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的是一般正常的宫庙不是那种住家开的那种
台湾的宫庙跟是否有部分受到日本神社系统的影响呢?
日本治台五十年,也曾经有系统的想要转换台湾人的宗教取向
虽然因为二战战败而功亏一篑,但似乎还是有影响到台湾的宗教文化?
一样有华丽的神轿,绕境的活动。 一样也有护身符
拜的对象也是 神,人,自然。(但这在中国自古就是如此)
当然电音三太子不算
我去港澳好像就没看到如此,中国那边也没看过
是否是小弟才疏学浅没注意到,仰或是在文革时期消失殆尽
当然上面说的清代既有,但像神轿与护身符,是否有受到影响而进化呢?
总觉得日治时期各方面都给台湾带来影响,那在宗教上呢?是否也是如此?
不在台湾历史版Po,是想说还牵扯到港澳的宫庙文化,以及中国宗教在文革后的修复
在分裂60年(加上日治实质100多年)两岸三地各别的演进下,是否有造就出不同的差异
呢?
烦请版上先进解惑
那些不是文革后恢复的吗?听说台湾资助不少也,毕竟是两岸(台福)共同的海神我想说港澳也是有中国的宫庙,但好像都没啥活动也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6-07-18 03:32:00
会聚众的民间活动不用文革就砍光了吧?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7-18 03:54:00日本对台湾宗教活动一向不干涉.日本人自己有传统信仰,也不推销自己的或加入台湾的.日本的节日游街这些阵仗在国内才有,驻台日人太少,根本玩不起来.战争期间的统一崇拜活动是政治表演,针对学生和知识分子.台湾民间宗教发展跟日本统治是两条路子.神轿游戏何只东方,看西班牙的复活节活动,比台湾精彩多.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6-07-18 04:54:00to s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 为何日本期间日本人要盖一堆神社?另外传统也有宋江阵吧 只是不知道流传下来多少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6-07-18 08:50:00福建的阵头还有扮大神踩高跷,以前台湾也有,现在也消失了,台湾改用神尪仔就不流行了,气势出不来日本也不是没有影响,但护身符和绕境活动是本身就有的,但华丽大神轿多少有影响,神道本身的信仰跟道教相似,也给日本在压迫道教信仰时留了些隐密角落发展日本影响最大的,大概是现在多数庙宇用“宫”而少称“庙”护身符反而是现代日本动漫影响有改,以前统治时期基本没变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7-18 09:32:00民间信仰是最顽固的。
但在对面好像也没看过护身符之类的,港澳好像也没有。我觉得多少,二战后许多神社改成宫庙与寺。留下的东西不会全扔掉吧
一般名间信仰的说法认为主神为帝/王/后级别的庙宇才用宫 但现今混用的情形多
作者: mycallsoft (轻声细语) 2016-07-18 15:03:00
台湾很多民俗活动, 早在明清就有, 日据时代有没有混血不太确定, 应该没有或是仅限于极少数特例. 今天民间拜的宫庙神明, 好像没一尊跟日本有关的.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7-18 18:43:00台湾渔村里很早兴起小庙,自立门号.说是黑道也太超过,但确定是民情所请,兴庙者为角头(村自卫队或村领导阶级).台南沿海有一渔村(国赛港)清代时有池姓王爷公,人称贼池.因为此地多海盗(古代渔民也兼差打劫附近船只),众人出猎前到庙里掷筊下决心.庙会是倾众人之力,无论黑白两道,都是虔诚信徒,不再区分.另外平埔后裔汉化时,衍生出的XX公,XX老祖也是从原本阿立祖和阿立母(矸仔男女神)而出.这也算是一种新的神种.神里面的贵族如妈祖等是来自唐山,其他小神多为本土制造.这些大小宫庙相互濡染,风格渐一致化.看来看去,没有一家跟日本寺庙相像.近年以来许多大庙回大陆认祖庙活动,就没听过去日本探亲的.
作者:
ahjjj (阿j)
2016-07-18 22:23:00受日本影响?? 想太多了,去福建漳州泉州看看,根本一模一样台湾可能在口音上是漳泉都混在一起了,有空回祖籍地走走吧~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7-19 20:07:00现在所谓"宫庙"是指那些通灵者自家小庙(随便一个透天厝一楼就开张了,门前放个大铁桶烧金,到晚上十点还在问神,吵邻居那类的神棍堂.正统妈祖庙就跟这个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