下,所有权物件仍是首选。
但若资金有限,想要兼顾品质、地段和售价,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不是距离换取空间,就是空间换取距离,两者兼顾就是天价。
所以在资金有限的状况之下,又有购屋的刚性需求下,
有些人会选择在市郊或条件没那么理想的区域,用较少的资金购入;
有些人会选择在比较理想的区域,但买个鸟笼给自己住;
而地上权就是以现阶段60%的资金购入一个理想的物件,
但放弃的是土地增值的效益和理论上无限期的房屋使用权。
至于在有限资金下的权衡,要做怎么样的选择,就看每个人侧重的选项了。
==一些思考和计算
目前立论上仍不完全,就暂时不贻笑大方了
60年后的房子,
所有权房屋价值主要是来自于地段价值,等待整合都更,
地上权房屋价值在条文上则是已经消灭,端看政府机关认定为危楼或堪用,
危楼则必然拆迁,价值归零;堪用的话,则持有者仍可优先承租土地权。
就投资的观点来看,地上权的物件并非良选。
若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端看每一个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