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Jamo讲的东西就是城市经济学的范畴....
以城市经济学的效率来看,效益最高的方式就是把城市容积放到最大
公共设施这种永远都是规模型经济,规模越大回本越快
无论是轨道、电力输送、下水道、马路、污水处理设施.....等
一个公共建设能不能回本是要看使用率
同时,以城市经济学来看,把市中心塞的越满越有助于降低贫富差距
因为通勤本身就是一种成本
今天大都会区的范围越大,代表着通勤人口居住的范围也越大
会有一个盲点就是,通勤人口住到外围较便宜的房价+忍受较长的通勤时间
(以欧美日等大都会区来看,单程90分钟以上,一天三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为常态)
带来的就是人们似乎能够忍受更低的薪资水准
也就是说都市化往外衍伸的同时,资本持有者可以在效率上面三重剥削中低收入族群
通勤成本、薪资成本、市中心土地稀缺价值以及外围卫星城市的机能不足
所以本质上都市减压是一种对非资本持有者的压榨
资本持有者享受蛋黄区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享受良好的生活空间
同时可以让手上持有的蛋黄区土地价值持续成长
Jamo说的其实是很实际的问题
当你把容积拉高的时候,蛋黄区房价"单价"应该是不会崩跌
但低总价的物件会出现很多
同时在地方持有的楼地板面积也可以大幅提高,进行更多公共建设
那因为人口集中,所以公共建设如养老院、医院、学校等等也不会有过于分散的问题
反而有钱人注重隐私、居住空间等等非必要性需求
就得付出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代价,不然就是自己移到外围去,然后自己花钱买服务
所以那个都市减压,大家就是一个各怀鬼胎的状态
有人持有蛋黄区土地想要保值,享受便利又有便宜奴隶
有人想要透过国家扩大支出做生意发大财
有人想要炒外围土地再剥中产阶级一层皮
除非你本身是资本家或是社会上流超级成功人士
都市减压这种规划长期以来都是对薪资阶层非常不利.....
※ 引述《jamo (hi)》之铭言:
: 这我有不同看法
: 台北要减压,为什么?
: 唯一的一个理由就是台北人口过多
: 再来?
: 房价过高?
: 还有吗?
: 一个个说,先讲人口太多
: 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来就是从聚落后群聚
: 都市化本来就是文明发展的滥觞
: 人类只有群聚在一起,才有可能把公共设施的效益最大化
: 特别是台湾毫无资源的岛国
: 更是要珍惜一点一滴的资源
: 不然你去看一堆偏乡大撒币的蚊子馆
: 明明集中都市建设可以受惠的人更多
: 但是建到偏乡去,同样的花费受惠的人变少,导致于不效率
: 以前都市化程度不能过头是因为科技跟不上
: 下水道,自来水,电力,教育,交通样样都是问题
: 但是最近 100 年科技进步神速
: 不要说基础的下水道自来水,现在连捷运,光纤,磁浮都出现了
: 我一直认为台湾抱残守缺还在用民国70年的都市计画图
: 台湾已经从所得1000镁走到两万镁
: 还在用 40 年前的规划真的很愚蠢,应该要重新检讨才是
: 但是变动这块牵涉的利益太大,台面上政治人物应该没人做得来
: 再讲回房价,这大概是支持首都减压最有力的论述
: 所以说要重新检讨都市计画,放宽容积
: 这也是这篇讨论串的论点,重新检讨太难了
: 直接无脑容积*2
: 这只要搭配建蔽跟环评,容积*2 会产生很多的资源
: 就像重划,政府可以用容积去换土地,之后重新规画
: 配合足够的交通跟公共设施,
: 最成功的范例就是信义区,里面大楼一栋比一栋高
: 但是并不会有基础建设跟不上导致的种种问题
: 补充
: 容积*2不是地主全拿
: 市地重划或者区段征收,地主的分回比例都只有 40~60% 间
: 其他的就是拿去规划公共设施公园道路轨道交通
: 容积*2 当然政府也应该要做相对应容积增加
: 带来人口增长的设施规划
: 再来说到房价
: 觉青天天嘶吼着要政府搞囤房税,空屋税,持有税
: 唯一的目的是什么?
: 不就是逼迫不动产持有者释出不动产,增加供给使得房价下降吗?
: 今天容积*2最直观就是楼地板面积增加
: 就是在增加供给!
: 现在的世界跟过去不同了,从电报,电话,电视手机然后到网络
: 世界的比拼已经从过去的全民皆兵,家庭手工
: 到现在只比菁英那一搓,其它人都是为菁英服务
: 当你国家的菁英很强,可以创造强大的外汇,全国跟着吃香喝辣
: 最明显就台GG跟电子业,台湾能有现今的荣景,要感谢电子业
: 台湾超过一半的外汇是电子业赚回来的
: 相反的搞什么平均发展,打压已成型的产业聚落
: 只会拖累国家进步
: 首都减压,除非你有目标打造另一个顶尖产业链像竹科
: 否则毫无目的的减压就是资源分散,自废武功
: 就像当初黄国昌说的宁要1000间捷安特不要另一间台积电
: 不考虑实际因素,要我来看应该是发展大台北圈
: 重新检讨并放宽双北容积
: 松机废除,开发社子岛,开发关渡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