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万般皆下品.唯有炒房高

楼主: menace (menace)   2021-04-28 04:51:57
炒作只会影响短期价格
长期还是回归基本面
炒到天上去 只要基本面没跟上就会崩盘
还没崩盘代表基本面其实有支撑
嘘 sismiku: 房市=/=低风险 至少台湾没有遇过崩崩04/27 05:45
放心
房地产崩盘 股市 实业绝对跟着崩盘
股市 实业崩盘 房地产可能闻风不动
嘘 freemay: 全世界几个马斯克?04/27 07:48
能力强的 创业 赚大钱
能力中等 投资 保护资产不要缩水 维持购买力
能力差的 抱怨 永远反对执政党
推 thelittleone: https://reurl.cc/o9MNnV04/27 08:31
→ thelittleone: 央行总裁都觉得近十几年来实体投资不足了,如果实04/27 08:33
→ thelittleone: 业比较好赚怎么会这样勒?04/27 08:33
因为台湾主要都是代工业 利润太低
这跟台湾整体产业环境 金融环境
和股民群众性质有关
实业永远是巨头最好赚
比如科技巨头 苹果 亚马逊 微软 谷歌 脸书 特斯拉等
只要他们可以有庞大护城河
就几乎拥有定价权
以台湾最强的台积电来说好了
你芯片毛利再高又如何? 售价再高又如何
苹果手机终端售价 就是成本加上想要的利润
也就是说其中的芯片 加价卖回给你台湾人
更别说苹果手机卖台湾都特别贵......
还不是一堆人爱买
以为台积电是台湾之光?
殊不知多花了数十%价格才买回手机里的台湾芯片
更别说其他缺乏竞争力的产品
就是因为台湾主要都是做代工
所以毛利自然会被压缩到极致
台积电已经是里面最强的了
科技产业本来就是赢者全拿
科技巨头在还没走下坡之前就已经找寻下个增长点
比如亚马逊在电商起步就开始投资AWS
甚至可以忍受数十年亏损 不发股利 忍辱负重
苹果很早就开始建立生态系 耳机 等等电子产品
台湾的企业呢?
大多野心不大 视野 格局不够大
反正政府会调控汇率
产业不转型 就迁厂东南亚就好了
爱吸菸屁股 缺乏创新 在意短期收入
当然一方面与法规 法制 金融环境不友善也有关
gogoro前几年错过了最佳上市 扩展时机
一部分也是和股民性质有关
股民很爱看垃圾指标 股票殖利率 莫名其妙....
还出了垃圾ETF 0056
为什么股票殖利率是垃圾指标呢?
因为企业如果赚了钱 除了保留部分现金当流动性外
其余的部分可以选择
1. 发还给股东当股利 或是回购股票
2. 资本支出 以求未来能够建立护城河或扩大收入
很多人会说拿到股利可以再投入啊
我就问你 你要投资一个不投资自己的企业干嘛?
现今时代瞬息万变 不进则退
台积电如果没有资本支出 迟早会被淘汰
所有产业都一样
银行股? 未来网银时代 SQ paypal席卷全球
到时还有没有实体银行都不知道了
很多国家已经可以用SQ 贷款 支付 买股票加密货币
还能领薪水 支付薪水 转帐 所有银行能做的都能做
政府只能用法规强迫他们进不来
更别说一堆垃圾夕阳产业
产业不转型 迟早被淘汰
科技巨头哪一个不是在早期疯狂烧钱
建立护城河 才能有今天的地位?
而且他们大多都不太发股利
贾伯斯甚至认为
当一个企业开始发股利等同企业失去了梦想
虽然现在苹果也发股利了就是啦
但至少比例不高 远低于台股
台湾股民大多短视近利
整天当冲 政府也鼓励当冲 鼓励投机
在意殖利率的也是短视近利
投资股票是投资企业
让企业可以把钱花在最正确的地方
看是要建立护城河还是提高未来收入
不是要你把钱还回来的!!!!!!!
这样投资你干嘛??????
像亚马逊 这种不发股利 甚至以前长年亏损的公司
在台湾可能很不受欢迎
管理层能够忍受长期股价低迷吗?
管理层薪水大多与股价挂钩
这种心态搞到每个公司都很难制定长远目标
只要没办法短期内赚到钱
没办法发股利 就不会受股民亲睐
美国那么大 电商 亚马逊垄断
台湾那么小 有超多电商
pchome 之前高层就说过
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太快让pchome开始赚钱
当然这和国土大小有关啦
但意思差不多
如果整个社会氛围
都是短视近利
不在乎长远利益
整天盯着殖利率
企业自然只能被迫选择低风险 稳定的投资
就是房地产!
因为实业投资的回收成本太长了
亚马逊有些投资过了十几年才开始赚钱
厉害的实业一直都很赚钱 比如科技巨头
但起始风险也是极高
甚至要忍受十年以上的亏损
甚至有可能失败 钱会归零拿不回来
但只要成功绝对是十倍百倍回报
大多数台湾人民能接受吗?
统一的无人商店似乎实验一阵子就放弃了
大多数企业 人民 根本无法忍受长期亏损
太在意短期收入的结果就是短视近利
反而无法获得最后的丰盛果实
有时候不要怪企业
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责任
要高薪 产业就要转型
而且要有长远投资的眼光
不能在意短期亏损
撑到最后获得垄断地位
才可能有定价权
代工永远毛利都是被压缩到极致的
全世界每个新兴国家都一样
只要是做代工为主 缺乏龙头企业的都一样
政府为了代工产业 为了出口 都只能超发货币稳汇率
牺牲的自然是房价高涨
因为产业升级太难了
只能不停饮鸩止渴
还有一个办法
就是叫各大科技公司来台湾设厂 设办
提供优惠贷款 税收 土地 厂房 补贴
多年前特斯拉原本就有计画在台湾设厂设办
特斯拉很多零件 马达都是台湾制造的
结果最后呢?
政府把钱拿去补贴本土汽车厂商做电动车
令人不胜唏嘘 结果车呢?
其实不要一直拘泥一定要国产企业兴盛
台湾那么小
只要国际大企业愿意来台湾投资都是好事
你以为台积电是台湾的吗
还不是外资企业
只是很多厂房办公室员工在台湾而已好吗
要高薪就是要请那些真正赚大钱的企业
来台湾设厂 设办
制造就业机会
与其把钱拿去扶植国产企业 打水漂 比如国产车
不如拿去吸引外资入驻
推 k798976869: 不是实业不好赚 是台湾炒房太好赚20%>代工毛利3到404/27 08:52
同上文
台湾需要产业转型
但人民素质也要跟上
炒房20%好赚?
QQQ这十多年 年化报酬率就超过20%
每一个科技巨头 年化报酬率都高于20%
你要不要去看看科技巨头的历年财报?
再对比一下当年的初始资本额
况且房价涨幅根本没有年化20%好吗
五倍杠杆含租金收入才有一点机会
还没算上成本
但这样比较也不公平 也可以贷款买股票啊
更不用说早期投资人
硅谷的初创团队 只要创业成功
卖给巨头或是上市
都是立刻晋升资产阶级的
谁还跟你慢慢炒房
每年20%太慢了啦
你以为巴菲特是靠20%投报致富的吗
人家三十岁就有100万美元身价
是当年的100万美元喔..........
当年早已算富豪
有钱人的确靠20%投报就能过得不错了
但大多数人是要先想办法成为有钱人
只靠20%投报 却没本金 也很难致富
需要长期 毅力 累积才能
而且累积到最后 不也输给实业家了吗
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
为什么你的投资方法那么简单 又有效
却很少人愿意采用?
巴菲特回答 因为这世界很少人愿意慢慢变富
20%对大多数人来说 真的很慢
顶尖人才 创业 致富
中等人才 投资 保值
底层人民 抱怨 幻想
炒房好赚就会看到世界首富都是炒房的
结果世界首富都是搞实业的
你说炒房好赚?
对啦炒房的确可能比 低毛利代工 好赚
但其实是为了让这个 低毛利代工 不倒
才增发货币稳汇率 让房价高涨的
→ envogue: 不要拿特斯拉来比,你要看中小小企业"多数人"是怎么发家的04/27 08:56
同上文
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产业需要升级
不升级就是大家一起炒房
为了维持微薄的代工利润
造就房地产持续高涨
顶尖人才 创业 致富
中等人才 投资 保值
底层人民 抱怨 幻想
如果中小企业是靠房地产
那代表他们也只是介于顶尖和中等中间的人
实业要比当然要拿最强的来比啊
还是他们不算实业?
嘘 ai5767cs: 炒作民生用品还能这么义正严词的果然剩房版了 你是还想04/27 11:35
→ ai5767cs: 要贞洁牌仿是吗?04/27 11:35
1971年 黄金 35美元 一盎司
2021年 黄金 1776美元 一盎司
50年涨了50.74倍
年化报酬率 8.1%
觉青怎么没出来高喊 黄金正义?
嫁妆买不起黄金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其实炒作只会影响短期波动
长期当然是回归基本面
而且相比之下
房价真的涨很多吗?
怎么不怪穷人们不投资呢?
你不投资 你父母也不投资
难怪穷
→ wtl: 钱贬值工资涨在台湾好像不太成立 自己都养不活怎么买房04/27 11:44
从来没有说过货币贬值 工资涨啊
不要自己幻想QQ
货币贬值 超发货币
增发的货币首先流入资产阶级
影响资产价格
工资要涨需要更多 高获利企业 征才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需要国外大企业设厂 设办
或是台积电等企业在台湾多盖一点厂办 多征才
工资要看就业市场的供需
征才的多
求职的少
失业率低至自然失业率水准
企业征不到人 自然薪水才能往上拉
开30k请不到人自然要开31k+ 渐渐往上
50k 请不到人 自然要开51k+ 才有机会
100k请不到人 自然会开101k+ 以上
增发货币不会直接影响薪资
代工产业为主的台湾 甚至可能反效果
资产涨 租金涨 成本涨 利润减少 压缩工人薪资
不然就迁厂东南亚
不是房地产压缩实业
这是代工低毛利产业的问题 不要推给房地产背锅
有本事就让代工产业倒一倒 房地产一起倒
只是金融危机 穷人只会更痛苦
货币政策永远都是双面刃
牺牲什么 成就什么 要清楚
才不会成为那个被割的韭菜
这才是台湾以及众多新兴国家遇到的困境
只有两条路径才能突破 让薪资成长
1. 产业转型 升级 利润增加 让薪资成长
2. 招商引资 让大厂提供就业机会 让薪资成长
前者困难重重容易失败
后者需要有所牺牲
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
美国如此强大当然是建立在压榨其他国家的前提之上
而且不管最后怎样
穷人依旧很难买房
现在薪水不高 房价都那么高了
若是两条路径选择一条成功 薪资提高
房价只会喷更高好吗
高房价 低薪
只是众多成因的结果罢了
解决问题源头才有效果
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像对高血压患者放血一样.....
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成果
作者: sismiku (Simiku)   2020-04-27 05:45:00
房市=/=低风险 至少台湾没有遇过崩崩
作者: freemay (卡农)   2020-04-27 07:48:00
全世界几个马斯克?
作者: thelittleone (thelittleone)   2020-04-27 08:31:00
https://reurl.cc/o9MNnV央行总裁都觉得近十几年来实体投资不足了,如果实业比较好赚怎么会这样勒?
作者: k798976869 (kk)   2020-04-27 08:52:00
不是实业不好赚 是台湾炒房太好赚20%>代工毛利3到4
作者: envogue (台北贵州-地无3里平)   2020-04-27 08:56:00
不要拿特斯拉来比,你要看中小小企业"多数人"是怎么发家的
作者: ai5767cs (cheng)   2020-04-27 11:35:00
炒作民生用品还能这么义正严词的果然剩房版了 你是还想要贞洁牌仿是吗?
作者: wtl (比特)   2020-04-27 11:44:00
钱贬值工资涨在台湾好像不太成立 自己都养不活怎么买房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21-04-28 08:36:00
高殖利率ETF不是只有台湾出而已
作者: Lilyzoea6 (Lilyzoea6)   2021-04-28 08:43:00
其实不用浪费时间跟空空解释 永远都在鬼打墙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21-04-28 08:46:00
股息缴的税多才是不发股息的原因不见得是本业继续投资,反而大公司都跟金融公司没两样做杠杆操作
楼主: menace (menace)   2021-04-28 09:41:00
美国境内人士其实资本利得税和股息税 都满重的台湾没有资本利得税 有股息税 虽然小资可以退税但理论上12%以上人士应该要更喜欢资本利得不过实际上高殖利率 到处都在说 ...大公司 如果能借到低利率的资金 当然是好事
作者: jerrylin (嘴砲无视)   2021-04-28 11:53:00
你们继续炒房好了 这样我的营建股才会涨更多
作者: mark0204 (Mark)   2021-04-28 14:40:00
写的一堆废话,精简是很难喔? zzz...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21-04-28 14:49:00
台积电已经有定价权了 这波缺货联电都狂涨报价没在客气海运定价更不用说
楼主: menace (menace)   2021-04-28 18:03:00
台积电有定价权 问题是苹果更强大把你定高高的芯片加价卖回给你
作者: horn213   2021-04-28 18:11:00
说房市没崩过的人大概不是住南部的XD
楼主: menace (menace)   2021-04-28 19:39:00
基本面不看 追高当然容易崩啊你买的 租金都比利息高很多 有什么好怕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