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为什么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废除汉字会造成麻?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6-14 15:58:16
※ 引述《neomozism (好风入室)》之铭言:
: ※ 引述《dioseven (没道理)》之铭言:
: :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6-14 16:06:00
纸笔墨都不便宜 而且文言白话都随时间改变
作者: autumoon (青山 暁)   2014-06-14 16:06:00
我知道的说法也是白话文运动跟工业革命有关@@/
作者: autumoon (青山 暁)   2014-06-14 16:08:00
简单说就是以前纸很贵当然要用文言做最大应用,可是现在用e-mail了就算整篇颜文字也没关系 :P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6-14 16:10:00
韩国我不知 日本近代前的文言可是和汉文交杂使用的鬼东西离白话又更远了
作者: rdmask   2014-06-14 16:12:00
因为文言文沟通比白话文有效率。大片土地上存在那么多种语言,用白话文产生的歧异远比文字精炼过的文言文还要多。举个例子,香港白话文跟台语白话文,没学能懂得有多少?但用文言文,把文字浓缩过后,歧异大幅消除,就能沟通了。所以中国能维持多数时期统一的状态,文字书写系统与口语交谈系统脱钩是关键,因此文书交流无障碍政令才能正确宣达。
作者: waitla (のぶたパワー~注入!)   2014-06-14 17:34:00
所谓白话跟文言只是相对而言的
作者: darkbrigher (暗行者)   2014-06-14 18:24:00
四大名著相对于文言文来说已经算很白话了...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6-14 19:10:00
四大名著只有三国比较文言啊,其他三个都算很口语了
作者: ttyycc (小卷)   2014-06-14 19:23:00
中国已经算是政府最没在限制人民知识的国家了吧?相对于西方几乎只有贵族识字,中国好歹农人也可以学识字考秀才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4-06-14 21:13:00
文言文精简,容易维持共通的规则通行不同区域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当时应该是浅显易读的作品了
作者: rdmask   2014-06-14 21:40:00
所以三国演义流通最广啊!越白话的小说流通越有其限制,比如红楼梦,终至清末流通地区还是以江北为主,南方少人知道。古代要完全用白话文写有其限制,因为书写系统后来发展成独立的一套系统,很多口语中的发音无字可用,所以古代的白话文只能说接近于口语而不是完全的口语。现在的白话文再发展过程中自然遇到这问题,回头去看这套白话文发展过程,不少文章存在同意异字的状况。不过这套语言毕竟是使用许久的官话,问题比较少。现在发展中的台语白话文问题反而大。
作者: eastpopo (东方大法师)   2014-06-14 23:18:00
想到第一部以苏白(苏州方言白话文)写成的海上花列传出了苏杭一带就根本像天书一样没几人看得懂
作者: azym (ddd)   2014-06-15 03:23:00
话本的出现 应该就代表宋朝就开始有白话文 只是一开始不入流
作者: farnorth (可爱北极熊)   2014-06-15 17:20:00
古代台湾人会写台语白话文?还是这几年才有的产物?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4-06-15 18:52:00
清末就有歌仔册的印行了,这些白话文学的特色就是错别字特多,很多借音字... 敦煌变文也是错字连篇,因为白话文学一开始都是粗通文墨的说唱艺人写的,高级知识份子写的是典雅 有身份的古文,不太愿意写通俗文学的
作者: rdmask   2014-06-15 22:30:00
歌仔册错字多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我说的,口音无字,所以写的人只能用借音字表达。eastpopo大提到的海上花列传也有这种情形,香港白话文这种情形更是泛滥。台语现在发展的状况也差不多,很多字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她最得理,为了那个字才对争得面红耳赤。即便是教育部颁布的台语字典蒐罗的字,不服的也所在多有。这种情形其实国语白话推动时也发生过,但北京官话发展久,争议的字没其他方言多
作者: allgod (欧尬德)   2014-06-20 23:23:00
不只是节省时间,前面说的地大语杂是正解汉语跟拉丁语对照应该很有意思
作者: rdmask   2014-06-22 03:28:00
说件有趣的事,我用文言文写的句子丢翻译软件去翻成日文,准确度远比我写白话文去翻还精确。当初试验时惊吓满大的。
作者: saram (saram)   2014-06-23 10:53:00
文言中有固有成语的早一步建立了相对的译文, 所以如此.如果中日直接对翻, 不经由英文, 效果自然佳.至于白话字限于地域与族裔, 全面推广有困难. 不如纯文言的方便.(也是包袱)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4-06-30 13:14:00
明朝那些小说就是用白话写的 以现在标准还是有点文言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