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格子图文好读版:https://vocus.cc/article/66b2e706fd89780001dff65d
第一次听到作者黄瀚峣这个名字是在上下游副刊。1年前的春天我跟室友爬了趟五股知名
小百岳—观音山,在完成硬汉岭挑战后的一个通讯塔台下我发现了开了蓝色小花的不知名
野草,从花的外观看起来可能是豆科植物,但叶型又有可能是菊科植物?植物知识相对贫
乏的我拍照后回家问谷歌大神,意外发现了“通泉草所能通往的”这篇文章在介绍这个不
知名的野草。
这篇文章叙事流畅、带有博物学家的精神,揉和自身记忆在介绍我所拍摄到的这个蓝色小
花,文笔之间又带有忧郁青年特有的多愁善感,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黄瀚峣”。
自从我开始种植物和登山后,我特别关注自然书写,其它我追踪的台湾自然书写作家有胖
胖树(王瑞闵)、游旨玠、雪羊(黄钰翔)还有徐振辅。他们都是台大农学院科系的优秀
人才,行事和行文风格颇具日治时期知名博物学家遗风。
黄瀚峣在偶然之下来到台东沿海失落的世界—知本冲积扇,从一开始的湿地生态田野调查
,到最后亲身参与知本湿地的存亡保卫战,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说这块土地的故事,这块承
载台东经济发展、也乘载各式生命萌芽之地。本书以7种湿地植物的意象串联知本溼地的
记忆、不时穿插知本光电事件的始末。这7种植物的生长也是沿著作者现地生态调查的地
景剖面线,由低到高一路蔓延,是一种蛮创新的写作方式。
没口之河
知本湿地上的溪流被称为没口之河,因为并没有直接的河口与海洋相连。溪流自山麓地区
进入平原后,因地形快速趋缓开始在河岸堆积砂石,形成冲积扇,在估狗空拍图上看起来
是一片灰白色的扇形区域。溪流持续往海的方向前进,却在靠近海口处遇到东北季风堆叠
的沙丘及人造的堤防,来不及碰到海的溪流因此在沙丘和堤防内侧渗入地下,形成“没口
”之态。
因此靠海的沙滩,不再仅仅是沙滩,而是拥有丰富地下水、会出其不意涌泉的沙滩,于是
名为“湿地”地质景观形成了。不同于西部的潮间带,知本溼地可能是水洼、可能是湖泊
、可能是沙丘,单看地下水水位和溪流的水量决定知本湿地的面貌。就是这样的奇特地貌
,吸引超过200种鸟类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