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7-07-18 08:42:50https://goo.gl/ZK4QnJ
“完美受害者”无助于历史的和解
文 刘夏如(《帝国的慰安妇》译者)
“慰安妇问题”有两个层面:“历史认识问题”与“女性人权问题”。前者具有该当国
家的时代特殊性,后者则为今日世界公认的普遍性。日本国内的讨论多聚焦于前者,主
要论点有(1)强制派:主张慰安妇是被“强制连行”的“性奴隶”,以吉见义明为代
表;(2)公娼派:认为慰安妇是公娼制度的战地版,此说以秦郁彦为代表。由于落差
过大,造成慰安妇问题的核心“道歉与补偿”,从1991年问题浮上台面开始,20几年来
始终充满争议。
韩国学者朴裕河教授则认为,这两派意见都无法涵盖慰安妇的全貌,甚至隐含对性工作
者的歧视,形成另一种人权压迫,而主张必须将此问题置于“帝国”的架构下重新理解
,认为慰安妇不是日本特有的制度,而是任何帝国军事扩张时都有的现象,迄今仍存在
。我支持这个说法,认为如此才能同时解释历史认识问题的“特殊性”与女性人权的“
普遍性”,也才能更合理地解决道歉与补偿的问题。
目前台湾、甚至整个华文世界的通说是“强制连行的军事性奴隶”,这说法主要源于日
本和韩国的慰安妇问题声援者的主张,认为慰安妇属于“战争犯罪”(war crime)”
,是没有追溯期限的,日本政府必须正式道歉,以及善尽个人补偿/赔偿之责。
由于战前中国、南洋各地(欧美帝国)与日本帝国交战,以战场性犯罪的概念定义慰安
妇为日军性奴隶,是可以理解的。针对中国受害女性,即使有所谓“1972年体制”(放
弃对日求偿,改以经济援助),但个人补偿的部分仍然有许多讨论的空间。至于菲律宾
、印尼(荷兰女性)等南洋战区的慰安妇受害者,犯下该当罪行的日本军人(包含殖民
地出身者),法律上多已受到战犯审判甚至处决。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透过AWF进行
所谓“道义的责任”之补偿作业,成效最好的也是这些旧敌对国家。
反而是台韩等旧殖民地国家,至今纷争犹在。这也是为何朴教授认为无法仅以“战争”
来涵盖所有慰安妇的问题,至少就“朝鲜人慰安妇”而言,必须重返殖民地情境,以“
帝国”的架构来安置这些受害者,才有办法提出对她们最适切的道歉补偿方案。因为,
战前朝鲜半岛与日本并非交战国,也非内战状态,作为大
日本帝国之一员,“朝鲜人慰安妇”的动员,基本上是为了补充“日本人慰安妇”人数
的不足,一如战争动员体制下为补充兵力而征召的原朝鲜人日本兵,本质上应该属于“
殖民地问题”之一环。以中国和欧美国家为参考基准的“战争”框架,即使有助于我们
探讨各种层次的国家暴力(包含殖民主义),但仍然无法解决“道歉和补偿”的实质纷
争,因为这也涉及了东亚战后处理的国际法问题。
回顾日韩慰安妇问题论争史,势必会讨论到“1965年体制”(日韩建交的国际法秩序规
范)。由于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签订时,韩国政府放弃求偿换取经济协助,甚至连日方
保留个人补偿权利的提案都拒绝,造成日后慰安妇个人求偿之路遥遥无期。华文世界很
少着墨此点,恐怕也与1972年体制脱不了干系。
这当然有冷战时代限制的背景,但1965年体制之墙,横亘其中、高不可破,日韩双方任
何讨论最终都会碰壁。无法根据传统国际法求偿,韩国和日本的慰安妇声援团体于是转
向国际社会,结合荷兰(印尼)、菲律宾、中国等慰安妇受害国家,诉诸女性人权和战
争犯罪,由外部开始对日本“施压”。
就声势而言,这样的策略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也刺激更多人从不同面向讨论战争与社会
的关系,对个人、特别是对于女性的影响。然而,正如同朴教授的分析,女性主义或人
权问题的取径,反而遮蔽了慰安妇内部的差异。即使对于“强制性”、“慰安所”、“
卖春”的定义或型态有各种解释,台韩殖民地女性与中国、印尼、菲律宾等战区“敌国
之女”的受害情况,确实无法一概而论,也牵动了日本该如何道歉以及相关的赔偿问题
。慰安妇的成因与性质,因地而异,只有当事国家之间才知道如何进行双边协商。所以
,最终,韩国仍然必须单独面对日本。至于国家能否代表个人进行国际法谈判?“西发
里亚和约”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社会秩序规范,是否符合每个人心目中的“正义”?则又
另当别论了。
最重要的是,女性人权论述无法完整阐明“殖民地”与“朝鲜人慰安妇”的关连。将责
任全归罪日本,无视朝鲜社会自身的问题,结果反而矮化了问题,坐失检讨提升自己的
机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批判,即使出发点是为了韩国,主张也是日本必须道歉赔偿,
但朴教授依然承受了严厉的社会攻击,仿佛魔女猎巫公审,甚至卷入法律诉讼风波。
战后韩国的民族主义历史叙事,抗日/亲日的二分法蔚为主流,迄今仍无法直视战前殖
民地社会的真实情境,自然也无法面对“慰安妇”的多种面向。朝鲜人女性沦为慰安妇
的成因有很多种,传统家父长制、人口买卖“业者”的责任问题等都必须一并检讨。民
族主义史观所追求的“完美受害者”,其实是充满假象和压迫的。与朴教授的主张类似
,韩裔美国人类学者苏贞姬(Sarah Soh)更进而提示了其中的殖民地近代性问题,认
为许多底层女性其实是在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 不幸受害,每个人的欲望和生命经历都
不同,无法以“性奴隶”或“卖春妇”一概论之。(注1)与朴引用的当事人证言一样
,苏针对原慰安妇女性的田野访谈,刻划出慰安妇女性的复杂性,在英语文化圈受到了
许多好评。
朴苏两人的主张,由于无法轻易归位到既有的慰安妇论述座标内,很容易被渲染误读,
导致许多非本意的结果或批评。例如,美国的韩裔和华裔市民团体联手推进设置慰安妇
少女纪念碑,苏的见解被日系团体挪用,在旧金山市议会的公听会上曾引起极大风波。
(注2)日本国内除了针对朴书举办研讨会,不同意见针锋相对,过程激烈,(注3)甚
至出现了所谓“朴裕河现象”的揶揄批评。(注4)“慰安妇问题”持续了4分之1个世
纪,不同阶段的问题面向各有不同,很难以短促纸幅解释清楚。身为台湾人,我也毫无
任何立场涉入日韩之间的论争。然而,同样是批判慰安妇问题的“常识”,为何朴苏两
人命运大不同?我甚至认为,在帝国主义剥削论为主流的慰安妇论述下,苏的殖民近代
性分析应该是更具刺激性的挑战。或许,《帝国的慰安妇》所引发的风波,真正的原因
并不仅止于书的内容本身,背后的意义值得更深入思忖探讨。
当然,学术研究不是教条教义宣扬,任何质疑都可以透过理性讨论进行检验的。但将异
己者诉诸法律刑罚,媒体又刻意遮蔽讯息或断章取义,只是加速“后事实”(post-
truth)当道,信者恒信。仇恨言行根植于思想怠惰的土壤;思想的韧性则是需要不断
接受各种测试磨练的。作者的专业在文学研究,我的学院教育则是以实证为主的历史学
训练。文中许多当事者证言、战争小说的引用,若没有先读过相关研究成果(例如她在
结语所总结的“新发现的研究事实”,以及文末的参考文献),很容易会怀疑是“孤证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也是最佳的历史注解。至少对我而言,受惠于她的文学分析专
长,让我读出更多史料的意涵,更多样的人性理解,是本次译书的最大收获。
译介这本话题作品,主要源于两项知识和常识的“落差”。
一则是我这两年来着力于台湾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很多实际的发现与社会“常识”落差
太大。性奴隶VS.军妓二分的既定解释框架很难完全说服我;女性主义的“应然”论点
,与女性史的“实然”层面,屡有扞格之处。(注5)阅读朴教授的书,许多分析让我
有释然之感,部分观察结论的指涉对象虽为日韩两国,但也一样适用于台湾。
二则与我留学回国后长期的关怀和观察有关。被认为“亲日”的台湾,对于战后日本的
理解贫弱不堪,特别是与历史认识有关的问题上,几乎可用“思考停止”(注6)来形
容。即使是针对史实的单纯质疑,也动辄冠以“历史修正主义”大帽,不问实际内容如
何,也不正视新的研究成果(或没有管道与能力辨识),“左善右恶”的粗暴理解,尤
其反映在慰安妇问题上。我对于朴教授甘冒不讳,厘清并批判战后日本左右两方对于慰
安妇问题的作法,试图提示“第三种声音”的勇气,相当程度是有共鸣的。
甚且,“思考停止”的不只是台湾,应该说是整个华文世界。
2014年8月,《朝日新闻》大篇幅刊载该报关于慰安妇报导的勘误核实。结果,华文媒
体仅用日本“右翼势力猖獗”、迫使“日本的良心”屈服这类的刻板分析,轻轻带过。
今年(2017)1月25日,韩国首尔地方法院多方检证结果,判决朴教授无罪,该判决对
习于“反日无罪”的韩国社会而言,意义重大。然而,相对于之前她被起诉求偿的醒目
报导,这次的无罪判决,就我所知,不要说分析了,连基本新闻讯息都几近于零。民众
“知的权利”显然不适用于历史问题,想深入理解者,只能求诸英日韩等外语媒体和相
关研究。知识/资讯接收的落差,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也更加深不同历史认识之间的
对立。(注7)
这些落差现象相当发人省思,也是本书台湾中文版的意义所在。
本书可说是日韩慰安妇问题的鸟瞰索引,几乎整理了20几年来的重要议题,例如“河野
谈话”、重新评价AWF、韩国的违宪判决、联合国以及欧美各国的慰安妇决议文、1965
年日韩条约、慰安妇少女像等等,有很严谨的学术论述,部分也夹杂了初稿发表时的网
路论坛评论风格,剀切抒怀或提出时政建言。但作者传递的意旨很明确:倾听更多异质
的声音,让慰安妇女性的面貌更立体完整。有兴趣深研者,即使对作者主张有疑虑,也
可以按图索骥,找出自己满意的答案。我认为,“历史问题”不应该是研究前提,而必
须是研究对象。否则千篇一律的前提兼结论(日本军国主义死不认错赔偿),不仅无助
于历史问题的解决,在历史问题左右东亚政治的局势下,也容易做出错误的政策判断。
希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填补前述“落差”,深化台湾慰安妇问题的研究,也为走在历
史十字路口的台湾,提示更多可能的方向。
二战后亚非殖民地的独立,大多经过和欧美旧帝国的血战,台韩例外,因为宗主国日本
是战败国。那场战争,日本是加害者,台韩殖民地人民与日本军人在战场同属加害阵营
,但也同时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受害者。日本是世界史上唯一动员殖民地人民参战且
战败的前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意大利虽然战败,但并无殖民地总力战体制的战后遗绪
问题。由于大日本帝国战败,长期以来,台日韩三地都无法好好自己清算历史责任,留
下许多“怨恨”。这种战争遗绪,与中国等受帝国主义迫害的亚洲国家,性质是不一样
的,甚至更为复杂。(注8)许多以战胜国视点出发的西方后殖民/战争社会学理论,
似乎都很难完整阐明这样的复杂性。
撇开学理讨论,作为东亚成员,我们当然企求和平,希望加害者与受害者达成真正的和
解。但最重要的和解,往往不是两造之间,特别是掺杂了加害被害等灰色模糊解释时,
充满人性幽微的“罪与罚”是无法抽刀断水两分的。唯有尊重受害者的“多样性”,让
受害者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取回本有的内心平静,和解自然水到渠成。不断压抑/遗
忘异质的声音、追求“完美的受害者”,形塑单一面向的集体记忆,最后往往连和解的
第一步也迈不出去。这是纷扰20多年的“慰安妇问题”,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也是
朴裕河教授《帝国的慰安妇》最主要的贡献。(注9)
注1 C. Sarah Soh , “The Comfort Women: Sexual Violence and Postcolonial
Memory in Korea and Japan”(Univ. of Chicago, 2008)
注2 详见山口智美等编《海を渡る“慰安妇”问题─右派の“歴史戦”を问う》(岩波
书店,2016),60-61页。
注3 2016年3月28日于东大驹场。该次集会的全纪录可以参照《“慰安妇问题”にと
う向き合うか─ 朴裕河氏の论著とその评価を素材に研究集会记录集》。
http://www.0328shuukai.net/pdf/0328shuukaikiroku.pdf
注4 例如,郑荣桓《忘却のための“和解”─‘帝国の慰安妇’と日本の责任》(世织
书房,2016)、前田朗编《“慰安妇问题”の现在─“朴裕河现象”と知识人》(三一
书房,2016)等。
注5 刘夏如〈女性主义的应然VS.女性史的实然─慰安妇课纲必须反映研究现况〉《想
想论坛》,2015年8月3日。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393
注6 前朝日新闻记者野岛刚在近著《台湾とは何か》(ちくま新书,2016年;中译《台
湾十年大变局》,联经出版,2017年)以“思考停止”来形容战后日本舆论界对于台湾
的漠视。并指出这现象与日本社会的冷战思维有关,造成左派/革新势力长期对台湾的
冷漠,右派/保守势力则相对同情台湾。这种情况随着台湾的民主化逐渐有所改变,但
“思考停止”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台湾对日本的“思考停止”当然也与冷战思维密不可
分,但我认为严重情况更甚日本而不自知。
注7 为了抗议朴裕河教授的被起诉,韩国、日本与美国的声援进行国际串连,成立网站
。(http://www.ptkks.net/)加上作者本人的网站(http://parkyuha.org/)和推特
、脸书等SNS 的使用,展开了和主流媒体的长期抗战。所有媒体刻意扭曲或打压的讯息
,都能够获得立即的回应。就此意义而言,帝国慰安妇的论争,也可以说是一场新旧媒
体对于历史诠释的争夺战。只是,台湾和华文世界,仿佛置身事外。
注8 大沼保昭教授在《“慰安妇”问题とは何だったのか─メディア・NGO・政府の功
罪》(中公新书,2007)后记中特别指出,21世纪以后,过去曾受到欧美先进国家帝国
主义/殖民地主义政策牺牲的亚洲国家,逐渐累积实力足以和欧美各国匹敌,很大的背
景就是对过去历史的屈辱感。这种“怨念”将是观察未来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作
为怨念源头之一的慰安妇论争,尽管同时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但能否用普遍性来涵盖
特殊性呢?或许必须回到事实的讨论上重新再出发。
注9 由于本书的争议性,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造成朴教授的困扰,译后记的解说,一切
文责由笔者自负。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酱,酱不汁冰,难吃!)
2017-07-18 09:03:00那完美的228受害者......?!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17-07-18 09:22:00这本书的核心核心思想 套用到现今台湾就是 就是 当妳被强奸的时候 妳自己也要反省妳是不是穿太少了妳不反省的话 一味认为自己是完美受害者无助于妳跟强奸犯和解
作者:
requiem (Babi Yar)
2017-07-18 15:22:00看不懂检讨殖民地荣誉复仇架构的简单脑袋还是不要动嘴的好。
作者: AStigma (为谁无尽写江天) 2017-07-19 00:09:00
又是个“共业”论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7-07-19 00:11:00当然 遇到日本标准就放宽的我想也不用动嘴 只是凸显你的标准而已.
作者:
requiem (Babi Yar)
2017-07-19 00:53:00不用急着跳出来承认自己是复杂文章看不懂只会逢日必反的键盘鲁蛇
作者:
requiem (Babi Yar)
2017-07-19 00:59:00你是说遇到日本标准就放宽的帽子啊?某些人的确扣不少啊。国际政治竟然能简化成受害加害论的层次,也是很令人无语啊
作者: Casper21 (Casper21) 2017-07-19 01:35:00
楼上那顶帽子自己带吧,复杂文章看不懂“让受害者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取回本有的内心平静”看到这句我也是醉了,这才是简化吧
作者: AStigma (为谁无尽写江天) 2017-07-19 02:47:00
“将责任全归罪日本,无视朝鲜社会自身的问题,结果反而矮化了问题,坐失检讨提升自己的机会。”我有错,你们也有错,大家都错;如果只是怪我,代表你们格调太低、见识浅薄。 翻译一下,合文意吗?
作者:
requiem (Babi Yar)
2017-07-19 03:38:00朝鲜好棒棒好受害无辜哦,慰安妇彰显朝鲜民族受害,管她本人怎么想,可能性为何。这样才符合你的史观吧。这种连反身性概念都不具备的人也能讨论人文学科,完全是倒退一甲子。反正遇到日本这些政治现行的网民就有阅读障碍,只能编抗日神剧史观,英雄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来演都没关系,反正唯一坏人由日本人当定了。犹太人受害研究都没有这么弱智的解读法好吗。
作者:
souzay (苏才)
2017-07-19 08:18:00被强征慰安还要去考虑其他可能性?你要不要叫受害者去跟强暴犯讨论结婚的可能性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7-07-19 10:08:00是啊是啊,讲到日本标准放宽到用毛玻璃。但是国民党要用显微镜来清算真是高水准的网民就跟某 G讲到日本屠杀就拉清朝来扛责一模一样碰到日本就是我们要放下仇恨不能用以偏概全的姿态来看不然就是拉别人来帮扛责,皇民嘴脸一覧无疑
作者: AStigma (为谁无尽写江天) 2017-07-19 11:55:00
我才疏学浅,“慰安妇”与“性工作者”的定义区别何在?应该要用何种史观来理解上述的定义?
作者: Casper21 (Casper21) 2017-07-19 15:46:00
"检讨受害人不选择原谅加害人"才是进步价值?我懂了XDD
作者:
requiem (Babi Yar)
2017-07-19 16:55:00"主张日本必须赔偿道歉",抗日神剧史观教徒连这几个中文字都看不懂喔?果然是政治先行,逢日先反再说,还好意思谈加害受害咧。
作者: Casper21 (Casper21) 2017-07-19 17:18:00
用东亚和谐的架构,去笼罩被害人的心灵,代为指出正确的行为。 你学的人文科学怎没有一点人文精神呀?还反身性呢,还好意思谈加害被害咧
作者: AStigma (为谁无尽写江天) 2017-07-19 19:41:00
“朝鲜性产业及其背景”跟“帝国慰安妇”,请问这两个命题,论述内容应该一样吗?
作者:
Miule (Miule)
2017-07-24 18:28:00看回文的态度,那台湾人面对中国同样态度也不过刚好而已
作者: Casper21 (Casper21) 2017-07-28 23:47:00
然后闽南人就吃定原住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