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比利得到三颗星》佩特.哈金森

楼主: dawnss (dawnss)   2023-08-29 14:22:14
妖怪杯的荣誉勋章,我靠实力挣来的!《比利得到三颗星》佩特.哈金森
网志版:
https://anapprenticemommy.blogspot.com/2023/08/blog-post.html
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农历七月,以及传颂于妖怪圈的故事。
十分不情愿上学,而被爸爸、妈妈及姊姊强行拖到幼儿园的比利,打算采用不合作的捣乱
方式来吓跑大家。因此上课表现是把画弄得乱七八糟、歌唱得十分恐怖,以及舞跳得又踢
又蹦。
比利不想画画。他把颜料罐乱扔在纸上,一张纸弄得乱七八糟的。
比利不想唱歌,他拉尖嗓子,发出可怕的尖叫声。
比利不想跳舞,他跳上跳下,又踢又蹦,把每个同学都吓坏了。
暑假迎来了学年晋升的转换期,小威的幼儿园除了替应届大班生举办毕业典礼外,也为继
续在学的孩子们设计成果发表会。在一阵紧锣密鼓地的准备后,家里当天全员出动来庆贺
与慰劳小威这段时间的成长与辛劳。当节目幕帘一拉开时,在一片黑压压及雷同装扮的众
多小萝卜头们,刹那间还寻觅找不到人,再睁大眼寻找后才发现小威站在舞台两侧的最边
陲的不起眼位置。老实说,看到场上的安排,第一个涌现的冲击是失望与担心!小威在幼
儿园的学习成效是不是很差?还是学习态度不佳?老师对他的观感是正向的吗?虽然理性
上清楚团体活动会有各种实际考量,但这些反射性的疑虑跟惶恐让原先期盼与欣悦的情绪
瞬间冷却了下来。而在家人间事后的分享,发现众人在当下都有类似的情绪浮现。身为家
长,总处于担心不完的心境。毕竟,校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家人,第一回长时间待在
陌生环境,初次建立师长与同侪关系,也是连结外界的首站。每个孩子对“老师跟同学喜
欢我吗?”有着生物本能性的敏感;而每位家长的盼望与后盾是能够进到适合的学校及遇
到关怀的老师。
但是这些可怕的行为,不但没有惹恼老师,反而受到老师的大力推崇,给了比利三颗属于
妖怪荣誉的星星。老师的赏识让比利产生好些困惑,同学间争着请他传授绝技!
老师说:“画的太好了!这是我所看过最乱七八糟的妖怪画!”说完,她给比利一颗星星

老师说:“唱的太好了! 这是我所听过最可怕的妖怪歌声!”说完,她又给比利第二颗
星星。
老师说:“跳的太好了!这是我所看过最吓人的妖怪舞!”于是,她给比利第三颗星星。
其他的小妖怪都要比利教他们画乱七八糟的画、唱可怕的歌、跳吓人的舞。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树的本领评断一
只鱼,那只鱼会一辈子相信自己很笨。”要我们别只用外界标准来评价自己,而是把眼光
放在寻找个人的专长特质,并且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优势。在故事里的比利活脱脱就是常
见的不乖巧、不遵守规范与不合群的学生,让照顾者头痛的默认模样,一般直觉就要对这
些行为施加矫正或辅导。但睿智的老师并不陷落在读者的惯性思考,她明白身为妖怪所要
追求与鼓励的,并不是遵循人类世界既定常规,而是怪兽世界特属天赋(即便这种才识不
符合常态认知,也未可厚非)。这种“身为野兽,表现出野兽的方式就是最正确合理”、
“评审的角度决定了表现的好坏”的直指核心的翻转式观点,不仅收服了书中比利这个心
存捣乱的异议份子,也帮读者上了一堂“重新看懂全局”的反思课;犹如《底层逻辑》提
出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法学家、经济学家、商人),而一个人的表述可以概分
成两种(事实与观点),这些叙述都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保有多元思维的空间,毕
竟我们对事实的了解往往不够全面,离全知全能仍非常遥远。而这种多元观点与开阔胸襟
也同样在《做孩子需要的妈妈,就好》被提醒,在AI的时代,养育小孩要比以前更有挑战
。主管们期待的是有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员工,而非单纯听令执行的作业员。但是具备
思考、解决问题或是有管理能力的人,肯定就不会是个听话的人,这样的态度是从小培养
起的。当未来人才的爸妈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框架,思考这些框架有没有可能是过去适用
,但随着时代变迁需要被修正,甚至需要被解构呢?当父母得把自己撑成大船似的持续学
习,让外界的大浪即便冲撞涌上,内心也要努力维持小小的摇晃。
这些意料不到的状况冲击比利原先对幼儿园的想像,而让他不仅喜欢上了学校,甚至到了
放学时间竟然不肯回家!
放学的时间到了,姊姊和爸爸妈妈来接比利回家。
但是比利不想回家,他嘶喊得太厉害,把其他的家长都吓坏了。
老师说:“听听这嘶喊声!这是我所听过最厉害的妖怪嘶喊声!”她答应比利明天一早来
,再给他一颗星。
惊喜的是,这场表演大幅翻转原先的直觉默认值。在老师的设计下,孩子们的整场活动并
不囿于单一定位,而是团体大幅度移动与队形变换,不存在从头到尾固定主角或配角的情
形,让开场时身处最末位的小威也有机会走位到场中央。这种力求发挥学生能力与不怕挑
战难度的态度,感动了台下观赏的观众。这次的表演不仅让家长观察到孩子不同于家中的
面貌与潜力,更体察到老师对孩子的热忱付出。《教养方程式》提出大师级父母会在孩子
不同阶段时可发挥的多种角色,帮助孩子发挥最高潜力、充分自我实现及最终能拥有幸福
。但书中尚未着重的是尼日利亚这句著名谚语:“养一个孩子,要用全村的力量(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教养的责任,无法只靠父母在家中的
努力,而是需要汇聚众人及整个社会之力来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从参加这次的幼儿园
活动中,再次验证“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相同的运作在教养路上也是如此。
除了感谢幼儿园老师们的付出外,也衷心期盼每个人也愿意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