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说高房价导致少子化的人逻辑是不是不好?

楼主: syu72 (愁)   2021-03-03 00:06:43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铭言:
: 来说说中产的想法好了,夫妻年收大概2.5M以上到4.0M以下之间的族群
: 其实最重要的是原生家庭可以支援多少
: 原生家庭支援够,养小孩根本轻松
: 要知道这种支援根本就是免税收入,250万开始往上赚的钱边际税率越来越高XDDDD
这篇真的太赞同了,我就自己对号入座,刚好年收也在这区间
反而是因为小孩才有买房动机,就在今年初买了新房,也发过毕业文
不然原本旧房夫妻两人住完全就够了,没小孩也不会特地去买车
买房买车养车的钱拿来两人吃喝玩乐会有多开心,还能剩一堆钱做稳定投资养老
: 请个佣人/长期保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轮流抢著带简简单单
: 爸妈顺便赞助一间台北市权状60坪以上房子的头期款
: 养小孩享受天伦之乐
: 至于原生家庭只能支援劳力的,其实大概养起来就是要充满了取舍
: 而且知道自己一路走过来要面对台湾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窄门竞争
: 心理压力其实也很大啦,一边要注意不能自己把上一代的亲情压力继续转移
: 一方面却知道你要下一代有竞争力就不能不投注资源给他
: 那问题来了,假如你的人生目标本来就不是想要成就一个新生命,请问一下心态怎么平衡?
: 所以干脆就不生,因为成就另一个生命本来就不是你的人生目标
: 来思考双薪上班族想要养小孩的成本有哪些?
: 1. 男/女方其中一人牺牲部份职涯
: 2. 大量时间成本
: 3. 大量金钱和资源
: 4. 居住成本 (包括学区、住所大小、工作距离等等)
第二点是最大问题,我们两人是夫妻自己顾,完全无后援,因为决定只生一个
就想体验一下三岁前完全的陪伴,老婆就24小时家管,自己下班跟放假时就一起分担
我以前的休息时间可以完全用来打电动追动画,或是跟老婆自顾自的吃美食喝酒
现在?
一起搞小孩的时间至少占了五成,陪伴时间不打电动,非重要联络事项不滑手机
外出吃饭要先问店家一岁多幼童能否一起进店里,还好小孩个性不至于太吵闹
目前吃过台中一些可接受幼童的店家,都还没造成太大困扰
但遇到无法招待幼童的店家真的只能摸摸鼻子找下一间
我自己是还无法牺牲肚子去亲子餐厅吃饭啦,要吃就是要吃可以一点的东西
不然生活都只剩小孩了只有吃东西能稍微得到慰藉
30-40一般就是正要事业起飞向上的年纪,同时也是最精华的青壮年
工作已经付出很多了谁想要下班还没有下班的感觉在那边搞小孩
完全没有自己时间的感觉才是最让人不舒服的
如果有自己是家管或太太是家管的应该也很了解,不过边顾小孩边滑手机这种的就不讨论
: 其中这四个都有极大可能交互影响造成更大的成本
: 你要是不想拖累后代,还要存自己的养老金和退休金
: 前提这是建立在完全不想亲情勒索下一代的价值观上面
: 当然亲子关系好未来的回报确实是可预期的,但这不应该成为自己本身的财务规划
: 因为谁知道呢? 就算是你的后代也依然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应该预期他/她们应该要怎样
: 不过就算PTT主体是七年级生
: 但你还是会看到隐隐然一堆准备把上一代的亲情压力传承到下一代的
: 常常看到没小孩以后老了怎么办啦 以后谁照顾啦这类的问题大概都是高潜力族群
: 那你说房价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是有关
: 成本就是挂在那边,自然成为育儿的门槛
: 有人会说小时候大家睡地板,爸妈骑车三四贴,钥匙儿童...还不是长大了?
: 问题是你觉得那是很好的体验吗? 还是你觉得那个是一个健康又安全的成长过程?
: 自己穷养长大的回头看都会觉得好险,要是当时自己某一步跨错了
: 可能就是抽差数次监狱的8+9了
: 基本上房价门槛就摆在那边,就算想跨县市通勤好了,小孩下课后也是问题
: 没支援的还要怕工作突然有异动,你能撑著房贷+日常开销吗?
: 当然这是用其中一个族群的角度来看而已
: 就像很多人所说的,低收入族群的思考模式又是不一样
: 但你确定中产不生然后低收入狂生对国家是好事吗?
这段真的贴切,我一个学长,夫妻都是医生,家庭年收肯定超过4M
但他们是决定不生的,家中养品种猫,两人又都有共同的运动兴趣
常常参加马拉松自行车跟三铁,甚至之前一群人出国去瑞士
每人都带着自己的自行车去骑自行车欣赏风景,吃的也特别订各种星星餐厅
虽然这些因为疫情暂时也无法继续,但我相信有了小孩后这些都必须牺牲掉
有人就是不愿意牺牲这些阿,难道能说他们自私吗
没想清楚自己有无办法承担巨大的改变就生下来,我事认为这比较自私
而这个学长在我决定生小孩的时候就跟我语重心长的说
养小孩大家都会,最难的是教,我生了之后体悟更深,只是要活着养大基本上不难
虽然偶尔会遇到那种睡起来发现已经没呼吸的嫩婴送来急诊,就是OHCA啦
自己也知道这个已经没救了,还是只能尽责的插管跟压胸,满30分后宣告死亡
撇除这些不幸,绝大多小孩还是都能平安长大,只是长大成什么样子就要靠教了
而教就是最费心力的事,钱的事倒还好,毕竟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的大问题
如果有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真的麻烦,教小孩就是其中之一
难道有人觉得有保母有托婴有幼稚园,身为父母的自己就能把教小孩置身事外吗?
如果有的话我会觉得很可惜也很遗憾
最后回到买房,对中产的年收入的来说,一开始可能真的会有点却步
毕竟一个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要固定消失
但后来跨过去后反而会有种踏实感,至少到退休为止没太大意外可以不用担心住的问题
真的开始缴房贷后,好像也没有真的压缩到目前生活的品质太多
也可能是目前还不能出国的关系吧,国内旅游三天两夜还算可以负担
另外其实小孩对中产来说我认为也是个买房动机,本来从两大变成至少两大一小
可能本来两大只是租屋住一起,但是为了多那预计的一小或两小,就会考虑买房
至少我认识的一些同学跟学弟妹是这样的状况
作者: wowjesus (wow黑苏斯)   2021-03-03 00:09:00
我只好奇你学长是独子吗?
作者: s8752134 (AndyChen)   2021-03-03 00:23:00
真的是难在教, 有人说花钱找保母真的蛮天真的 XD我想花钱我家人还不愿意让别人带全天呢就是希望小孩自己教 父母陪小孩成长陪伴但这些做下去 就是耗心耗力旁人再怎么的陪伴 都是无法取代父母的所以我们家也是生一个就好, 真心累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21-03-03 00:30:00
同为父亲有同感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医生族群算是最高收入了,好吗就算还是中产,能够普通家庭年收100多万上下的相提并论吗医生是台湾最受保护的行业,也没失业问题,想赚多少钱自己能决定,觉得200万不够,就去诊所多兼差你们月收入的3分之1,可能是其他中产家庭收入的全部了医生当然不烦恼钱的事情啊现在在讨论的是会因为居住费用影响养育费用的事情结果一群人说自己好有钱,但是只想生一个,真是文不对题
作者: piliwu (Love Ciroc!)   2021-03-03 09:25:00
这篇才是贴近社会现实100多万的房贷也是1/3-1/4你根本没现实经验你先去看他买多少总价的房再来嘴眼高手低是空空普遍现象你有多少收入规划多少钱买房不是收入跟家庭平均所得差不多整天喊市中心新房子买不起
作者: luben (鲁蛇中的鲁蛇)   2021-03-03 09:30:00
医生族群算是最高收入??就是中产的顶而已,跟有钱差很大好吗
作者: IS0987 (FQ)   2021-03-03 09:30:00
生跟养都简单啦~教很难
作者: luben (鲁蛇中的鲁蛇)   2021-03-03 09:31:00
年收4M没家庭后援买双北也是异常吃力.....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义不可信)   2021-03-03 09:41:00
所以说问题都在政府.育儿的犠牲这么大只想用津贴打发?
作者: ss5010593 (魔sow世界☆大乱斗)   2021-03-04 00:50:00
政府弄个公托都无法整天哭没人要生超好笑
作者: piliwu (Love Ciroc!)   2021-03-04 11:07:00
你回家问你爸妈在生你时有没有先想津贴公托一堆妈宝还没长大做自己人生决策还要怪别人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义不可信)   2021-03-05 09:49:00
健保劳退完善以前,人人养儿防老.讲得以前人多伟大笑死甭带向拿少子化打房啦,建商是政客衣食父母惹不起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