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6-08-22 18:08:52两篇。
“粤寇为其徒捐道府”
咸丰、同治年间,捐官风气大盛,正好被太平军所利用:
杨秀清从手下里挑出一百多个面容端正、体格魁武的人,让他们编造姓名籍贯,
到京城缴钱捐官,并指定省份、到该省候补职位,当卧底内应。
甚至有捐到道员、知府的,一时都无法查核到。
作者:
mn435 (nick)
2016-08-22 18:25:00捐这么大还打不赢清朝 到底有多废啊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6-08-22 18:29:00湘军是偏私兵,子弟兵,所以没怎么被混入吧?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8-22 19:14:00谁教洪秀全选择做了一个后宫废宅。
作者:
zoonead (...)
2016-08-22 20:16:00战略得宜,可惜可惜
作者:
Klan (天才小钓手)
2016-08-22 20:54:00杨秀清对内手段不够细腻,不然太平天国给他带领还有得玩
有点夸张 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哪来的 伪造籍贯怎么瞒过
作者: bkbtei 2016-08-22 23:38:00
那时不像现代交通资讯发达,只要跟本地人口音不同很好蒙骗.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6-08-22 23:50:00不要钱的最贵啊
作者:
k800i (K800i)
2016-08-23 08:22:00强人打劫上任官员,拿到关防官牒都能冒充当好几年,这兵荒马乱时期更容易安插蒙骗。
作者: coollonger (转角遇到旺~) 2016-08-23 09:30:00
张麻子
作者:
nsk (nsk)
2016-08-23 13:56:00女妖镇警长表示
作者:
waggy (Let's go, pal!)
2016-08-23 15:29:00胡真惨,降或不降都是祸事
作者:
RZPTT (歌剧魅影)
2016-08-25 12:21:00第二个故事虽不知真伪,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劝世之文这故事给人的启示简言之有二,一是前面有人有人提过的"免钱的最贵"二是"交浅而言深",真的是处世大忌像故事中的胡,如果一开始没跟那来路不明陌生人泄漏自己底那个人又岂会想到利用帮他捐官"放长线钓大鱼"?那样后面其实也就没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