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ly1113 (Mirage)》之铭言:
: 我记得以前国文课上鸿门宴的时候
: 国文老师说司马迁把项羽、吕后列入本纪
: 是因为司马迁不以成败论结果
: 项羽、吕后当是当时具有实质影响力的人
: 如同皇帝一般
: 所以把他们列入本纪
: 高中的时候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 老师这样讲就照记
: 但后来觉得越想越不对劲
: 如果对于国家有实质影响力就可以放入本纪
: 那明朝的慈圣太后和清朝的慈禧太后
: 也是实质上的国家领导人阿
: 那为什么明史和清史稿还是把慈圣太后和慈禧太后放在后妃列传呢??
: 我相信如果哪一天真的有官修的清史
: 也不会把慈禧太后放入本纪
: 总觉得司马迁把项羽和吕后放入本纪
: 只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
: 其实并不太严谨
: 以上是我的想法
: 仅供分享。
所以其实后来很多人酸司马迁“自乱其例”啊。
还有一个比较不会提到的例子,就是他把孔子放进世家,这也是不太对劲的,
但这个比较少人酸,因为孔子圣人,司马迁抬高孔子当然好啊 XD
还会有人护司马迁这样摆胆力之高见识之深无人可及,是你们这些腐儒不懂辣 XDDD
当然司马迁这样分类,个人的意愿占了很大比例,
也就是说这个决定是比较文学而非史学的
项羽跟孔子都很明显看得出司马迁的欣赏之情,至于吕后就应该真的是用实质影响力(?)
来决定将她写作本纪,这就是每个人读史角度不同的问题
如果让司马迁来替慈禧或武曌写传,大概也会把她们写入本纪吧
(但我觉得慈禧的问题跟吕后应该又不太一样就是了)
至于说严不严谨....这套分类系统是司马迁创的,
他老人家要吃书,也只能说他爽就好啊 @@
或者说至少纪传体这个分类系统是严谨的,所以后人流用
但是他老人家偏好谁、要把谁破格放入那些地方,这个我们就管不著了,
顶多猜测一下为什么他老人家要这样放,后人也未必就吃太史公的解释跟标准
像是史记的《刺客》《游侠》《货殖》这些有碍圣教的部分在后来的史书中都消失了,
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