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明朝一级行政区为何不设简便的官称?

楼主: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8-06-02 02:21:04
中国的行政区 大部分时间都有很简便的一字单位称呼
第三级自古至今一直都是"县" 第二级从汉到隋是"郡" 从唐到清末是"府/州"
第一级行政区 从汉武帝到隋朝都是"州"
唐,宋,辽,金则是叫"道"或"路"
从中华民国初年到现在则是"省"
比较特殊的只有元明清三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7%9C%81
https://goo.gl/X5vrbT
元朝在众多的道,路之上 增加一个统领诸道,路,府,州的层级
但未取新的"一字行政区名" 而是用公署名
现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的诸道,路,州 由中书省直辖 称为腹里
西藏地方由新设的中央一级机构"宣政院"直辖
其他地区则分别设立十个"某某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某某行省"
"某某"通常是该辖区重心所在的一两个路名组成(如湖广等处,甘肃等处)
或是纯粹的地理方位名称(如河南江北等处,江西等处,岭北等处)
中书省在元朝职能等同于行政院
以现在的角度看 腹里就是没有省 行政院直辖首都附近各县
"行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中书省外派到地方的机构(类似日本的"支厅")
所以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当时的意思就是"行政院分驻江浙等处办公室" 或是"行政院江浙等处分署"
"省"本来是院的意思 "行省"是分院的意思 用久后大家竟习惯把"分院"当成一级行政区名
https://goo.gl/BUeB5W
明朝初年朱元璋本来承袭了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后来废丞相时就把中书省和各地行中书省也一起废除了
在原本各行省的区域 先后设置
"某某等处都指挥使司" 主管军事,从属于兵部
"某某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主管民政,直属于中央六部
"某某等处提刑按察使司" 主管司法,从属于刑部
合称"都布按三司"
南京应天府周边14府4州 原本是中书省直辖 废中书省后由六部直辖 称为"直隶" 无三司
永乐元年 朱棣建北京顺天府 将"北平等处"三司废除
原"北平等处"三司管辖的8府2州改为六部直辖 称"北直隶" 南京周边原直隶改称"南直隶"
元朝时是一级行政区没有特设区名 大家逐渐把公署名"行省"当成行政区名来叫
明朝一级行政区不但没有区名 公署还分三个 用哪个来称都不能完整代表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虽然管行政 但是其名称是"布政使的公署"的意思
也就是说"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相当于"山东等处行政长官公署" 而不是"山东省"
而且一个布政司有左,右两个布政使
同理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指"都指挥使的公署" 承上例相当于"山东等处指挥官公署"
"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是指"按察使的公署" 承上例相当于"山东等处法官公署"
也就是说一个一级行政区共有三司四使 地位平行 而且没有可方便称呼"山东X"的区名
这样在平常使用上很不方便 因此民间还是习惯称为"某某行省"
甚至连三司制度也因实行效率太差 而出现中央机构高级官员到各"省"巡抚或总督(动词)
后来更逐渐成为常态 巡抚,总督变成名词 也固定变成地方长官,三司的上级
https://goo.gl/2EAGQr
清朝入关后 关内汉地的一级行政区承袭明朝
但废除都指挥使司,保留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但已常设巡抚 布政使,按察使实为巡抚下级
但行政区未以"某某巡抚衙门"称呼 仍以"某某布政使司"称呼
更常通称为"某某行省" 甚至"某某省"
且原本没有三司的北直隶和南直隶 清朝也设了布政使,按察使和巡抚
北直隶改称直隶 设有布政使司和巡抚,总督 后来通称"直隶省"(但其实已不是中央直辖)
南直隶初设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巡抚 康熙时又分成江苏,安徽 分别有布政使和巡抚管辖
后来江苏又分设江苏,江宁两布政使 但同属江苏巡抚管辖 因此不被视为分为两省
可见"省"已经和"巡抚辖区"划上等号
康熙后长期固定为"汉地十八省" 到光绪时才有变化
1884年新疆改制为甘肃新疆省 1885年从福建分设福建台湾省 1895年割日废除
1907年东北三个将军衙门改制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最后变成清末二十二省
但除了新疆设有"甘肃新疆巡抚"和"甘肃新疆布政使",原"陕甘总督"兼辖外
台湾是将"福建巡抚"改为"福建台湾巡抚" 管辖台湾 (也就是台湾有巡抚,但没布政使)
福建事务由"闽浙总督"管理 (也就是福建有布政使,但没巡抚)
东三省也只有设巡抚以及"东三省总督" 而没有设布政使
感觉都是以官职为主 而不是以行政区为主
也就是某督抚实际管辖哪些府州才是真正的"一省" 而不是先有一省然后再定首长为谁
这样明清时不是很混乱吗? 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巡抚,总督 职务彼此交叠
中华民国~至今 省就是省 省长就是省长 简便多了
作者: AnnaAJ (Anna AJ)   2018-06-02 07:09:00
台湾有布政使啊 邵友濂 唐景崧都曾任过台湾布政使
作者: peter89000 (彼得二郎)   2018-06-02 09:24:00
其实宋代也有点像,虽然有设置路的这个行政区。但是也没有总管路的长官,权力分别由漕司掌管民政(相当于布政使)、宪司掌管司法(相当于按察使)、帅司掌管军事(相当于指挥使),明代的地方制度可以说有说是沿袭宋代的地方配置
作者: sleepcat612 (睡猫)   2018-06-02 10:37:00
古代分权目的在避免产生独揽大权者,宋以后更明显一切都是汉末唐代藩镇割据的后续应对措施明朝也可从太祖将废除中书省的中央政府改革下推地方观察,总之是沿袭宋制特征清朝多了一层征服王朝控制被征服者的考虑,让地方事权混乱,有利于少数满族统治多数但力量分散汉族
作者: reddevilkc (红魔鬼)   2018-06-02 14:25:00
定称又没什么意义 都已经有通称 为何还要搞定称
作者: Dissipate (云消雾散)   2018-06-02 21:24:00
三司合一就节度使了阿……感觉都是避免割据
作者: tucker (苦恼的尼采)   2018-06-03 02:05:00
只有我觉得这问题发在这里很奇怪?另,若反过来问,为什么明清就是不愿意有个正式名称?您这点有想到就不会觉得奇怪
作者: reddevilkc (红魔鬼)   2018-06-03 03:07:00
你都说续俗称行省 那还不是既然已有俗称...就已经有个称谓 政府根本没必要为了这事情特别搞个称呼 除非你有什么史料显示明朝政府有为这个事情讨论过 不然讨论这个感觉没什么意义 因为有搞个官方称谓或是没搞官方称谓两者都不是不合理的事情
楼主: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8-06-03 03:43:00
楼上还是卡在倒果为因耶 废省前正式名称就是行省废省后却没订新名才只好俗称行省 怎会是"既然已有"?如果是我的写法让你看不懂 那请把文内连结看一看吧To tucker:清朝时已将"省"补认证成为正式名称了例如: 乾隆《清会典则例》正式记载为直隶省新疆,台湾建省时都直接称为省 还有"东三省总督"明朝需要回避太祖废除的"省" 清朝没必要 就循俗为正另外宋朝也是地方分权 但有"路"便称 反倒是明末巡抚逐渐实际总掌一"省"全权了 这些上面都说过了...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酱,酱不汁冰,难吃!)   2018-06-03 09:13:00
真是清楚
作者: nsk (nsk)   2018-06-03 11:52:00
中国怎么没有把省直接翻成sheng?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8-06-03 21:33:00
因为没有字眼可以用了吧?
作者: FMANT (OE)   2018-06-08 01:32:00
按钱穆的说法 清朝的制度精神是随便设 并没有一定规则满洲人并不在乎制度 反正权力没汉人的份 细究没有意义反观中国固有观念排斥你所谓的一级行政区 不要大的单位大单位只是当作地理名称使用居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