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公寓大楼缴管理费是天经地义的事
主要目的是用来维护社区内的公共环境 并当作公共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而管理费的计算大多是根据坪数
房屋坪数越大的住户就必须缴越多管理费 似乎也很合理
在下住的地方就是这样 而我也觉得理所当然地按时缴交管理费
一直到最近其他住户讨论其他议题时扯到管理费 我才开始思考背后的道理
本鲁住的地方分大小两种坪数 所以管理费分两种金额(先不论车位等其他项目)
有一些健身房KTV之类的公设 遇到节日也会办些活动
前阵子办活动时 为避免人数太多 一户限制三人参加
活动过后开管委会时就有住大坪数的住户提出质疑
为什么他缴的管理费比小坪数的屋主多 却跟小坪数一样都只能三人参加活动?
如果权益的分配是以户为单位 为什么管理费却是用坪而不是户?
他们家对公设的使用没比较多 人口不多搭的电梯用的公电也没比较多
那这样是否公平?
将来若有公设需大规模维护整修需要大量资金时
在公共基金不足的情况下 势必要向住户征收或由住户共同分摊
那么到时该是以户为单位还是以坪为单位?
另外使用特定公设需另外收费 其中部份使用率不高
为鼓励大家使用目前有开放每户每周可免费使用三小时
但这项权益一样是以户为单位
看完他的质疑后我陷入了沉思 发现他所说的不无道理
如果管理费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公共环境
那基于使用者付费的原则下 应该是使用越多的人/户负担越多
为什么会是以坪数来计算呢?
或许坪数越大的空间可以住更多人 使用公设的比例越高
但这项假设是有问题的
难道我今天单身一人就不能因为想住大一点的空间而买大一点的房子吗?
我一人住大坪数 使用公设的比例应该会比住小坪数的一家四口还来得少吧?
我喜欢大空间 所以我在买房时已经为此付出代价(建商以坪计价)
为什么之后还要因为这点而持续付出比别人更高的代价
为什么要以我的私人空间为根据去分摊公共空间的花费?
这项花费也只会花在公共空间 不会花在我的私人空间
重点是 当社区开放权益给住户时 似乎常看到以户为单位去分配
而不是说你家是大坪数 所以分配给你的公设点数比较多 或是 你可以带更多人参加活动
这样是不是不合逻辑?
或许有人会说 事情就是这样运作 不爽不要住 不爽不要缴
或是有本事去住透天啊之类的
不过这对问题的解决一点帮助也没有
不然对劳基法修法不满的乡民也可以不爽不要工作 或 有本事就不要住台湾
我疑惑的是 权益跟责任应该是要对等的
付越大的责任就该享有越大的权益 反之亦然
但在管理费的运作上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是我的思考有哪里漏掉的吗?
不晓得各位的看法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