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价崩:气候危机与大明王朝的终结》

楼主: p0pblg9876 (joe)   2024-08-24 23:46:08
(本文以《气候变迁的历史回顾──《价崩》的当代用心》为题,2024/8/23刊登于“思

坦克”:连结:https://voicettank.org/20240823-2/)
在当今,气候变迁对有些人来说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只是虚晃一招的诈
财谎言,并非真实发生的情况。而精研明代的汉学家卜正民,在这本《价崩》透过一道道
物价和粮价比较,铺陈开展历史图景,显示气候变迁对生活在明朝的人们是无法回避的真
实。
他采用私人纪录、日记、地方志和各式官方文书乃至外国人遭羁押时的观察,推演各式人
等生活所需花费、不同阶层的负担能力、民生到奢侈品的物价市场变化,进一步接轨明朝
中叶由白银串起的全球化历史,以及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平稳粮价,设置官仓,作为维持王
朝生存关键的战略物资储备机制。
作者指出明帝国早年遭逢极端气候变迁时,尽管曾有夺门之变等政治灾难,但运作良好的
官僚体系有效地结合官仓、市场机制和社会互助,维持了社会秩序和确保物价回稳,这给
明朝人留下了“坏日子总会过去,好日子会回来”的正向感受。而白银涌入增加的货币供
给,也未带给帝国通货膨胀和物价革命,帝国物价是以农业经济体的正常通膨速度成长,
到万历朝,人们的生活保持着一定的水准(奢侈品除外)。
作者回顾白银流通的全球史讨论,指出过往史家认为明朝灭亡肇因于白银造成物价腾贵,
进而导致崩溃这点有误,因为当时物价并未因此受到大幅影响。而从隆庆到崇祯,朝中仍
然有人主张贸易有益于帝国财政、国防战略、百姓生计乃至明朝国际秩序,反对保守道德
派的海禁闭关政策。
既然白银不是问题,官僚能够运用官仓和市场机制平稳物价,那明朝最终为什么走向灭亡
呢?物价史提供了一条发现明朝崩溃的可能线索,但是卜正民最后指出,物价史背后的大
框架正是气候史,当时剧烈的气候变化才是使得明朝最终无力回天,百姓失去期望甚至落
草为寇,以及满洲入侵的最大原因。
他认为,气候变迁带来的灾难,使得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帝国面临超过其力所能及的困境
,过往物价在灾难高峰后都会回稳下降,人们依照传统经验,是这样想,然而崇祯朝面临
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时,物价失控,人们已失去期待,当时前一波物价的高点就会是下一
波的最低点,但人们生存的负荷能力没有增加,此时政府、市场两大平稳机制又双重失灵
,环境无力改善,这使得同样生活其中的官僚集团腐败、剥削、行政失能等情况更加恶化
,满洲人为了争取资源,对明朝转守为攻。明朝就在气候变迁导致的内外交迫下,走向灭
亡。
从全球史角度的《梅维尔的帽子》,再切入谈论元明两朝气候变迁的《挣扎的帝国》,再
回到全球史《赛尔登先生的中国地图》、《忽必烈的猎豹》之后,卜正民在《价崩》以“
气候史+物价史”的框架,以环境具决定性影响的角度,阐释物价、政治、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对大自然的看法乃至庶民心态等方方面面如何被气候影响,最终产生明清易代
,令读者认为,崇祯真可喊“天要亡我”,在这个气候变迁下,人们都是逼不得已。
而在下一个变迁时期,卜正民认为清朝面对气候变迁同样走向灭亡,借此为其认为环境决
定论仍有可取之处的但书。只是我不禁好奇,清帝国晚期内忧外患不亚于明朝,仍比前朝
多持续几十年,此种差异不禁令人体认执政者与政治体制的重要性,气候变迁未必会使传
统体制的帝国瓦解,体制更有可能挺过气候变迁。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指出传统王朝儒
家体制的无效率,清朝将之改良并推向巅峰,但此体制更不敌现代财政国家的效率,无力
在现代国际丛林生存,则显示最终决定政权存亡者,仍在于人与体制。
本书提供了读者极佳的省思视角,不仅是能够以气候史配合各种传统角度,去重新检视与
诠释过往历史的变迁,更让现在身处每年夏天都是未来最凉夏天时代的我们,重新思考气
候变迁如同有些人所言,是一门捞钱的骗人生意,还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真实,并值得我们
为此去做努力。另外,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到清代仍不断渡海至台的汉人,是否也是因
为气候变迁,为了生存而选择前往台湾?
相较于诸多明史著作,本书不似正统史书以政治史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而以物价和
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呈现出历史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样貌,也使读者能够用更多元的
视野去理解历史、现实,获益良多且极具启发,诚心推荐一读。
作者: in09   2024-08-25 08:46:00
气候vs明清 有很多论文和书籍了,2024看到这样一本'新'书,有点想翻白眼,相形之下他上一本<忽必烈的猎豹>比较有意思
作者: randy123 (好色怪叔叔)   2024-08-25 12:15:00
我还记得几年前有人告诉我,明朝小冰河论点言过其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