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7-07-18 11:38:56两篇。
《列朝·触忌》
古来人君都有一些忌讳,本朝世宗嘉靖皇帝特别厉害,
当正德十六年 (1521) 继位时,因身上龙袍有点长,就一直低头看、不太满意,
首辅杨廷和说“这是代表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皇帝听了才觉得舒服。
嘉靖晚年,在西苑找太医院掌院徐伟来把脉,皇帝坐在小椅子上、便衣拖地,
徐不敢靠近,皇帝问他怎么了,徐说“皇上龙袍在地上,臣不敢接近。”
皇帝才拉好衣服、伸出手腕给他诊察;
之后手写诏书给内阁“徐伟刚才讲‘地上’,可见他忠心,因地上是人、地下是鬼。”
徐才知道还好刚才没讲错,既高兴又害怕、像逃过一次大劫一样。
嘉靖四十四年 (1565) 会试第一题为“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原文后续是“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皇帝已经觉得不爽了,
第三题出《孟子》,又有两个“夷”字,
当时西北外患频繁,他最痛恨看到“夷”“狄”字眼,因而大怒、准备重重处置,
该次主考官是高拱,还好靠徐阶用话术绕过才没事。
早年时向皇帝讲经史,讲到《论语 泰伯篇》时,曾跳过“人之将死”等句子,
皇帝说“死生是常理,有什么好避的?”,要求补上,看起来豁然无忌讳,
当时讲官是徐瑨,皇帝那时还刚继位、正年轻,所以什么都能接受,
还怕臣子隐瞒、所以很优容豁达;
但到此时已经六十岁 (虚岁),而且身体不适已有一阵子了,开始因倦勤而多疑,
那几年写到“夷”“狄”等字皆必须特别缩到极小,诏书或上呈奏章都一样,
要尊天朝、卑外夷,但高拱出题却犯了忌讳,再加上前一题,所以怀疑高是蓄意诅咒。
高拱得以没事,全都是靠徐阶帮忙。
高拱在穆宗隆庆年间写给徐阶的和解信,也曾引起皇帝怀疑,
也是徐帮忙解释而没事,可见徐实在还记得些天理。
宋朝南渡之后,皇帝都把“金”字写成“今”,因与完颜家有大仇、不写他们国号,
宋高宗的刘贵人、宋宁宗的杨皇后都是如此写,可见后宫也如此遵行,
故世宗如此避讳,也不算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