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还是反话,你听得出吗?《我讨厌妈妈》酒井驹子
网志版:
https://anapprenticemommy.blogspot.com/2023/10/blog-post.html
在旁默默观察著小威的成长。
3岁的小威:“妈妈,我不是故意把水打翻的,你不要生气!”
4岁的小威:“如果我把水打翻了,你会不会很生气?”
3岁的小威:“我最喜欢妈妈!”
4岁的小威:“妈妈,如果我最喜欢妳,你高不高兴?”
妈妈隐约感觉到小威的表达方式已不同于以往,说起话来,从直球对决的快速球风格转变
成带有试探意味的变化球路线;若用中文的修辞学来譬喻,除了平铺直叙说明外,还比过
往多了些诘(反)问意味的特定技巧。
星期天早晨,小兔子一大早就不停地数落着妈妈有多“讨厌”。
1.早上老是赖床,让我肚子饿(妈妈OS:今天是周末耶,终于不用赶着上班上学了,我才
多睡半小时过分吗?)。
2.自己一直看连续剧,却不让我看漫画(妈妈OS:我也是人,也会有想做的事!如果整天
看漫画,你的眼睛会受不了!)。
3.妈妈动不动就发脾气(妈妈OS:是你把浴室玩得整个湿漉漉又冒泡,弄得一团乱好吗?
)
4.妈妈一直催我快一点,自己却跟邻居聊天慢吞吞的(妈妈OS:跟邻居说几句话有什么不
对呢?)。
5.妈妈太慢来幼儿园接我。(妈妈OS:我一下班就赶去接,哪里晚了?)
6.妈妈忘记洗衣服!我今天的袜子,昨天已经穿过了!(妈妈OS:家事那么多,偶尔忘记
一项很正常吧!)
7.妈妈还说即使我长大了,也不跟我结婚。可是,我只想跟妈妈结婚啊。(妈妈OS:这个
要怎么跟你解释呢??)
小兔子:“所以我讨厌妈妈,像这种妈妈还是不要好了。我要一个人离开,离得远远的(
拉开房门,离开)。”
书中一幕幕地记录著“说反话或口是心非”的场景,让读者心里浮现著共鸣与好奇;共鸣
出自“没错!自己也曾做出这种的表现,或是,对!对!对!XXX很爱用这样方式讲话”
;好奇的是人为什么会使用反话呢?或是幼小的孩子怎么就自然而然拥有试探父母的高深
技巧?如果这是物种本能,代表这是人际互动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如果这是后天习得,代
表这种说话方式有其价值,因而能被世代传递沿用。
《罗宝鸿的安定教养学》提出孩子之所以说反话或故意说要去做坏事,通常是因为潜意识
误以为说这样的话或做这样的事,会得到大人的关注或是在权力斗争时会让心理产生舒适
感。这两种行为的心理原因,主要是沿自孩子内心的“归属感(孩子是否觉得被关爱、被
在乎)”与“价值感(孩子是否觉得自己棒、是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削弱,心里面
觉得不舒服所致。这种拐弯抹角或是口不对心的表达场景也常见于成人,在心理学领域称
之为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属于人性本能中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为了防卫他人与怕受伤害而故意显得不在乎来掩饰自己的情感与错误。反
向作用让人有意识地作出的言行举止与无意识的取向呈现完全相反,从而以相反的方向释
放,且好恶两种情绪皆可发生:例如有些人可能想压抑对喜欢的人的爱而对他们冷嘲热讽
,反之有些人可能想压抑对他们讨厌的人的厌恶而对他们格外友善。
小兔子(开门进房)。
妈妈:“咦,怎么了?你忘记带什么东西吗?”
小兔子:“嗯,我回来拿球。妈妈……………..又能看到我,你开不开心?”
妈妈:“当然开心啊!(小兔子扑向妈咪拥抱)”
一朝成为父母时,能否具备明知提出相左意见会破坏和谐,不讨好的教养勇气?尤其现代
父母角色已从传统中的权威角色转型,甚至有时成为孩子的朋友时,能否勇于破坏(家庭)
皇城内的和谐,成为不受欢迎的乌鸦嘴或黑脸角色呢?《被讨厌的勇气》指出人的所有的
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被他人(即便是最在意的家人与朋友)
认同”的需求,学习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并找到自己的中心,认真地活在当下。书中阐述
的观念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自己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
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都愿意扛住他人的不认同意见负重前进。对父母来说,“被
孩子讨厌”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无论如何都不想让孩子变成只能听好听的顺耳话,容不
下持不同意见的人。也许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一段“他强由他强,
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是一种在强大外力与情绪介入时,值得借镜的
心态境界。这时,当我们接受甚至放下被人被讨厌时的恐惧时,也到达某种人生的豁达。
书末页:“晒衣绳上正晾挂著小兔子的衣服们”。(妈妈:你说的话我都有听进去唷,衣
服这不是洗了吗!)
《与孩子的情绪对焦》提出亲子之间的“连结”的极度必要!除非孩子觉得与我们有连结
,不然我们无法对他们造成影响力。在抛弃处罚工具的情境下,连结就是孩子“想要表现
良好”的唯一动机。要让连结能够发生,需要爸妈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自身稳定的状态
下,才能耐心平和地对待孩子,行有余力地帮助孩子离开他的困境。孩子们在看似最不值
得被爱时,其实最需要爱;孩子的行为像个孩子,因为他就是个孩子。父母管理好自己的
情绪触发点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对孩子的爱就是整理个人内在的最强大动机。愿我们在一
趟趟的情绪风暴与生活试验下,彼此都能不忘初衷地鼓励自己及拥抱孩子,不忘维系与修
复亲子间的情感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