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cseger (思路)》之铭言:
: ※ 引述《tontontonni (桶桶泥)》之铭言:
: : 最近历史课纲的争议,
: : 让我想起以前同学的埋怨,背什么汉高祖唐高祖唐玄宗宋太宗,可是到了明清又参杂永乐大
: : 帝,康熙大帝这种称号不统一的情形
: : 大家觉得,
: : 课本直接直呼其名,赵匡胤,刘邦,朱棣,李隆基,李世民是否可行?
: : 毕竟历史的当事人生前也不知道自己叫宋太祖啊
: 有没有人觉得历史考试方法才是问题根源?
: 一个选择题问 (A) 汉高祖 (B) 唐太宗 (C) 明成祖 (D) 元太祖
: 就是要学生用这种方式记忆
: 这个版上对于历史的讨论历年不衰,一直都掌握一个精随:讨论问题根源,而不是
: 照着课本制式回答。同一件事,不同史料,科学、合情人事推理,更多的背景、环
: 境分析,往往才能找到答案。
教育方针一直都有"减负"的倾向
源于学生必须要学一大堆东西造成极大压力
(当然有人会觉得是个OO政府不告诉你的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国高中的课本制式其实也只是告诉你知识而已
大概就跟坊间短期教育补习班一样,大概教一下
真正在业界用的可不止短期教育补习班那种程度...这是题外话
如果真的要到历史专精得程度 至少一个时代最起码要以年计算
大学教育还不能算是专精了(误)更何况是国高中
不然你以为那些硕士博士的论文是写假的(又误)
一年的期间课程起码有
语文(国文,英文,本土语言(又细分什么闽南语啦原住民语啦客家语.....)
英文
数理(数学物理化学)
社会(历史地理...公民?)
虽然说这种选择题是有问题的,但真的要说对学生来说压力也不会太大.
真的搞申论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