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日本战国之后无法建立文官选拔制度

楼主: Oswyn (Oswyn)   2024-12-25 17:43:06
日本的传统是以艺仕主,家系传承家艺
摄关家的家业是政治,各公家有和歌、书道、乐器、史、法、天文、计算等家艺、家业
其中以武艺侍奉的家系后来成为武士阶级
三位以上是大臣,五位以上是诸大夫,大夫以下为侍,侍以下还有杂色等等阶级
位阶之外还有各种文职、武职的职务
最大的误解是,把武家政权的侍当成完全=武士,然后认为武士就是腰插武士刀=战士
如果抱持这种刻板印象,就很厘清日本历史上的身分
侍=サフラヒ/さふらい
动词さぶらふ,连用转名词さぶらひ,最终讹转さむらい
サモラフ・SAMORAFU(古)
サブラヒ・SABURAHI(平安中期) 仕于贵人
サブライ・SABURAI (镰仓・室町前期) 武士
サムライ・SAMURAI (室町・戦国期) 仕于武士
武者=むさ・むしゃ
武士・物部=ぶし・もののふ
◎在17世纪初期出版的 Vocabulario da Lingoa de Iapam(日葡辞书)中
Bushi、Mononofu(ぶし・もののふ)的葡萄牙语译为武人、军人
而 Saburai(侍)是贵人、或受尊敬的人 ※ 军事贵族(领主、封臣阶级)
所以侍是武士中拥有特殊地位的阶级
日语里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平假名、片假名及汉字
用平假名、片假名的表音文字,再借汉字为表意文字
音不同,意就不同。但因为用了同一个汉字而在后世混淆
江戸时代,幕府与各藩家中,会有侍帐或家中帐、分限帐、给所帐等名册
用来登录家臣的身分、俸禄、军役等,但没有武士帐这种东西
登录在侍帐中的人=侍/侍,属于家中,被视为家臣
侍帐之外的人不被视为侍,就只是雇员=奉公人、打杂、打工或外包商等
就是下面这段中,这个人不是仕于幕府的侍的意义 ※ 苗字带刀的礼遇制度
彦右卫门仪公仪之侍而无之、先年萩原近江守下向之节、
米六拾俵被申付刀を被免町年寄之上席と申迄而町人侯、
这也是为什么侍身分者失去主人后会被称为浪人,因为侍必需要有侍奉的主人才能成立
而仕于武家的侍也是各式各样,如御医、茶人、儒学者、祐笔等
只要老大赏识甚至能乐师、鹰匠、工匠、相扑高手也有可能晋升侍阶级
当然发生战争时,家中侍一般会(禄高的带小弟)拿起武器穿上装备随主人上战场
所以要说侍≒武士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忽略侍中也有以武之外的职能就不太对
没战事时,侍也要排班或担任各种家中役职,从管理、护卫到打杂等
和平久了武备废弛,先人仗是怎么打的都不清楚了
而大名、领主统治领地,实务上主要还是由下级士族负责,所以下级士族文官化
也有不少地方采外包,庄屋、代官,大庄屋,甚至有地方发展出类似包税人的制度
而文官选拔制度有何正面意义?科举制度到清末还不是被认为八股
就算建立了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到最后还不是不合潮流被蛋雕,也只是绕一圈
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选择古法,就任将军建立新的武家政权,是种妥协
秀頼挡道,家康不能踩过去,他就不敢马上试,还要等个十几年政权稳了才敢兴文字狱
跟怎么没人敢拉天皇下来一样,是历史之壁没什么可讨论的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4-12-25 17:53:00
抓虫 就很厘清
作者: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24-12-25 18:06:00
科举发展到最后的弊病其实不是"公务员考试"这概念而是科举的考试科目缺乏工业 技术 以及官僚运作实务训练etc.导致科举考试录取的官员不是真正统治实务需要的官僚但官僚登用要考试才公平这概念到现代也是行得通的否则假设明天开始新官僚任用只能靠家族人脉 各位看自国官僚系统会不会一整个效率低落跟人民不满炸锅2024年孟加拉政府倒台的导火线就是公务员录用制度规定必须录取一定比率建国功臣的子孙 这比率太高 政府就被推倒了若考虑到在19世纪之前就连很多欧洲国家都还是贵族人事官僚科举的公务员考试概念依然算是很先进的 只是儒家当道之下文组科目为王 理组科目被看得太贱 才导致科技与工业吸不到高等人才另外一个让科举制度显得落伍的新概念是义务教育 击败了过往只靠科举制度下的二三流文人进行的私塾教育体系但这也是若考虑到在19世纪以前很多国家连私塾都没有基础教育只能仰赖教会的神学班 那科举跟私塾也没啥落伍的话说日本有个ACG百科的科举条目是需要50分钟才能看完的长文严密分析了各种科举的实际运作与功过 值得懂日文的人看看https://w.atwiki.jp/aniwotawiki/pages/47515.html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5 18:32:00
哇塞 正文跟推文都是我补充一下科举,这是我很久以前忘记哪里看到
作者: kons (kons)   2024-12-25 18:36:00
不帮断一下吗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5 18:37:00
应该不是维基(刚去确认了一下)。科举应该看成是选择理解中国王朝运作原则的人,这条原则或可比拟为宪法这套原则是什么?就是儒家思想所说的那些细微观念不要小看那些观念,在没有真正宪法存在的时代那些东西就是遇到争论情况时,拿来决定最后方针的依据不先熟悉那套,遇到政争,无法跟对方吵架额外的效果则是因为中国地大,需要一套共同"语言"把统治阶级统一起来。而现在大家批评的科举人士不懂实务在这套逻辑中,那本来就是交给"吏/工匠"去学习我惊异nkn大提供的连结基本我想也是讲同样解读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24-12-25 19:35:00
其实就是血统跟阶级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