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铭言:
: 据说清朝末年朝廷无法全国练新军、搞新政,北洋舰队规模比李鸿章想得要小得多,
: 不是因为当年朝廷没眼光或不愿意做,而是因为朝廷缺钱。
: 但康熙帝永不加税后却没有听说雍正乾隆缺钱,反而还搞出来一个盛世。也没有听说
: 满清权贵或八旗要更多钱,所以开支应该没有特别增加才对,而且嘉庆把和珅打到了
: ,钱应该也很多才对,为何大清会越来越没钱呢?还是因为练新军实在太贵,没有裁
: 掉八旗、权贵优惠或加税是搞不起来的?
: 但于此同时,地方都还可以跟地方大户狂收花捐、厘金、截留来自练新军,中央却苦
: 哈哈,中央应该可以如法炮制,或命令他们上缴这些税收的。
清初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自产,满洲在努尔哈赤时代,本身就已经是铁器工业的繁荣之地
供应军用箭矢与防具武器都不成问题,组织度已经类似日本战国时代
清末的所有需求都不能自产,全部都需要进口
进口贸易需要交换
国际交换里,哪一方比较占上风?当然是生产出别人不能生产的一方更占上风
清末几乎没有能力生产别人没有的东西
其实清末建军的费用,多半来自关税
关税是什么呢?是与西洋贸易的征税
西洋贸易是什么呢?消灭本地产业的市占率的西洋产品
这条财源甚至也不是本地内生的
所以清末缺钱是自然的
清末经济处在崩溃重组的不断循环里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以尽量尝试建立一些对历史与日常,更泛用的经济认知模型
这是历史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本质之一
这个模型里甚至不用去真正查具体有多少钱
这就是所谓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