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校考东北史─1

楼主: strawberi (不£)   2014-09-04 17:27:00
《新唐书.卷219.靺鞨》:“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不复与王会矣。”。
《新唐书.卷219.渤海》:“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有功,诏检校司空、
袭王”。/“鸭渌,朝贡道也”。
〈校订三国遗事叙例言〉:“渤海国之鸭渌南海扶余城四府”。(应该是丹东一带的南鸭渌,与927年定安国鸭渌不是同一个地方)。
宣王时期,渤海国“开置郡邑”。
《许亢宗行程录》:“自黄龙府60里至托撒孛堇寨,为契丹东寨。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
国人,则迁徙杂处至此”。
1.虞娄─率宾、定理
2.铁利─铁利、郢
3.安车骨─铁利、郢
4.粟末─显德
5.南方邦甸─鸭渌、南海
渤海的州、府都是“州都督府”的省称,也就是“羁糜州都督府”,所以、州、府其实是
同一个等级。5京、15府、62州,其实是5京、15“羁糜州都督府”、62“羁糜州都督州”
,“羁糜州都督府”与“羁糜州都督州”同等级,也就是第2级和第3级国家政区其实同等
级,一个第2级国家政区内,有来自不同第3级国家政区的诸侯轮值管理。
“羁糜州都督府”是大范围“州府”,以里伯、里侯为统治爵位,“羁糜州都督州”是小
范围“州府”,以里子、里男进行统治。
在朝鲜半岛前三国时期的后期,乌布鲁靺鞨常常在高句丽的阻隔下,越界攻打百济和新罗
,乌布鲁靺鞨与其他各个民族不同,是一种游牧行国的圈地式民族。在高句丽刚灭亡的时
候,松花江流域的乌布鲁靺鞨迁徙到营州,接受了分封制度不再随意迁徙,他们的数量有
10多万人,契丹部为了抵御大祚荣领导的移动作战集团,在公元695-700年左右,在敦化
方面防御,促使大祚荣建立了震国。营州方面的渤海邦民,在公元926年左右,因为契丹
的征服而改编为契丹户籍,但是北满洲方面,当年从920-1120年代,松花江一带确实被称
为“余震”民族主体集团。
公元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归城刺史孙万荣发动了营州事件,造成唐朝对这一
地区统治的混乱。靺鞨上层利用当时的情势,粟末部大人乞乞仲象和白山部大人──从兄
乞四比羽,率领部众及“高句丽余种东走”,到了肃慎故地──牡丹江上游敦化附近练兵
牧马,筑建城廓,建立了以粟末、白山靺鞨为中心的联邦国家政权。历经15年的时间,武
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震国主大祚荣正式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渤海郡王”,成为
渤海国的滥觞。
渤海国对于南方的唐朝有强烈的君臣伦理观念,而上京中心地带对自己邦国内,表现出赏
罚分明的行事态度,讲求贤人政治,以德位兼备之身,收修齐治平的政治效益。渤海国的
民本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以顺民之心,试图达成民心所希望的“富厚”。为了建构
有助于道德实现的人文环境,渤海国重视敦厚风俗的教化政策。《柳边纪略》记载甯古塔
的紫石碑:“圣,儒生盛于东观,下瞰阙庭”。另外、渤海贞惠公主墓志及贞孝公主墓志
中都有“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每慕曹家之风,敦诗悦礼”的句子。从日本历史学家
善之助的《日本文化史》一书中,得知现今所存的日本舞蹈类型,包括:大靺鞨、新靺鞨
、新乌苏、古乌苏,比较有可能是古代渤海舞步演变而来的,舞蹈形式“多战斗之容”。
清国考证学者胡渭把山东半岛在《禹贡锥指》里指出,尧帝伊祁陶唐放勋时期就把朝鲜半
岛称为“朝鲜的地方”,意思是“牛耳朵的地方”、“郁夷”、把中原阳谷地方指定为青
州地方。因为“日出阳明之谷”,所有它的更东边按照当时的中原语言,称为“牛耳朵的
地方”,这件事《4卷四库全书》有记载。古朝鲜与中原阳谷地方有往来的最旧的时期,
是公元前 2400年左右的记录。慎水路勿吉和靺鞨也在朝鲜半岛旧史中有记录,余震族‧
变成了满州族,“和台朝鲜”指得就是“扶余震族”。在《旧三国史记》里,据说公元
240-248年,早期高句丽王宫“Tonchon王代时期”的宫殿,被某个中国东北民族进攻,
Tonchon王在买沟娄进行本阵撤退,Guangugomu将军从阵后本营派遣太守王前去搭救,地
方在咸兴新海湾地域,离一种叫munchion,也就是筑城可以用的贝壳石的产地很接近。所
以古朝鲜“江陵”一带其实在咸镜一带,是肃慎和古高句丽当时的边界。高句丽是“真实
”的意思。
《旧高丽史》在Gonnyongu王3年把高句丽弓裔这个人任命为金星太守,守备地不详。在“
荣瀛王传”里面,据说高丽王朝的太祖王健,他的祖先出生在古高句丽的松山,这是高丽
王朝的传说。满洲和朝鲜半岛中部是各国门阀兴起的中心点。在《钦定满洲源流考》里面
,把满洲和朝鲜半岛的门阀世家全部混淆了,但是这也象征民族融合。但是肃慎与朝鲜半
岛各民族,是两群很不一样的民族主体。《逸周书》的“稷大臣”指得是派往肃慎方向的
钦差使节。因此,许多满州学者在清帝国时期,都把肃慎当成“直臣”来解释,其实是不
对的。
在统治阶级,肃慎王Tsungusu王带领的半农半狩猎民族,在渤海建国以前由于受到北部新
罗交错领地的困扰,所以把古代娄肖扶余南部的领土的农业民族带往图们江以内的中国东
北,一起同化成农业民族。娄肖扶余南部是主张和日本联盟的最大势力,在渤海时期,渤
海虽然和日本是平行的国际关系,但是娄肖扶余后裔,居住在渤海东海的羁糜州州、羁糜
州府,自行派遣“献日本使”,也就是渤海邦国的副王,确实也算是对日本朝贡。渤海东
海的“献日本使”甚至和唐天子国的“遣渤海使”、新罗王朝的“遣渤海使”有互动和竞
争。“献日本使”第一次派出的时间大概在奈良百济某一次迁都前后的时期,其实就是中
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发动乙巳之变的前一年,所以“献日本使”把很多精良的武器卖给天
智天皇。
因此、天智天皇将唐乐和林邑乐列为不想邦交的左方礼乐国,渤海邦国和新罗王朝列为想
要邦交的右方礼乐国,日本国采取“守礼政策”。如今位于吉林和龙县龙水乡龙海村考古
出土的渤海贞孝公主墓,墓室西壁侍卫后方有三位乐伎,各持一件乐器,有的是拍板,有
的是箜篌,有的是琵琶。在日本历史学家善之助的《日本文化史》一书中,日本舞蹈类型
,包括:大靺鞨、新靺鞨、新乌苏、古乌苏,就是右方礼乐的残余,但是正统的渤海舞蹈
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不是一开始的“多战斗之容”
作者: rocket34 (下个路口)   2014-09-04 20:3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