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浅谈光复后台湾传染病与公卫(2)传染病

楼主: moslaa (万变蛾)   2019-02-15 15:02:16
R大转录的文章写着:
: 1946年,因为日治时代的检疫系统已经瓦解,鼠疫、霍乱皆从中国移入并爆发感染
: 1942年7例,无人病死。1946年3809人染霍乱,2210人死亡。
: 1942年台湾只有一例天花,1946年却有1561人染病,315人死亡。
: 到1947年,(天花)5193人发病,1725人死亡。
: 鼠疫在1918年便已绝迹,1946年却有14人染病,4人死亡)
: “光复”后疟疾感染率为20~40%,日治时代为2.9%
这段的数据可能出自
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63/63-15.pdf
狂犬病的复发与燎原是台湾公卫倒退噜的警讯 by 涂醒哲 (前卫生署署长、前立委)
涂醒哲先生在该文中评论:
: 随着中国国民党军来到台湾,做事马马虎虎只重表面作风的恶习,
: 导致...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
: ...传染病在台湾“光复”后再度爆发,扩大流行,
: 充分说明一个不体恤人民,只知搜刮人民的外来政权会带来多大的浩劫...
: ...真是天地不仁,以台湾人为刍狗。
这些话语,我相信很代表某些台湾人的想法,简而言之:
日本好先进,中华民国好落后呀。如果国民党没来,就不会有这些鸟事了,哭哭。
对此,我想指出几点。
第一 其实呢,这些鸟事是 "一定" 会发生的。
因为起头是大日本帝国无谋地偷袭美国,输掉二次大战啊!
当时整个社会制度(包含公卫体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好呗!
我们先看日本本土的数据。
http://plaza.umin.ac.jp/~jsmh/journal/53-2/229.pdf
占领期における急性感染症の発生推移 (日本医史学杂志)
第十页,图八,天然痘(即天花)的罹患率
1946年上半年爆发过一次大流行,每100,000人,有90人罹患天花。
经查 https://ja.wikipedia.org/wiki/日本の人口统计
1945年,日本总人口约 72,000,000人,等于日本在1946年时约六万五千人罹患天花。
再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台湾人口史
1945年,台湾总人口约 6,000,000人,比例换算等于日本在1946年时约5,400人罹患。
与原文比较
: (天花)1946年却有1561人染病... 到1947年,5193人发病...
(注:该pdf内容似乎没有死亡数据,故无法比较)
再看琉球的数据,这里请大家特别注意,琉球在战后好几年内乃受美国军政府统治,
恰好可以拿来推测平行世界中,假设台湾由美军管辖,这时传染病的可能发展。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jshhe1931/60/2/60_2_67/_pdf
第2次世界大戦中琉球诸岛に流行したマラリアに関する再考察
─とくに八重山群岛を中心として─ (民族卫生(日本学术杂志))
第四页,表1,八重山群岛におけるマラリア(即疟疾)の推移(1922~1961)
1943年 人口数35,276 患者数00,937 罹患率 2.6%
(缺1944年)
1945年 人口数31,371 患者数16,884 罹患率 53.8%
1946年 人口数35,731 患者数09,050 罹患率 25.5%
与原文比较
: “光复”后疟疾感染率为20~40%,日治时代为2.9%
因此,我认为可以合理地说:
a. 台湾光复后的流行病,根源是1945年时日本政府本身已无力维持公卫。
b. 不要幻想当年中华民国没有来台湾,台湾人就能无病无灾。特别是天花与疟疾。
不过,我也承认,
战后日本(含琉球)的传染病流窜程度,以"整体"来说,确实较台湾轻微与抑制得较快。
譬如,先承上面,拿疟疾来谈吧,1948年以降,琉球的疟疾流行已经明显被抑制住了,
反观台湾到1950年代疟疾的罹患率仍高居不下。
再以霍乱为例,依日本医史学杂志的论文,
第11页,图12,コレラ(即霍乱)的罹患率
1946年年中,日本本土每100,000人,有9人罹患天花。
依同样办法换算,假设当时日本人口等于台湾人口的话,等于约540人罹患霍乱。
与原文比较
: 1942年7例,无人病死。1946年3809人染霍乱,2210人死亡。
(注:同样,该pdf内容似乎没有死亡数据,故无法比较)
好好好,我知道,这里一定有人内心在狂吼:所以日本好先进,国府好落后呀!
别急,请看我继续谈噜。
第二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公卫故事,怎么不接着往后讲呢?
确实光复后的头几年,台湾的公卫不如日本,我无法否认。
(可惜我不会韩文,不知道韩国情形如何... 留待日后补足)
但我必须指出,等国共内战结局确定,中华民国只剩台澎金马后,
即1950年代以降,台湾的公卫就很快提升了。
特别就控制传染病而言,中华民国并没有显著落后于日本。
证据:以下是几种经典传染病于台湾地区的根绝年份,括号内年份为日本的根绝年份。
天花 1955(1955),疟疾 1965(1962),狂犬病 1959(1957),鼠疫 1948(1926)
即使是鼠疫,说穿也就1946年14病例,1947年1病例,这时国共内战还没有打完呢。
(附带一提,日治时期,台湾鼠疫的流行高峰可是两次突破4,000人)
(https://tme.ncl.edu.tw/images/tme_04/TM_04_03_0019.jpg)
至于霍乱,光复后也就1946年大流行一次(3809人),
随后保持0人,直到1962年最后一次流行(383人)。
(注一 所谓根绝,指自该年起台或日没有连续病例。不含某些年份返国人士在外感染)
(注二 资料来源繁杂,容我省略。若有疑虑,欢迎自行查证)
看完上面数据,请教大家,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公卫(传染病管控)成就与日本相比,
有惨到需要涂醒哲先生(前卫生署署长、前立委)写文泣诉
"天地不仁,以台湾人为刍狗"吗?
好好好,我知道,对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公卫成就,一定有人急着想讲下面两点:
1. 那是因为战后国际医学的进步!
嗯,这我不能否认,天花、疟疾、霍乱、鼠疫、还有另文会提到痲疯,
无论是疫苗或治疗药物,都不是中华民国的发明。
但,我也要指出,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内,似乎也都不是大日本帝国的发明喔。
奇怪的是,吹捧日治台湾医学的进步的人,怎么字里行间感觉一切归功于日本的伟大,
好像没人从这个角度来评论日本殖民政府的成就?
2. 那是因为日本人留下的基础好!
关于光复后台湾公卫的发展,我发现这似乎是台湾史的"相对"新兴研究领域,
而且困难度偏高,因为史料相当零散。
但目前看来,跟所谓"日本人留下的基础"的关系"似乎"没有想像中的大...
无论这个"基础",是指医学教育或公卫制度或物资。
(请特别注意,我没有说"跟日本人完全没有关系")
参考一 张淑卿 长庚大学人文及社会医学科副教授
发表于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read/read_15.htm
摘要
美援或国际卫生组织对台湾医学教育影响可以国防医学院与台大医学院作为代表。
战后台湾的医学教育体制与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的医学教育体制相似,为"英美制度",
与日治时期台湾的医学教育体制是德日系统的"讲座制度",不尽相同。
(大陆)协和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的周美玉、余道贞... 等人促成台湾护理教育的提升。
周美玉在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护理硕士,随即至国防医学院开办护理系。
1957年台大医学院成立护理系时,则借调国防医学院的余道真,成为创系之系主任。
参考二 台湾博硕士论文
陈淑芬 (林满红教授指导)
战后之疫:台湾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建制(一九四五~一九五四)
摘要
日本殖民政府强制性地推动台湾公共卫生工作,虽达立竿见影的成效,
但民众自发性的卫生观念并未受到启发。
1946至47年,在国民政府未能顾及台湾的特殊性,
以及台湾人民未受自主性公共卫生观念教育的情况下,是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
1948至1954年间,因先前战后之疫的影响,国家与人民已有较密切配合。
因此1948年之后,大规模政治移民,虽引发台湾内部环境卫生问题,
但防疫体系已能有效因应。
参考三 刘士永研究员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坚持的力量 台湾检疫二甲子 1896~2016
https://www.cdc.gov.tw/uploads/files/201711/
1a6d6840-bde7-41be-b7d3-eac9279b3914.pdf
第二章摘要
根据洛克斐勒基金会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评估,
台湾在1945年底的医疗与卫生水准因战争大受损失,尤其在专业人力与药品物资方面。
其中,仅有牛痘接种能勉强维持且品质堪虑,
更糟的是毫无环境卫生的概念,以致肠道疾病四处横行;
再者,自来水与废弃物处理的能力,因轰炸破坏殆尽、荒废依旧。
参考四 许峰源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应用服务组研究员
战后初期台湾地区的疟疾防治(1945-1952)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1151149213.pdf
摘要
总督府面对美国轰炸,命令民众疏散至乡村避难,并储蓄水源共体时艰。
孰料,储水有助疟蚊迅速孳生,待疟蚊叮咬疟患,再叮咬他人后,疫情难以控制。
档案管理局典藏的国家档案,透露1945年台湾疟疾大流行的讯息,
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特别提醒前来接收军队,务必携带奎宁防范。
(按 1945年"似乎"并无台湾疟疾数据,因为日本当时即将投降,无力调查。)
(而作者注意到有一份文件 "接收台湾注意事项" 提到奎宁,)
(因而推测疟疾大流行并非1946年才开始。不过我在网络上找不到这份文件,可存疑。)
第三 日本殖民政府的公卫故事,怎么有所隐瞒呢?
针对台湾公卫,网络上吹捧日治、贬低光复后的言论不少,譬如R大转录的文章。
看多这类言论后,我也曾以为日治的台湾公卫是个成功,甚至是个完美的故事,
一直到我自己今年春节查证为止。
https://tme.ncl.edu.tw/tw/医疗卫生历史篇
A. 伤寒,怎么没提呢?
https://imgur.com/XSMacJ3
从上图"日治时期台湾法定传染病统计"可见,鼠疫与霍乱等,确实受到日本政府控制。
等等,那条蓝色的,越升越高,最后堪比鼠疫霍乱的线,是怎么回事?
喔,是伤寒啊。小弟第一次看到伤寒数据呢。
怎么R大转录的文章没提?那些吹捧日治公卫的言论我印象中也都没提?
B. 歧视,怎么没提呢?
摘要
: 当时疟疾防治区的选定,并非以疟疾流行严重、疟疾死亡率高为优先考量...
: 这些防治区变动的意义,在日本人聚集的市街和花东一带的日本移民村,
: 以及樟脑、铁道、水库等官营产业开发政策有关的区域。
: 换言之,疟疾防治是依据殖民政治、经济的需要而推展。
看来是日本人优先享受疟疾防治呢。
我真不敢想了,如果是中华民国在台湾被逮到是外省人眷村优先享受疟疾防治的话...
网络上讨论到蒋光头/中正纪念堂时,现在主流说法是要"功过并陈"。
功过并陈?很好啊,我百分之百赞同。
但我现在想问,那怎么讨论日治下的台湾传染病/公卫时,就不必功过并陈呢?
双重标准,不好吧。
作者: fayever (yesman)   2019-02-15 21:17:00
叉题,日“据”非日“治”,日本人是用抢的,是窃据、占据。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9-02-16 01:43:00
比起他的文解释的疑虑,你这个据还是治没有那么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