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郑芝龙父子在日本的活动纪录与台湾汉人起源

楼主: fw190a (las)   2024-01-31 11:30:56
: 单提中国海盗当然也是不符真相
: 事实上就台湾农业开发之始 我认为可能荷兰人贡献更大些
: 早年台湾农业的三样代表
: 水牛 番薯 甘蔗 很可能都是荷兰最先引进的
: 水牛应该是从中国南部或南洋引进 有考据是荷兰人先引进
: 番薯原产自美洲 应该是欧洲商人带来的
: 至于甘蔗田 虽然台湾大量栽培甘蔗制砂糖要等到日本统治时代
: 但甘蔗制糖产业出现在台湾也是在荷兰统治时期
: 很有可能是仿效了当时在加勒比海的欧洲人殖民地很常见的甘蔗农场模式
,,,
: 台湾最早的汉人移民除了那票往来日本平户的中国人倭寇
: 就是荷兰人为求建立农场而引进的中国人外劳移工
: 这个模式又是来自于欧洲人在南亚与中南美加勒比海的欧洲式殖民农场
: 总之我要强调台湾汉人祖先是跟日本人挂勾的海盗
: 还有荷兰人雇用的外劳
物竞与人择-荷治与明郑时期台湾的农业发展与环境改造
(可以google下载看)
"1635 年东印度公司召集林亨万等汉商、通事,
以及担任公司高级职员的汉人苏鸣岗等,在赤崁一带各自划分二十甲土地从
事种稻植蔗;25 1637 年,热兰遮城议会即同意牧师尤纽斯的请求,在他负责
之下提供 400 里尔,分发给在新港与其附近几个表示愿意种稻的中国人。26 在
农人生产后,更高价收购蔗糖、稻米等农产品,保障农民的收益。"
"荷人最早推动农业的方式,乃是经由汉人或荷人企业家招徕大量的汉人
农民,在赤崁一带垦殖。约 1633 年至 1636 年间,荷兰当局为鼓励汉人来台
从事农业,采行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公司授予一小笔钱给甘蔗试种者、
公司出借耕牛给中国人,作为犁田与榨汁之用、1636 年更决议给予蔗农五至
六年期间的免税优惠、保证以相当价格收购作物、以告令宣导方式奖励中国
人农夫来赤崁定居,从事农业等、建设医院以照顾患病农夫等。
受委托招徕劳工拓垦的汉人或荷人企业家,在从殖民当局取得大片土地后,
主要是以雇请日酬工或将土地佃给农民耕作的方式进行拓垦。"
"此词所代表的意涵与现代之“企业家”有明显的不同,
其有更多“地主”、“头人”、“侨领”之色彩。"
"除了由汉人或荷人企业家仲介劳工开垦外,热兰遮城当局也曾直接经营
农业。其模式与欧洲人在重商主义思维下于美洲殖民地普遍设立的栽培园有
些类似。栽培园的特征是以出口为导向,在广阔的田野里栽植大量商品化作
物。为了提高生产劳动率,栽培的作物种类趋于单一,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又为了减低成本,其劳动力来源除了殖民地原住民外,也从非洲输入奴工充
应。"
"虽然汉人农人们,也可能如在原乡一般,经营蔬圃、畜牧和种植果树等,以
补充日常食物所需,但这些活动皆以副业方式经营,并非荷人的关注、奖励
的重点"
,,,
最高检察署:
"“外劳”原为外籍劳工之用语简称,惟近年来“外劳”一词因长期遭标签化及污名化
,导致带有歧视意涵。为表示对外籍移工的肯定与尊重,经参考民间团体及各国惯用语,
请使用较具友善性用语“移工”和“失联移工”称呼。"
。。。
后面这个算开玩笑,我懒得搞政治正确,
但对历史试图给出新诠释,却不回避争议性用法,
也蛮容易引起引起争议的。
加上死扣倭寇的部分,老实说都蛮微妙。
认真讨论所谓外劳,广义上可以说荷兰以外的人都是外劳。
但其实外劳在现代用法有很多情境与脉络,
试图搬过去就会变误导。
这里引述的文章突显出,
汉人具备蛮大程度的自主性,而且部分算是高层组织者,
如果这种招垦模式都叫外劳的话,外资、外劳就有点模糊了。
至少我们不会直觉说来台设厂的企业是外劳。
在你强调的栽培园模式,反而才是原住民还有非洲奴工在等你。
另一个讨论点是,外劳核心在于国籍的划分,
但对于荷兰人来说他们怎么划分这个国籍其实是问号,
或者更朴素来说,以它们统治心态下被控制的就是被殖民者,
从这里面区分外劳,也是有问题的。
比如就能扯到,那被鼓励农耕的平埔族是不是外劳,还是只有汉人是?
但如果改用跨海而来的是,那荷兰士兵是不是外劳?XD
。。。
但再说个笑话:
揆一(荷兰语:Frederick Coyett,瑞典语:Fredrik Coyet,1615年—1687年10月17日
),直译为弗雷德里克·科耶特,是一名瑞典贵族
他该不会是个外劳总督了吧。
你不了解瑞典史,就不能搞清楚揆一的来龙去脉。(误)
。。。
最后说到引进的物种来说,
"早在万历三十年(1602)《东番记》的记录中,已可
见到台湾产有番薯的记录,161623 年,荷人在大员地区的调查也显示,当地
有许多野生的番薯,甚至在 1630 年以前连离岛金狮岛的原住民也普遍种植该
作物"
"无论如何,从番薯的例子显示,在荷人尚未统治台湾之前,
台湾的农业已有机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全然是个孤立发展的区域。"
"荷人也以此为图,自中国引进劳工和蔗种,在台发展甘蔗栽培。"
"据《巴达维亚城日志》记载,因为甘蔗容易栽种且能耐风灾,因而
比起谷类,更受当时台湾的农民喜好种植。"
"台湾汉人栽植的蔗种主要来自于中国,据蒋毓英《台湾府志》的记载,
甘蔗有红皮蔗、白皮蔗和竹蔗等种,68但真正被广泛栽植的主要是竹蔗。"
"荷治时期因重视商贸利易,强调作物的市场价值,引入的作物除竹蔗与占城稻系
列的稻米外,多数因水土不适,无法克服逆境而宣告失败。"
"占稻是宋朝时自越南占城引入中国福建的稻种,
引入的原因是其具有抗旱且多产的特征,适宜在闽粤
一带缺乏水源灌溉的丘陵地上种植。"
"经由这些记录可以推测,荷治时期汉人已陆续从中国移入稻种"
"汉人种植的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其种源主要是从澎湖或福建沿海一带输
入。从荷人的进出口记录中,即可以看到汉人大量从中国移入家畜与蔬果种
苗的情形。以 1647 年 3、4 月为例,该年 3 月 20 日有二艘来自澎湖的戎克船
载来了 44 头牛、16 只山羊、5 只猪和 100 只鸡等。4 月 7 日又输入 30 头牛、
11 只猪、2 只山羊、70 只鸡。隔日又载来 12 只山羊、91 只鸡、53 头牛和 8
只猪。又隔数日,再从澎湖载来 35 头牛、6 只山羊、4 只猪;到了 4 月 19
日,又从澎湖输入 23 头牛、17 只猪、25 只鸡。51 总计两个月间共输入 185
头牛、36 只羊、28 只猪、286 只鸡。除此之外,其他记录也不乏鸭子、马、
驴子、西瓜、小麦、豆子、葱、落花生、芥菜种子、番薯苗、果树苗等的输
入。为了能顺利耕作,汉人也输入垦田用的犁、犁铧和锄头。"
简单说荷兰提供武力保护,
然后整套移植几乎所有东西都来自中国,帮汉人殖民台湾。
佛心企业(误)。
其实只要考虑地理气候上的相近的因素,
汉人作为最大宗劳力来源,
不只有农业能力,还有组织与进口的能力,
再加上地理上的运输成本等等,
结果就很明显,
大体复制了中国东南的生态体系。
反而是按照荷兰商业需求引进试图种植的,
除了甘蔗大部分失败告终。
。。。
我看了感觉真的不错,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
我认为会比去追倭寇史或殖民史更有收获。
虽然台湾史总是会困于史料有限,
但可以用更科学的方式勉强打捞细节。
比如里面比较出一些大规模种植的方式面临的困难与试误,
用生态观点来说明为何小农模式反而更能支持。
也具体讲到台湾风灾之类如何对殖民者初步种植造成困难。
。。。
说到所谓殖民史,
比起东亚日本贸易,我觉得明明就该更注重东南亚。
我之前也顺手简单查一下wiki,看荷兰殖民地经营,
看一下麻六甲和巴达维亚的经营农业生产,
如何统治当地人,形成的关系等等。
可以看到麻六甲如何被荒废,
另一边又如何在强力统治下,形成层层剥削的结构。
我认为这才是应该更关注的殖民史,
而不是看荷兰在欧陆大战西班牙、荷英情仇,
这种高层的殖民史,再怎么看台湾人也不会变荷兰人XD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4-01-31 12:27:00
推 ^^东南亚+1
作者: kingstongyu ( ?????)   2024-01-31 13:51:00
英国在印度种茶还有罂粟.大量华工在美国西部修铁路非洲人....在自由后负责消耗资源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01-31 16:19:00
东印度公司(殖民地公司)经营模式有点类似包税人角色北美也曾经有过封建贵族殖民管理特许权经营模式其实跟后来台湾金广福这类公馆差不多
作者: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24-01-31 19:38:00
你提到东番记 这确实是不错的一手史料 但东番记也说"倭复据其岛" 我说台湾最早汉人是倭寇绝非硬凹何况没倭寇来台也没东番记至于外劳用词 是我不想把祖先说得太高档 我的立场就是没什么需要洗白的 经营殖民地农场引进外劳或说移工在当时也很常见当然说成移工会比较符合现在的用语至于为什么荷兰东印度公司雇了个瑞典干部 这又是很大一件事了要追当然是可以 但就不在这话题讲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01-31 20:15:00
总督算是东印度公司雇用,而招来的殖民佣工实际上也不是佣工,在现代属于承包商角色东印度公司与农户就犹如Uber food panda 之于外送员或车行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1-31 20:47:00
荷兰在巴达维亚也经华人承包雇工,荷人给华人"卡必当"称号,是"军官"的意思.所以华人很吃香,印尼人却恨他们.商馆在台湾发给承包去猎鹿皮,因为原住民不干.
作者: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4-02-11 23:19:00
荷据时代的农业跟郑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1.荷据时代以大庄园的模式在经营,土地集中,且以经济作物为主;虽然大部分都是官田,但还有少许的华人被准许拥有私田。2.郑家时代以中小型自耕农的模式经营,田地破碎分散,以粮食作物为主,毕竟要养几万大军。且所有的田都是官田,人民不准拥有田地,少数的私田是郑家赏给部下的赏赐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