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清稗类钞 师说

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7-03-18 20:18:30
两篇。
“师之类别”
科举时代,老师的种类颇多。
受业师:早晚教导者。
问业师:偶而登门或写信请教、质问的。
受知师:县府道考官、阅卷官,或每年主考、负责优贡拔贡的学政,负责会考的巡抚,
或是乡试的主考官、阅卷官,或是殿试阅卷的各个大臣,
或是书院的院长、督学等。
保举师:只有当官的有,下属受长官赏识、帮忙保荐而得以晋升,
小则得以衣食无缺,大则得以借机搜刮,
感激感动而想奉以为父、成为对方义子,但实在不行,
于是以夫子来对待之,尊称对方为“师”。
由此来看,弟子会致敬为师,最为竭诚的应该是保举又受知师、考试的受知师其次,
年节一到,老师、老师的父母妻妾子女有婚丧喜庆,都会孝敬一番,对方也安然收下,
反而受业、问业的老师,则跟路人一样、不相闻问,
会有往来、馈赠财物的,也只限于对方已当到高官或有名声,有希望能成自己依靠的。
除此之外还有拜门为师,也可算入受知的一种,
虽然原来互不相识、不知道对方人怎样、年龄辈分比自己低也无所谓,
只要是当时高官、可拿来当奥援、有利可图的,就可托人介绍,带着礼物去谒见,
见面后就磕头行礼称对方老师,以后都以弟子自称。
弟子对老师的自称,都是书面上写“受业”两字,但口语时就不一样了:
对问业师称“学生”,
对受知师称“门生”:因列于门墙;
受知师大多达官贵人、衙门或私宅都有守门人,
守门人的房子称为门房,弟子要去谒见都要先到门房,
等守门人通报传见,之后才能见到老师,称为“拜门”,
而按例给守门人的红包称为“门包”,大致是给老师的一成。
作者: Lxr (键盘李组长)   2017-03-19 12:53:00
丁汝昌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7-03-20 12:24:00
说白了就是想攀权贵 叫老师只是套关系的借口
作者: x838550 (x838550)   2017-03-20 13:22:00
韩愈: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