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校考东北史─2

楼主: strawberi (不£)   2014-09-04 17:29:21
◇渤海邦国后代
宣王  大仁秀 国历  818-830ce.
钦善王 大彝震 国历  830-857ce.
范善王 大虔晃 恩历  857-871ce.
纬王  大玄锡 恩历  871-894ce.
竣王  大玮瑎 恩历  894-906ce.
末主  大諲譔 新国历 907-926ce.
英祚公 大光显 新国历 930-934ce.
◇再兴渤海寄行在太宰府外港与日本皇室共和北九州
再兴安 大明伸     935-960ce.
再兴真 大安熙     961-964ce.
再兴春 大荣义     965-972ce.
再兴家 大范长     973-989ce.
再兴载 大范隆     990-1005ce.
再兴末 大先觉     1006-1009ce.
◇渤海邦国后代的历史
由于已经无法系统性的考证渤海历史,只能根据Yakuyon一带的考古发掘,厘清南北国:
新罗王朝与渤海邦国的历史。高丽王朝为了证明渤海邦国是高句丽的正统继承国,曾经在
正史中放入渤海史,但是随着追随南宋的道学运动,进行了相当的篡改,在朝鲜王朝时发
现是伪史,所以予以全部删除了,包括目前所见的渤海年号,其实是一些渤海商团常用的
店号而已。高句丽是女子化兵力很强的国家,但是渤海只征发男丁当兵。渤海刚开国的时
候,决定每隔2代王薨,再向唐天子国报哀,结果唐天子国觉得麻烦,封了一个永远叫李
重旻的人,干脆用“朱雀”当年号自己玩就算了。于是、渤海就常常以李重旻郡王的名义
,送迎佛教使节,在唐天子国最盛时期,渤海曾经有学问官高礼进等37人在长安京,后来
唐天子国衰,渤海人反而更多。渤海佛院得到过很多唐天子国的封赏。渤海也针对日本派
出“献日本使”或“遣日本使”,渤海邦国的联邦使团称为“渤海正使”,对日本进行经
济、文化交流,像王孝廉一类的诗人,他们的名作都被日本史书所保留。
根据考古发掘,咸镜七宝山的古坟壁画是高句丽的风俗画,其实是刻意请唐天子国的画师
重制的。但是、镀金青铜装饰版的各种青铜器具和土器以及漆器以及几乎完美的形态的砚
台出土,都是渤海自制的工艺品。按上田老师的说法,渤海一般被认为是“与战争无缘的
国家”,产出适应的粮食总量而且爱好歌舞饮酒,这虽然是史实,但是渤海邦国的首要假
想敌新罗王朝常备30万大军,所以渤海邦国的招征兵也有25万左右。索伦白旗的祖先则封
在两江、慈江一带,为州州泊汋和州府泊汋联合将军。
渤海邦国在公元698年恢复了高句丽王朝的主要北方领域,倾斜的向东北方伸展,铁利与
颉利地区,实际上是渤海邦国的国内国,相当具有60%的独立性。在公元727年渤海与新罗
相当紧张的时期,渤海.日本同盟总共换约了30次。而女直和朝鲜被渤海邦国换成训读华
语的简写“女朝”,成为历史传说,东北方女国的讹传原因。史实中的女国在东南亚某地

在大钦茂王的“文治文化时期”后,唐天子国在灭亡之后,契丹联合国家趁渤海邦国与新
罗王朝动员对峙的时候占据了上京龙泉府,渤海军曾经押出全部的海军想走海路攻打松漠
,但是登陆后被回鹘援军全歼,大諲譔的本阵用渤海“假阵打法”分出的最强主力,被松
漠联合120万集中兵力打到全溃,泊汋联合军带队25万赶回龙泉府的时候,龙泉府已经失
陷3个月被烧光了,于是索伦人的祖先大明彦自杀,而剩下的渤海人家,依然住在龙泉、
黄龙地区,称为“下姓贵族”。目前《金史》里所有大氏渤海贵族,全部是索伦杨氏的祖
先。
渤海由于是联邦制邦国,始终没有完整的諡号及年号系统,渤海邦国发达的政治及宗教、
教育、文化制度,是一边参照唐天子国文化,一边反映渤海国家的特征,慢慢发展起来的
瑰宝。在文化观点上来说,长安京具有文化向心的特质,渤海邦国是以中华文化为文化认
同的。透过整理渤海遗迹,很容易发现渤海比较偏进于中华文化,而非新罗文化或日本文
化的特质。在俄罗斯沿海进行的考古研究,也许更容易发现挹娄──也就是娄肖扶余的木
瓦中国房遗址,而非渤海邦国的遗址。“娄肖扶余”就是“扶余国内国”的意思。
一般的渤海使节,在太宰府换文后都直接前往平城京联络盟国日本,在日本制订天皇号,
与渤海祖国分治以后,就试着让附属邦国自派的“献日本使”前往北陆道,以确立天皇律
令国家是东北亚细亚的唯一新正统。“安放”使节被日本官方改为“逗留”使节,“安”
写成日本古代语的“做”,安放使节的“郡家”,被写成“郡邸”,表示日本超越了祖国
渤海邦国。
◇再兴渤海的历史
渤海后来在日本太宰府的外港成立了再兴渤海国家,曾经用过天皇号5年的时间,从公元
989年到再兴渤海已经绝男嗣灭亡了以后的1018年,日本天皇都自己兼任渤海天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