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可受制于皇帝被也先一直当人质勒索不停。
所以当时群臣奏请太后让监国的郕王为帝,配套立朱见深为太子...。
结果依照大多数的人性,朱祈钰有私心想让自己亲儿子当太子,后来出现许多波折。
所以,当初孙太后俐落一点,诏朱见深继位,不就简明多了?
2岁皇帝怎么抵挡也先?这问题算问题吗?论者难道要多聪明才知道解法?
况且当时朱祈钰21岁继位,同样也拿不定主意到底该怎么抵挡也先,所以凡事交给于谦。
那么拿不定主意的21岁青年,跟无法拿主意的2岁幼童,在抵挡瓦剌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孙太后若不诏朱祈钰继位改诏立朱见深,要嘛太后垂帘听政,且孙太后似乎不太争权或重
用外戚干政,则有何不宜;要嘛让朱祈钰从监国升格为摄政王当终究仅是“王”的身份。
那么,北京保卫战的调兵遣将,由于谦处理,那么皇帝是朱见深又对战局有何影响?
朱见深继位,也先推朱祈镇到关前叫关时,守将同样可说“国已有新主”啊,21岁是新主
,2岁就不能是新主?
总之,至少众臣上奏接受也先送回明英宗时,朱祈钰就不会抱怨“你们要我当皇帝,又要
迎回我皇兄,让同朝有两个皇帝是想怎样”,因为朱祈钰只是摄政王或甚至根本没他的事
(假设孙太后垂帘听政而直接授权于谦,让朱祈钰不当摄政王,只当普通藩王一边凉快去
)。所以就算明景帝勉强同意迎回朱祈镇,但是基于通常的私心人性,搞小动作幽禁朱祈
镇七年。
若是朱见深继位,隔年明朝迎回英宗后,到底朱祈镇的太上皇名分要不要变动,也是孙太
后、朱祈镇、朱见深三人自家的事(九成九会归位朱祈镇,因为3岁幼童有什么异议?孙太
后也没理由反对亲儿子复位)。总之,“至少(跟史实朱祈镇被幽禁七年的波折相比),
没什么争位的狗皮倒灶事”。
再退一步,就算也先不放朱祈镇,那么朱见深这个小皇帝一直到大婚亲政前,依照当时情
况也是于谦掌握实权吧?于谦掌权15年(除非于谦失宠于孙太后),至少不输张居正吧?
所以当时决定怎么解决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情况时,孙太后若果断立朱见深比立朱祈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