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落》读后感。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16-07-17 15:31:54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3996555
这个出版社会出这样主题的书,当初看到时是颇有疑虑的。不过仔细翻翻内容发现,
其实只是“政治正确”的选题下的产物,本身是不是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译
者让我有点想先读读看其作品,因为他还接手了号称“二十世纪最好的罗马史家”的
R.Syme经典《罗马革命》(已出版)的翻译。幸好,没让我失望,看来是可以期待。
罗马衰亡是个复杂的主题,它是让很多史家有了口饭吃的好话题,Bryan Ward-Perkins
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统计了后人分析帝国崩溃的原因不下两百多种(就不知道有没有把他
自己的也算进去),实在也够惊人了。不过,再怎么样去探讨,人世间的苦难也就那几
样,分几个大类不外乎政治、社会、经济、天灾、人祸等等。而这类书后来也发展出套
路方式:先把前人的结论拿出来讲一讲,然后否定掉,最后再拿出自己的理论。
这本《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弱》也差不多如此。
作者先简单的花了一章分析了下帝国的经济跟区域。这段讲的还算有料,简单来说就是
他认为帝国太庞大,每个地方的状况都不同,西半部的确在经济上衰退了,但东部没有
(所以你看到历史上哪边又多活了一千年),所以讲这类因素并不是崩溃的主因。
Ramsay MacMullen的论点在于腐败。综观人类史上,只要有政治、利益、权力,就免不
了会有腐败,作者认为罗马的特点在于,其政治文化中并不否定这样的状态,至少一开
始到很长的时间不是。
在罗马的共和时代,其社会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纵向的庇护关系网络。如我们所知,其
政体实质上是一种寡头民主(现在也差不多啦,只是我们不想承认而已),上层贵族横向
间的斗争时,是需要纵向的支持。此外,当时的社会有许多功能,今天我们由官僚政府
负责,当时是必须由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来填补。这种互相需要的情况,达成一种利益
交换,构成了罗马的政治生活。历史小说家R.Harris写的《最高权力》中描述的西塞罗
,在当选执政官后每早都要处理一堆请托,出门要前呼后拥,这种种背后的意涵都是不
言而喻的。
这种庇护关系延续到了帝国时期,其变化不大,只是关系网络扩张到各行省,但基本型
态依旧。下层民众依然需要找寻地方贵族菁英的庇护,而行省的权贵则是透过联姻、利
益交换等手段横向的交流,建构出一个各大家族互相支持,影响,甚至斗争的脉络网,
大家想像大概就是中国中世门阀世家的西方版。
大家知道,帝国是一种城市文明,它的统治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各自治市联盟,而其中主
导的就是信奉所谓“罗马精神”的一群,在各地被创造出拥有同样价值跟生活方式的菁
英来掌控所有的政治行动。而罗马并不存在中国那种科举取士的制度,帝国的官僚、行
政人员,军团的将官等等都是从这批菁英中挑选出来,方式嘛,不外乎利益交换,亲朋
好友互相推荐之类的“腐败”方法。
作者特别强调的,正是这样的政治行为在罗马的文化中,并不是被否定的,并不像中国
传统上喜欢讲“清廉、公正”(做不做的到又是一回事,至少道德上要强调一下),“适
当”的牟取私利是被允许的。在《罗马十二帝王传》中的维斯帕先传中有两则他跟请托
人之间互动的小故事,显然苏维托尼乌斯是把它当趣事记录下来,而不是丑闻。
当然,偶尔这样的情况也会有“过火”的行为,这时候前期的皇帝们通常会出来制止这
样的“踰矩”行为,违反政治上的“潜规则”到伤害国家利益就不被允许。这种界线在
哪里当然是谁都说不清,不过我想从“常识”上来说应该是可以推断,作者也没有自我
设限。
这种政治生态在早期运作的还算可以,至少达到了一种“底层的尚能温饱,上层的爽爽
过也不用太剥削”的平衡。当然,这种状态在三世纪以后就被打破了。如众所知,内战
、外敌入侵、经济恶化,导致帝国这块大饼的抢食变的激烈,最先受害的当然是底层的
民众。这边先插一段话,之前曾有人提过,盐野七生曾在她的著作中反复讨论卡拉卡拉
把公民权普及化的重大影响,但许多西方著作都对此轻描淡写的带过,主要原因是因为
罗马从中期开始,分割社会阶级的条件改成“财富、权势”,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小康
拥有公民权只是更惨,会被课更多税,更别提一穷二白的。当时的区分是“上等人”跟
“下等人”,而非你是不是“罗马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底层的人农奴化的情况日益
严重,而且,甚至在“上等人”之中,地位偏低的人也很快在斗争中败下阵,成为被剥
削的对象。于是我们看到,农村崩解为私人庄园加速,地方精英不堪重负,或逃亡,或
消灭;而顶层的人腐化日甚,到了连皇帝想要控制都没有办法的地步。特别是戴克理先
改革后,强大的官僚集团形成了一股难以撼动腐败势力,欺下瞒上,掠夺成性,把国家
当作私人财产。MacMullen认为,更致命的是在于军团,君士坦丁最终完成的中央化,
让军团驻扎在城市附近,甚至进驻,这让这群拥有武力的人有腐化的机会,他们在压榨
百姓上只有更凶狠,而失去战斗力的速度也成正比,当帝国最终只能依赖蛮族士兵时,
也就是它的亡国之日了。
基本上,我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它就像是块拼图,由许多片拼凑而成,或
许它不是缺一不可,但也不是单独可成。MacMullen的“腐败说”当然也是其中一片,不
过笔者认为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片。
怎么说呢?
其实那些天灾人祸,帝国的整个历史中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但在政府运作稳定时,就算
有困难,也都能化险为夷。在晚期我们看到的,是皇帝走马换灯的来来去去及越来越庞
大却更加无能的官僚,它们对于所有发生的状态都没有解决之道。没有什么比这对一个
国家更加严重的了,不是吗?
而今天我们做事后的历史分析时,是否能想说,罗马的政治文化如此,就注定了其衰亡
的命运。这也未必,首先,MacMullen在书中没有提到的,但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三世纪
后的内战,原本可以制衡这种腐化的皇权长期削弱,甚至到了晚期,住在深宫的皇帝根
本对这群官僚无可奈何。笔者在读三世纪以后的历史,特别是那位重新再统一帝国的
Aureolus的死法:亲信伪造笔迹逼反禁卫军,集体刺杀了这位战功赫赫的皇帝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6-07-17 16:53:00
最后一句话怪怪的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16-07-17 17:26:00
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至少不会觉得不好,就人性上来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