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walker (报告馒头班长不够)》之铭言:
: 在东亚
: 日中两国就特别喜欢排资论辈、年资叙功
: 韩国更是将辈分发挥到极致
: 但在西方
: 以欧美文化为主
: 不能说没有尊敬长辈的文化
: 但似乎没有向东亚这么热衷
: 所以就有人认为在东亚老一辈会压住年轻人,不让其出头
: 相较下欧美就是比较重视能力
: 当然不管这是不是偏见
: 想请益
: 以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
: 欧美比较不重视辈分的历史因素为何?
看来历史版块中,多数常发言的人,都是不需要工作的好命人啊。
我是不知哪来英美两国没不重视资历的看法。
明明英文中,就有senior, junior 和intern 之分了。
重视战功这件事,放去哪个都一样,因为大家的利益就是从战功来的。
在欧美,你随便看都有由老鸟带菜鸟的情况。何来不重视。
而:能力。这一个东西,看战功吧。没战功,什么叫能力?
而一般大企业,不管哪一方,都一样一堆监管,外规,内规,人情。
一个菜鸟,是搞得清楚这些规吗?搞不清楚又爱出头的,是真心认为
事情搞得定,又能合规?这么威?
举个例:很多开车的人,开了N年连,也不见得了解多少交通法规,
被罚了也就付钱了事。
但这是你个人的事,将你放到企业中,罚的就变成企业的事了,第一个中招的是企业,
再来才是企业可能向你的求偿。
这时一般的老人的菜鸟的差异就出来了。老鸟在哪混吃等死好了,最少不会让企业中招,
还有机会拉着哪些乱冲乱撞的菜鸟。
一家企业,有外规要顾,有内规要跟,有些(内/外)地方的某些人要联系好,
一个年轻人,是弄得懂这些关系?
举个实例,李森22岁进入英国伦敦的霸菱银行工作,3年后新加坡的分行当交易员,
1993 年此时他26岁,他一战成名,银行当年获利的10%是由他完成的。
但他于1995年28岁时,将这家当时已经有223年历史的银行,玩倒闭了。
交易员这个行业,就跟SALES一样,只看战功的,在台湾约二十年前,
某富字的券商中也看过一个像李森一样高战功的年轻交易员,
还有自己专门的交易室的呢。经理对他是毕恭毕敬的。
不懂哪里来英美"比较"的说法。英美,若果你这位自认能力好的菜鸟写的email
的格式不好或用词不够好,生意掉了,被投诉到你老板哪,都是正常的事。
战功,绝对反影在你该年度的薪水,如果这都没有,哪就是打压了。
但战功不一定反影在你的职位上,因为不同的职位顾不同的时,换职位换脑袋
就是这种概念。如果你认为职位也要被反影出来,就是你没搞清楚而已。和打压没
半毛钱关系。
再来个台货,国票案的杨瑞仁,同样是1995年爆出来,他采取偷国票长官的印章盖
空白本票,又伪造其它上市公司的负责人的印鉴章,伪造多家银行的横式条戳。最后
伪造交易。最后统计本票面额共新台币387亿多,实领了98亿。时年30岁。
年轻人,别连税怎么报都没搞清楚,就要说:能力好?
再说,年轻人会被压住,就表示你的能力不行了嘛。
说个正向的故事,街口支付的年轻人创业,背后还不是他父亲在帮他运作。
不然和金管会玩,怎么坐牢都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