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鲜卑王朝大唐帝国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6-04-02 10:09:08
※ 引述《Lorenzia (爆走金鱼)》之铭言:
: ※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酱)》之铭言:
: : 唐朝是不是鲜卑咧?
: : 基本上以母系的血缘来看,差不多差不多了。
: 说隋唐有鲜卑的血统,这点是没问题的
: 但皇室对外还是必须攀附自己来自汉人士族
: 他们究竟是来自哪一个李氏家族
: 目前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来自赵郡,跟着到西边后才变成陇西李
: 但李世民也曾经被一个和尚洗脸,说他家根本就是冒牌货
: 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3:
: “琳闻,拓拔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 李世民后来也不能怎样,摸摸鼻子承认法琳说的也不无道理
: 当然,比较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血缘
: 而是鲜卑的部落传统跟文化在北朝进入中国北方
: 并潜移默化地渗入了后来的北齐北周乃至隋唐
: 所以在隋唐的制度跟汉魏的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 可以看见从鲜卑部落时代就慢慢累积、改变的结果
: 说隋唐是拓跋鲜卑的继承者并不奇怪
: 举例来说,
: 鲜卑跟它从属的各种部族本来就是很常来来往往的
: 附属的部落要替共主效劳
: 共主把部落大人的孩子当成亲信来培养
: 以后在把这些从小就带在身边的孩子丢回去统治他们的部落
: 这点虽然跟战国时代的质子很像
: 但是在汉魏就比较少见了
: (汉代最有名的是匈奴的金日磾,但金是整个部落被铲掉,从奴隶做起)
: 但是到了北朝跟隋唐,不只是质子
: 连皇室的亲卫军队都有不少外族
: 甚至到了地方,也有很多中下阶的军官根本就不是土生土长的唐人
: 而是跟着父母入唐或者自己在年少时入唐的移民
: 但是,他们既认同自己的族群身分,也同时认同自己是一个唐国人
: 比如安禄山曾经在高力士主持下,跟哥舒翰一起吃饭
: 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我母突厥,公父突厥、母是胡。
: 而高力士本人也根本不是汉人
: 高力士的六世祖母就是冼夫人
: (冼夫人-冯x-冯盎-冯智戴-冯君衡-冯元一=高力士)
: 冼夫人是俚人
: 冯家是南方的土豪,在隋代因为很勇,所以隋的高官还说:没想到蛮子里有这种人!
: 但是呢~因为这家族太强大了
: 后来唐代就整个把他们家灭掉,把高力士抓起来割掉送进皇宫
: 总之,在安、哥、高吃饭的场合里
: 这三个人几乎控制了唐帝国内外的军事实权
: 却都不是汉人
: 换言之,唐代的认同并不是民族=国家式的民族国家认同法
: 有可能是双重甚至多重的
文中例子不是很同意。
固然﹐鲜卑等北方民族是存在
“附属部落替共主效力﹐共主把部落大人的孩子当亲信培养”这种模式的。
但这种模式与隋唐所举例的例子并不相同。
区别在于﹐北方民族共主对附属部落是存在戒心﹐而附属部落又有极强的独立性。
所以北方民族共主很少会直接将自己部落的兵权授予这些附属部落未来首领的亲信。
北方民族出征时﹐这些“共主培养的亲信”或者作为共主亲兵﹐
或者依然是回到自己部落﹐去率领自己部落的部落兵﹐
从而在北方民族出征时﹐各部落之间依然界限严明﹐有合作而无混编。
这与唐朝将自身兵权(不分民族出身)授予外族出身将领是不同的。
安禄山手下不仅仅是胡人﹐高仙芝也不是率领高句丽军队替唐朝征战。
另一方面﹐北方民族是极少出现外血缘将领空降指挥无血缘关系部落兵的﹐
而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本身却是可以随时遭到来自唐朝中央的、
不考虑血缘出身的兵权更替。
即是说﹐当女真强大时﹐蒙古部落会附属于女真﹐
但女真必然是派出身蒙古的质子去率领蒙古部落军﹐而不会派朝鲜质子去率领蒙古军。
而唐朝是可以不考虑出身而让哥舒翰取代高仙芝的。
要说起来﹐受封回到西域当西突厥十姓可汗的阿史那家才可以说是金鱼例子中的情况﹐
但那是西域依然保留部落制的地方。
我认为﹐唐朝这种把来自多民族混编的军队的兵权授予任意下属的行为﹐
实质上是来源于自东汉以降的“世家门阀制”。
世家门阀并不是仅来自于一姓一氏。事实上﹐如同汉末四世三公的袁氏﹐
在袁姓这个大门阀之下﹐是有许多依附于他的中小氏族的﹐而不是仅靠姓袁的人在撑。
这些依附于大族的中小族的关系模式﹐就接近于金鱼讲的北方民族的
“附属部落替共主效力﹐共主把附属部落的继承人当亲信来培养”﹐
这些附属氏族的继承人﹐从小就陪大族大宗的继承人当书童、侍从、贴身护卫、心腹﹐
而这群未来继承者们之间的关系模式﹐又直接变成未来各自掌族后的关系模式。
在这样的世家门阀下﹐世家的行动并不以各支附属氏族为独立单位﹐
(假设一种情况﹐某世家准备衣冠南渡──南侵移居到江南﹐
那么他打头站派出的﹐必然是一个以亲信者为首的混编组﹐
这个组成员不会完全由某一附属小氏族为主﹐通常也不会与为首者是同一出身﹐
从而互相监督防止背叛与脱离。)
所以﹐唐朝以高仙芝、哥舒翰为将授予兵权﹐与其说是受鲜卑的部落制影响﹐
不如说是受汉魏的世家门阀制影响更为合适。
汉魏时之所以没有多少外族的例子﹐原因不外乎是与外族的来往依然不多﹐
以及很多山越僚俚在依附大族后被同化得太彻底从而失去记载了﹐
而不能认为这种共主培养亲信模式必然来自鲜卑部落制。
唐的制度与汉魏固然有很大的不同﹐汉魏与西汉一样也有很大不同﹐
这种不同可以是来自于自身的发展(难道东汉有受哪个外族影响以致与西汉不同吗)
而不一定非要从外去寻找来源。
另外﹐高力士的六世祖母固然是黎族的冼夫人﹐但冼夫人的丈夫冯宝一系﹐
是北燕的汉人﹐以此强调高力士的非汉人身份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底﹐古代中国固然看重父系﹐但这种父系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父系﹐
而从来不是简单血缘上的父系。以血缘血统论来讨论古代中国人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会骂人认贼作父XD)
比如说﹐难道曹操上溯两代﹐不是姓夏侯﹐曹操何尝有放弃曹姓改叫夏侯操。
而自汉宣帝开始﹐关于承祧礼仪问题又有多少案例留存﹐
更不用说刘封、关平、诸葛乔这些了。
作者: Clarkliu (noname)   2016-04-03 09:44:00
关平表示不服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6-04-03 15:25:00
关平好像是亲生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6-04-03 16:54:00
关平不平 张飞不飞 赵云无云
作者: oldfatcat (老肥貓)   2016-04-03 22:48:00
黄忠不忠 严颜无颜 法正不正
作者: bilice   2016-04-04 19:07:00
你搞错了。小说关平才是义子。目的是更加描写义绝的关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