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版:https://vocus.cc/article/668686a2fd897800018c4e8f
大师的著作总有股魅力,即使现今有许许多多新颖的著作问世,但这本1985年出版的《万
历十五年》仍历久不衰,不仅被认为分析明朝乃至中国政治体制最有力的著作,更比许多
历史专著饶富故事趣味以及可读性。
这本书从一位少年皇帝内心感到遭老师背叛开始,切入明王朝初期奠定的“一代之制”的
结构性影响,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以四书取士出身的文官集团,他们以虚文礼仪代替实
质的高效行政、以抽象儒家道德取代应对现实的法律。这个体系讲求集团内部的稳定胜过
于解决实质问题,也调和表面的道德和私下的“合理”贪腐,任何人威胁到他们都必须被
击倒,不论是高张儒家道德的海瑞、剿倭将军戚继光、改善官僚效率的首辅,还是想要照
自己想法治国的皇帝,都是他们的敌人。
为此,他们善用道德阻挠和进行情绪勒索,甚至不惜与皇帝对抗,最终埋下王朝在面临气
候挑战、经济崩溃、外敌入侵、国际变迁时无法应对的局面,进而走向崩溃的伏笔。
有趣的是,“清承明制”但清却没有面临皇帝与文官的对抗,甚至使这个体制发挥到最高
效率,或许是八旗制度横亘于两者之间的缘故?然而这套体制确实仍被沿用晚清,最终在
面临更有效率的欧美日现代化国家挑战,成为中国变革的阻碍。
这一切,不仅设立祖制的朱元璋想不到,在1584年的万历皇帝也想不到,然而不同体制造
成的分别与后果,或许就在这无关紧要的一年开始。儒者文官集团不仅酿成万历一朝的悲
剧,也酿成近代中国的悲剧,然而在没有外在思想资源支持下,制度走向必然,也最终需
要仰赖革命来打破。作者虽无意证成中国革命是必要的,但是作者看到了近现代中国终于
走出了传统的结构,至于未来走向如何,则不是人能预料到的。
也突显出成长于农村社会的儒家体系,显然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变迁,更无法应用于现代社
会,作为一套与农村、礼仪、不精确管理以及王权结合的思想体系,走向当代已不合时宜
。
每次读这本书,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以往惊叹作者怎么能够将生硬的历史写得如此生动
有趣,现今更佩服作者宏观的远见与视角,能够使读者在阅读历史和政治社会时事时,探
索并看见更长远的历史结构性问题。
不管是喜欢故事,还是热爱探究历史变迁的朋友,推荐这本能深能浅、能趣味也能严肃的
好书,一定都能够从这本书得到阅读的乐趣。
如果有对明清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联经出版的《华夏再造与多元转型:明史》和《
首崇满洲的多民族帝国:清史》,以及这几年来作品多产的汉学家作品,相信能在脑中展
开一场与大师对话的脑力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