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为什么外族来到中国就成了中国人?

楼主: ilha   2014-07-14 18:06:58
※ 引述《iamsheep (??)》之铭言:
: 远古=>黄河有很多族 后来黄帝打赢就统一华夏
: (黄河一带民族都融成了夏族)
: 秦以前=>中原有很多民族 秦始皇统一后剥夺了他们原有的文化
: 通通改用秦朝的文化 到了汉朝更进一步融合
: 之后每一个朝代都在做同样的事
: 就是强制改掉少数民族的文化
: 要求他们学习汉文化
首先,必须先区分几个概念:同化、涵化、文明化。如果
单讲汉化,很多人会跳出来反对,因为那包含了汉族沙文
主义的霸权心态。但是,如果我们把“美国是民族的大熔
炉”这句话拿过来比较呢?很多人面对美国的态度,马上
会软化很多,甚至推崇备至。
观察汉化的问题,必须跳脱出民族主义的观点。同化是一
个广泛的人类现象,他的强度与普及性,远远超过涵化与
文明化。黄河、长江、珠江与辽河流域的汉化,和北非、
近东的伊斯兰化,是类似的同化现象。即使在文明开化而
先进的现代法兰西,对于外来移民也是采取了同化(法国
化)政策。同化的内涵,未必就是民族的、种族的,也包
括了生活型态、族群自我认同的改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摩洛哥在西萨哈拉的那种摩洛哥化,对于西萨哈拉土著牧
民的驱逐,也可以看到美国那种吸纳、包容异族的“美国
化”。
同化未必就是一种主动政策之下的产物,他更有可能是一
种被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很可能是异族主动地进行文明
化的学习,然后慢慢变成涵化性质的交流,最后变成了同
化的结果。涵化未必会变成同化,涵化更有可能产生一个
新的文化或新的种族,跟原本两个互动的本、异族都不一
样的,第三种民族。这就必须去关注文化之间、民族之间
的互动过程,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
汉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显著的现象,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还
有其他的同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比如说南北朝时期
的卢水胡,那个地区的地著化让各民族都很容易变成卢水
胡,而不是变成汉人。卢水胡化也是一个同化的例子,只
是几乎被忽略掉了。
为什么金朝女真人会汉化得如此彻底?一般会以为是女真
人的腐败与享乐有关。有些学者则希望釜底抽薪,改说成
文明化,女真人只有文明化,穿汉人衣服,吃汉人食物,
看汉人戏曲,因为感觉上会让自己比较体面。但是这种说
法无法解释金末灭亡的过程。华北的金朝统治地区是被蒙
古人用屠杀手段给清剿掉的,而金朝迁都蔡州很快地灭亡
以后,各地汉人因为金朝的土地、经济照顾南迁女真人的
政策,发动了对女真人的屠杀。所以女真人到底是汉化还
是文明化都没有用,金朝灭亡的过程就是遭遇到了大规模
的女真人种族灭绝,则结果当然会看起来“很汉化”,因
为异族元素早就消失殆尽了。
满州人在清代的汉化,则是另外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
应该抛开美国人挑起的新清史论战,那充满了美国人的某
种企图心。满州人的皇帝们逐渐发现到满州元素的溶化,
因此极力主张满语、骑射、旗籍是满州人的特征。但是满
州皇帝们也希望满语版的“四书五经”推广到旗人之间,
好推广王化。这种骨子里讲儒教、外衣包装成满州人的做
法,就使得满州人很容易进入同化的阶段。
客家人的同化也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畬族与汉族在闽、
赣、粤交界的三角形区域,发生了混合,形成了新的客家
人。这批客家人扩散出去之后,由于遭到周遭汉人族群的
歧视,一度被污蔑为异族,没有汉族祖先的根。这种被压
迫的状况终于在民国时期爆发开来,形成三次“说客风潮”
的运动,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再质疑客家人不是汉人了。
汉化并不只发生在异族的身上,也会发生在汉族内部的混
血群体身上,遂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难解。
真正心悦诚服地进行汉化的是北魏鲜卑人皇帝,但是这次
的汉化导致了鲜卑皇帝们的统治基础流失。留在北方的的
鲜卑人被打压,政治身分低于洛阳的鲜卑人,这是一般教
科书上的见解。实际上,问题更为纠缠,留在北方的六镇
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车人,高车在北魏平城时期的解
散部落政策下,是唯一一个保持旧有部落组织的部族。所
以北魏汉化的失败,和高车人的部族组织有关。
如果从全世界各地区、各时段的历史去观察,很容易发觉
到同化是最主要的进程,涵化、文明化反而不是。罗马共
和国自从凯萨打进高卢之后,高卢地区就普遍地罗马化了。
做为比较质朴的罗马人,他们征服了希腊人之后,虽然很
长一段时间没有希腊化,而是处在仰慕希腊文化的文明化
阶段。但是到了罗马帝国首都东迁到君士坦丁堡之后,整
个罗马帝国的东部就开始向希腊化倾斜。此后,只剩下东
半壁江山的罗马帝国,反倒常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而彰显
了他的希腊气质。
如果只愿阅读学术界的大著作,而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
那么,很容易就会误会文明化、涵化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
因为同化这个现象早就被污名化了,很少有学者会喜欢他。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多少带有同化政策的
偏好,这使得在这些强迫性的政治干预下而产生的同化过
程,极易被否定。又如沙文主义,我们若把“同化”代换
成汉化(相对于藏人)、俄罗斯化(相对于中亚、高加索、
乌克兰人)、伊斯兰化(相对于非伊斯兰),甚至闽南化
(相对于客家人),这种厌恶沙文主义的感觉就更容易理
解了,使得同化概念在学术界的市场性一直不断萎缩。
以上。
作者: newSung (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   2014-07-14 18:12:00
专业阿,不推不行!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4-07-14 18:18:00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4-07-14 18:33:00
敢问“说客风潮”详情?我非常钦佩客家人的文化策略!
作者: starfury (红茶与西洋棋)   2014-07-14 19:53:00
推,分析得很清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