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史上的台湾人和民族

楼主: fw190a (las)   2024-04-26 18:58:59
※ 引述《hips (hips)》之铭言:
: 我是social engineering派的
: 他是心理史学(?)
我觉得他很神学..
他推知识的根基是偏朴素的认定,
但隐隐然要用上帝做为知识泉源,却又不肯明说。
其实很想问他是不是信徒,但又觉得问了就不好玩了。
: 一碗饭可以是干饭, 稀饭, 粥, 米汤
: 有些看就知道了
: 有些有模糊地带
说到底,做一个分类要有连结背后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区分干饭与稀饭,
是因为我们想吃某种时,可以这样点菜,
或者为了某种消化需求,因此要排除严重不符合的情况,
比如:我现在生病你给我吃干饭?
但连续型的东西,如果你不给出有意义的连结,
这时候你区分啥是真正的,很容易变废话文宣。
比如:1.你是战士、好的战士、很好的战士。
2.你今天起是个真正的战士了。
怎样算真正战士?
总之我看得出怎样是真正的战士,真正战士就是blablalba。
这种情况区分"真正",一般就只是为了夸奖或贬低某群体,
或者输出某种价值。
: 我一直是把对外战争的能力跟对内凝聚力分开看的
我也赞同这两者要分开,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必须处理的,
对外战争能力包括各种制度与硬件,某种意义上,
可以比喻为共同体的肉体部分,
对内凝聚力则是精神部分,
所以两者是密切互相影响的,
你如果要把共同体概念限缩在对内凝聚的精神上,
那如何说明那个偏肉体的部分就会变很麻烦,
你固然会看到其中有人工斧凿痕迹,
但即使是法律甚至专制,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习惯与信任、
共同想像(包括恐惧与惩罚的),
才产出稳定秩序。
所以你移民去民主国家,即使文化差异很大,
但却能找到信赖的价值,这也是构筑想像共同体的一个方法,
也就是"社会资本"的体现。
: : 要有所谓的历史感,
: : 就要考虑到不同时期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变化,
: : 还有不同群体对一个概念不同解读,
: : 甚至一个人的思想也可以分层,对一件事都能正反高低看法,
: : 人就是这么复杂,不是简陋游戏的NPC。
: 这是ROCer要去烦恼的问题
这是所有想要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要烦恼的。
: 那种觉得民主体制不值得牺牲生命 只想温饱的呢?
: 这种想法就是出自某些ROCer
: 当然也有愿意捍卫的 比如你
但保卫体制,本来就不该是必死无疑,那样是烈士,
基本上本来就没多少人愿意为体制牺牲生命,
顶多是冒风险。
而这个风险的区间往往会因为很技术性的原因被高估低估。
真正需要意识到的是,
只会退让的话,就等于让人无限杀价。
生命/生活从来都是最重要的,但一味怕死的选择并不理性。
: : 维持现状避免战争,好像是极大多数台湾人的民意。
: : 所以你想像中垂死挣扎的群体,跟主流民意却吻合,这代表了什么?
: 现状对大家都是value=0
: 战胜对TWer=1, 战败=-1 战胜机率是p
: 战胜战败对ROCer都是-1
: 这时就会变成TWer支持备战 投资增加p
: ROCer则是反战派 身段柔软 恢复四个月兵役 九二共识 不投资增加p
这个简化,并不现实,
你只抓对于国号变更的情绪,
但一般人若要认真判断,考虑的价值更多都无关国号本身,
而是生命、经济、体制这些占了大多数,
所以即使套也只能说战胜改国号,对于一边是X+1,一边是X-1,
若要推论这种差异对于选择有关键影响,
就必须把X往极小去解,但这只对两边极端狂粉适用。
: Fact check之外 你写论文写书能多被认可
: 就是referee的自由心证
: 除非你能完全improve现有方法
: 在不损及external validity的情况下增加internal validity(or vice versa)
: 那就是无可质疑的贡献
: 其他的都是主观的
你说自由心证的地方,固然是主观,但肯定是有理路的,
在法律上是法理,在学术上即使模糊的地方也是有学术传统的脉络,
当然你可以从一个变革者立场,指出他们墨守成规搞小团体,
但这种理路本身是值得被拿出来探讨的,
而非一个主观就演变成万般皆可。
我之前批评过一个解构主义的坏处就是这样,
在此垄罩下的知识变得难做品质审查。
当然历史在这方面,也确实是最没有权威答案的,
所以我只是强调,即使如此仍应讨论与追求。
: : 但首先被削掉的肯定是激情仇恨的内容,
: : 因为这些东西通常都是被情绪共鸣放大出来的。
: 你在dummyhistory就是这个套路了
: 默认别人都是被情绪共鸣放大出来的
: 你这种就跟 有人喜欢饭 有人喜欢面 你是吃啥都无所谓 能饱就好 一样
我没有默认普遍性,而是指出一种常见现象,
所以我说"通常"。
关于负面讯息在传播中容易被放大的理论你可以自己去找,
网络上激动的留言,也常是因为以前看过对立阵营激动的留言,
所以越来越构成常态。
善意不一定能被传达,但恶意很好懂,就只是这样而已。
在我看来情绪反射与共鸣是人类互动的基础调性,
只是指出其中有特别容易"正回馈"放大的部分。
作者: hips (hips)   2024-04-26 23:45:00
我发现你是ROCer同情派里面相对理中客的,搜你别版的文几乎没看到绿共,塔绿班这些用词。这版很多id在别版的嘴脸一看就是仇恨驱动,我得承认你相对有资格去检讨人这点。当然你只检讨一边也是党同伐异,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作者: mangle (mangle123)   2024-04-27 00:03:00
资格还需要你认定喔? 到这版就乖乖用这版的规则和目标好吗,难道吊路灯真的去路上抓人问然后吊路灯吗?
作者: hips (hips)   2024-04-27 00:13:00
我目前还不确定你会是什么下场,但有人问你不承认可能就没事吧。
作者: mangle (mangle123)   2024-04-27 04:00:00
呵 一下癌细胞该消除 、一下说下场,这种话都讲出来了,大家都这么熟历史了,你们的信仰属于什么状态我想不必多说了虚构史观 创造虚假信仰 寻找仇恨标的 制造敌人 再自建事实 然后不断循环 自我供养虚假认知 创造与维护政治与空洞主体。 这的确是有历史学上好好研究的族群
作者: l81311i   2024-04-27 08:44:00
噗 楼上ROCER在自介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04-28 18:23:00
别人讲话都是Rocer就是仇恨煽动 自己讲癌细胞等等的都是言之在理 呵呵差点忘了 还先讲人家都说Rocer都爱跪呢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04-28 19:08:00
超七前些天讲我有暴力倾向,想想确实近四年真的都特别冲,因为我发现跟你们这些台派有时温和讲话没用,仇恨上头我确实越来越倾向想暴力也是事实就是。到警察局门口有人放我鸽子,去找鸽子聊天要杯水冷静后想到,也许我们有天都会死在这些无厘头仇恨上你们说着要团结台湾人,我看着一天天又是出现吊路灯,又是要把跟自己意见不同的爸妈收身分证,排挤嘲弄不同意见者,看着真的有红卫兵的影子。我们被迫要在这时代继续站对的政确立场,否则嘲笑资源班罪该万死,我挺韩就可以对我喜韩儿狂叫。直到韩国瑜重新站稳脚步,没法再用集体嘲弄,来达成你们排斥他人的政治目的我才比较少被鹦鹉学舌的僵尸脑洗整篇我们早晚会死在你们创造的仇恨环境,不是你仇我就是我仇你,这是你们给我的,给你子孙的谢谢你 台派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4-04-28 20:16:00
楼上意思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4-04-28 20:18:00
嘲笑资源班这真的很不恰当,这跟立场有关系?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4-04-28 20:19:00
____人站起来了,然后开始压迫其他人……遥望中东……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04-28 21:07:00
他们理应懂得标准,例如孩童不该受伤害是共识,但总是标准因人而异,例如哈玛斯治下襁褓中不能离开父母的婴儿也有罪利用弱势嘲笑弱势,只需要阵营政确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4-04-28 21:14:00
你是指评论朝校资源班事件的这些人,也应该要去评论以哈事件中受害的婴儿,他们才有资格评论资源班事件吗?嘲笑资源班这件事,我没看到什么人扯到什么阵营政确的网络看了那么多人评论,包含公众人物与朋友的,只有你提而且你上述提的哈玛斯跟这个资源班本来就是两件不同的事试问大众看到网红嘲笑资源班事件,在发出自己的评论时,会有多少人想到哈玛斯受害的婴儿?应该没有吧?因为是两件不同的事更别说扯到什么阵营政确了
作者: KYALUCARD (KYALUCARD)   2024-04-29 19:52:00
他是说当时用喜韩儿一词来标签化韩国瑜支持者。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4-04-29 20:42:00
我相信会对网红嘲笑资源班事件感到不妥的人,也会对喜韩儿一词感到不妥,这跟什么立场没关系提到哈玛斯就更远了,网红之所以被骂,因为“资源班”是离大家生活很近的东西,身为家长的民众,可能家里就有需要资源班的小孩,或是小孩班上同学有特教生,才会感同身受认为那位网红的做法不妥。
楼主: fw190a (las)   2024-04-29 21:17:00
只能说两边都会挑对方阵营特别偏激的那部分构筑刻板印象而且网络本身就聚集各种最激动的人士浮上台面并压制一般的这里已经算很能就事论事讨论的地方,但也很容易连锁反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