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心得:改变我一生的好书与七个重点观念
罗马哲学家皇帝淬炼一生的智慧经典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meditations/
在 2023 年 11 月的“走在阅读路上”线下读书会,我跟 Jacky 和 Jun 带大家讨论了《
沉思录》这本书,若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收听 Podcast “下一本读什么 EP.322”的读书会
对谈。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摘录,属于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想听到其他主持人和
现场听众的讨论,欢迎搭配 Podcast 阅听。
EP.322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dggg4c00ab01ti7ygia5r8/platforms
这本书对我的巨大影响
如果要说这辈子对我造成“最多改变”的书,毫无疑问的肯定是《沉思录》。我大约在四
年多前详细读过这本书,最近则重新读了第二次。这本书在思想上、生活哲学上、心态设
定上,彻底改变了我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滤镜。这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同样
影响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们。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可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他是罗马帝国的一位
皇帝,人称“哲学家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是从公元 161 年到 180 年。不同于其他帝王
的是,他不只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哲学家。他在他的统治期间,面对了无数的战争与
内乱,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与理性的心。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记录了
他对生命、道德、宇宙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马可斯.奥理略的重要性不只在于他的统治技巧,更在于他对“斯多葛哲学”的实践与传
播。作为一位哲学家皇帝,他的生活和统治方式深受斯多葛哲学的影响,这在当时是非常
罕见的。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个人道德修养和面对逆境时的心态
方面。
以下分享关于斯多葛哲学的简介,以及对我造成巨大改变的七个重点观念。
斯多葛哲学是什么?
斯多葛哲学(Stoicism)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重视理性、自我控制和与自然法则和谐共
存的哲学流派。其核心理念围绕着理解并接受宇宙的自然秩序,强调通过发展自我控制和
坚韧来克服破坏性情绪,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
斯多葛哲学提倡道德和美德是最高的生活目标,认为一切外在的物质和社会地位都不如内
在的道德修养来得重要。它还持有一种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宇宙和生命中的一切事件都是
命中注定的,并鼓励人们接受而不是抗拒这些命运的安排。也就是说,斯多葛哲学是关于
追求内在平静和道德完善的哲学,强调理性思考和道德生活的和谐统一。
斯多葛哲学最知名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哲学家皇帝”马可斯.奥理略,剧作家和政治家塞
内卡(Seneca)、希腊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像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习惯开班授课,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想法直接传达给听众;相
反地,马可斯写下《沉思录》时,心中设定的读者只有自己,而且整本书的各个段落彼此
无甚相关,也经常出现晦涩难懂的叙述。马可斯必须面临战争、瘟疫、谋反、贪污腐败等
局面,又得肩负治理帝国的重责大任,由此我们不难想像,他必须拥有无比强大的内心,
才能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1.与自然和谐共存
作者呼吁人们顺应自然,适应环境,保持内心平静的思想。这与斯多葛主义 “生活与自
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一脉相承。以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在当下顺应自然而行,让说出的每一个字包含磊落的真理,同时感觉心安理得,你的人
生就能幸福快乐。而且,没有人能阻止你获得幸福。”
“面对事物时不产生意见、灵魂不为之躁动,都是我们能力所及的事;因为,事物天生并
不具备让我们产生意见的能力。”
“宇宙本性不可能因为缺乏控制力或技巧,使好事和坏事随机发生在好人和坏人身上,不
加区分,宇宙本性不可能铸下这番大错。但生死、荣辱、苦乐这些事物,尤其死亡,必然
都会发生在好人与坏人身上,也无所谓让人变好或变坏。因此,这些事物既不善良,亦不
邪恶。”
“健康的眼睛应该要遍览所有可见的事物,不应该说:“我只想看绿的东西。”因为,只
有生病的眼睛才需要如此。健康的听觉及嗅觉应该要能接收所有可闻、可嗅的事物,健康
的胃应该要能容纳所有食物,像磨坊一样磨碎所有可磨的谷物。依此类推,健全的心灵应
该要能应付所有状况。但如果心灵说:“让我的儿女安稳地活着!让所有人称赞我所有的
举动!”就跟专看绿的眼睛、专吃软的牙齿没两样了。”
“人有责任安抚自己、静待自然分解之时到来,无须为进度延宕而心烦,同时潜心相信以
下原则,让自己获得安宁:第一,与宇宙本性不符的事,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第二,我
可以永不背离与我的神及内在神性,因为这属于我的掌控范围,没有人能逼我违背原则。
”
我的体悟:所有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而不是什么某个天神
的邪恶阴谋想让我们受苦。所有事情都是“中性”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善恶之分,而是我
们如何看待这些事物罢了。接受身心灵所体验到的一切,同时坚守某种良善的待人处事原
则。
2.个人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书中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不被欲望和物质虚荣所累的内心平静。这体现了斯多
葛主义强调克制欲望、实现内心自由的理念。以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凡是出现在你眼前的任何事物,你都必须加以定义或描述,才能透彻、全面地掌握其本
质。”
“按个人内在结构采取行动并自制,这也是各种职业与技艺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每门技艺
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被制造出来的事物,都应该与当初的制造目的相符。无论是照料葡萄
藤的葡萄农、驯马师或驯犬师,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如此。至于我们教育、指导下一代时
所追求的目标,同样如上所述。当你的努力有了收获,你就不会眷恋别的事物。你还对其
他事物念念不忘吗?只要你放不下,就过不了自由自在、知足常乐、无欲无求的生活。只
要别人能从你手上剥夺这些事物,你必然会羡慕、嫉妒、猜忌对方;看见别人拥有你重视
的事物,你也不免萌生诡计恶念。放不下这些事物的人,内心必然会烦乱不已,而且会经
常埋怨众神。”
“因欲望而犯错的人,比因愤怒而犯错的人更应受谴责。因为被愤怒冲昏头的人,似乎是
由于承受了某种痛苦以及无意识痉挛,才因此失去理智;反倒是因欲望而犯错的人,满脑
子只有享乐的念头,因此容易犯下既放纵又娇弱的错。”
“人应该随时问问自己:多余的行为反复出现。“这件事是不是没必要做?”除了舍弃没
必要的行为,更应该舍弃没必要的念头,才不会让多余的念头反复出现。”
我的体悟:透过从事物当中“抽离”开来,试着用客观的语言重新描述当下的体验,更能
让我们体验到内心的平静。类似的作法在我之后读过的书都出现过,例如《转念的力量》
和《强大内心的自我对话习惯》。这类型的练习做了很多次之后,更容易察觉哪一些念头
是属于“可以被舍弃”,而哪一些念头是“可以被留下来”反复咀嚼的。
3.命运的决定论观点
接下来谈关于命运决定论的观点,以及这种观点如何影响个人塑造积极正面和平静的人生
态度。这与斯多葛主义的命运观一脉相承。以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任何事物的本性,都不会让违背本性目标的事情发生。你应该要安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事,原因有二:
第一,这些事情都是因你而生,是专为你开的处方,更是来自你的命运丝线织出的最初成
因,与你密切相连;
第二,即使是单独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都是能使掌管宇宙的力量喜乐圆满、甚至能使
其永续存在的成因啊!
无论就构成整体的组织或创造整体的成因而言,要是你切断了其中一段连贯性,就会破坏
整体的完整性。一旦你开始怨东怨西,就会切掉这段由你掌控的连贯性,而且你这么做,
等于是想让这段连贯性消失。”
“既然如此,你还会被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绊住,让自己无法当一个正直、宽容、节制、谨
慎、免于草率言行的人吗?你会因此无法具备谦逊、自由等各种美德吗?事实上,人的本
性所具备的特质,都必须借由这些美德彰显出来。”
“无论何时、无论身在何处,你都有能力办到这些事:以虔敬的心接纳当下境遇、公正对
待身边的人,并仔细斟酌内心浮现的念头,不让未经检验的事物渗入其中。”
我的体悟:安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是怨东怨西。我们自己向往的美德,要由我们
自身的行为不断展现出来。无论外界的境遇如何,我们还是能维持自己念头的方向,不要
被动物本能的念头牵着鼻子走,而是知道如何检验那些念头(有点类似前面说的“抽离”
的观念)。
4.道德操守高于一切
书中强调道德修养和利他精神的思想主张。我们可以在当今社会中以此为指导,追求高尚
的道德品格。以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所谓完美的性格,便是将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并且不激动、不倦怠、不虚伪。”
“普罗大众欣赏的事物,多半是最普通的一类,也就是单靠内聚力形成、结构天然的事物
,像是石头、木头、无花果树、葡萄藤、橄榄;稍具理智的人会欣赏具备生命的事物,譬
如禽鸟走兽;至于理智更强大的人,则会欣赏具备理性灵魂的事物。这里所说的理性灵魂
,并不涉及普世性的概念;只要灵魂熟悉某种技艺、擅长某些技术,或者纯粹拥有成群的
奴隶,就能被称为理性灵魂。”
“人生目标不断变动的人,就无法成为稳定一致的人。但这样说还不够,我必须解释何谓
人生目标。多数人眼中的好事,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认同,只有涉及公众利益的好事,才能
让所有人形成共识。因此我们设定人生目标时,必须以合群及公共性为准。能够朝这个方
向努力奋斗的人,才能使行动一以贯之,让自己成为稳定一致的人。”
我的体悟:书中大量提到了“生”与“死”的观念,所以“将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并不是要我们放纵或满足动物性本能,而是将每一天当成普通的一天来过——遵守美德
、公正待人、推己及人的普通的一天来过。书中也提到公众利益的重要性,当我们的目标
围绕着这件事情,整体社会会变得更好。
5.面对死亡的态度
作者平静面对死亡的态度,死亡在他看来是自然法则,应该宽容地接受。以下我摘录一些
书中的金句:
“与伟大的宇宙相比,我们的“自我”真是无比渺小。如果能放下我们心中对于生死、是
非等等根深蒂固的执著,就能将宇宙与人生视为一场大戏;我们的一生就是开开心心地来
演戏,戏演完了也开开心心地离场,如此而已,毫无遗憾。”
“事物总是在一瞬间消逝,化为传说,最后葬在记忆深处,被人彻底遗忘。以上情形,指
的还是曾经散发万丈光芒的人。至于其他的人,当他们呼出最后一口气,就等于在世上消
失了,再也不会有人提起他们。总之,到底何谓永恒的记忆?不过是虚无罢了。所以,什
么事才值得我们呕心沥血?那就是正义的思想、合于公益的举止、诚实无欺的言论、欢喜
面对世事的性格,并且将一切视为必然与日常,皆由同样的原则及源头流淌而出。”
“就算你能活三千年,甚至能活千万年,也请不要忘记:人能失去的生命无他,只有人正
在活的生命,而人能活的生命无他,只有人正在失去的生命。到头来,万寿与夭折其实毫
无二致,因为即使失去的事物不同,对所有人而言,当下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失去
,都相当于一瞬间而已。”
“无论是最长寿或最短命的人,失去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人会被剥夺的东西,就只有当下
而已,因为这是人唯一拥有的事物,而从不属于人的东西,是失去不了的。”
“有人害怕变化吗?要是少了变化,还能产生什么事物?对宇宙本性而言,还有比变化更
愉快、更恰当的事吗?如果薪柴不产生变化,你还能洗澡吗?如果食物不产生变化,你还
能获得营养吗?少了变化,各种有益的事物还能成形吗?你难道没发现,你身上的变化对
宇宙本性而言,也同样是必要的吗?”
我的体悟:书中谈到关于生死的议题,对我造成很大影响。我们的肉体就像一件太空衣,
借给我们穿一段时间,时间到了就要还回去(死亡)。在还穿着太空衣的这段时间里面,
如何好好地运用,活出理想中的人生样貌,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同样的,“当下”是
我们能掌握且最重要的时刻,而不是纠结在以前的时光,或是担忧未来还没发生的时光。
当我们拥有这种认知“每一天都有可能死去”,我们更可能把握人生中可以发光发热的每
一分时刻。
6.在艰困的环境中保持平静
作者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力量和平静的思想。这与斯多葛主义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一脉相
承。以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人喜欢找个僻静之地隐居,像是乡间、海边、山林;你也不例外,你同样非常渴望在这
些地方定居。不过,这是凡夫俗子才会有的念头。其实,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想隐居
,就有能力隐居;因为,除了潜入灵魂深处,再没有更能让人心绪宁静、毫无牵挂的隐居
地了,尤其,当一个人浮现了这种念头,同时好好凝视这样的思绪,就能让自己瞬间进入
无比宁静的状态。”
“让自己像座海角一样,即使被浪花不断拍打,依旧能屹立不摇,驯服四周的狂潮。有人
说:“我不快乐,因为这事发生在我身上。”不是的,你应该要说:“这事虽然发生在我
身上,我还是很快乐,因为我撑下来了,而且完全不为此受苦。我既没被当下击溃,也不
为未来担忧。””
“事物本身无法触及灵魂,连一丝机会都无;事物也无法进入灵魂,更无法使灵魂转向或
移动,其实,灵魂单靠自己就能转向或移动了。当灵魂认定某个念头是适当的,便会以此
为据,将眼前的事物调整成自己需要的样貌。”
“所有美丽的事物,都是因自身而美丽,而且美丽的理由仅限于此,与是否获得赞美无关
。那么,事物就算受到称赞,也不会因此变好或变坏。”
“当你因为外在事物而痛苦,折磨你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对事物的评价。其实,你是
有能力立刻抛开这些评价的。”
“接受这个世界自然运行的样貌:“小黄瓜是苦的。” ── 那就丢掉吧。“这条路上有
荆棘。” ── 那就绕过去吧。这样做就够了,不需要补上一句:“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
东西?”这句话会被通情达理的人取笑,就像如果你走进木匠和鞋匠的工作室,指着地上
的木屑和碎皮料表示不满,对方也会嘲笑你。”
我的体悟:让我回想起神学家尼布尔的宁静祷文这段话:“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宁静,
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请赐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并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以
上这两者的不同。”绝大部分的外界事物,我们都毫无掌控的能力,若我们因此而感到快
乐或痛苦,那么必然是来自于我们心里对那件事物的诠释方式。也就是说,痛苦来自于我
们对事物的评价。只要当任何事物激起我的强烈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我就会试着思考
看看:“我还可以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往往会找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7.面对外界与人们的言语
作者强调了面对他人错误时保持自省和宽容的态度,也是斯多葛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以
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金句:
“当你指责别人忘恩负义时,请先反省自己。因为犯错的显然是你,你可能误认这样的人
会信守承诺,也可能在释出善意时并未付出全心全意,导致你的努力无法获得完整回报。
你既然都帮助了人,难道还别有所求?你已经做了顺应本性的事了,你还不满意吗?你还
想拿报酬吗?就好比眼睛为了观看而索酬,或是脚为了走路而索酬。这些部位生来就具备
某种目的,按照内在组织尽了本分之后,便成就了自己;因此,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善,只
要做了善事或用别的方式贡献社会,就相当于尽了本分,并且成就了自己。”
“又有人对我做了坏事吗?让他自己去烦恼吧。他有他自己的本性,行为也是他自己选择
的。我现在所拥有的,是宇宙本性希望我现在拥有的;我的本性现在要我做什么,我现在
就照着做。”
“不去注意别人的想法,似乎很少会让人郁郁寡欢;反之,不注意自己内心思绪的人,必
然过得闷闷不乐。”
“如果有人能指出我思想或言语上的缺失,而且能够说服我,我就会乐意改进;因为我追
求真理,真理是伤不了人的。有错却执迷不悟的人,才会让自己受伤。”
“值得你时时放在心上的事,其实就两件而已:首先请记得,事物不会与灵魂接触,因为
前者处于后者之外,始终不可动摇;人会惶惑不安,纯粹是受到内心想法左右。再来请记
得,眼前的万事万物说变就变,转瞬即逝,别忘了,你这一生目睹过的变化实在太多。宇
宙即变化,人生即念头。”
“我常觉得惊讶,每个人明明爱自己甚于爱别人,却总是把别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想法
重。”
我的体悟:我们常因为“别人”的作为而感到不开心,例如说我们觉得别人“应该”怎样
,对方却没有按照我们心中的“应该”来做的时候。真相是,这种导致我们不开心的事情
,往往跟我们内心的想法关联最大。只要我们把自己的本性顾好,其他的人事物,都不是
我们需要去担忧和困扰的。
后记:能够改变你一生的好书
哲学家皇帝之所以写下《沉思录》,是为了在人生中寻求自我慰藉,让自己能坦然面对死
亡。我们也透过这本书见证了他获得慰藉的方式,也就是不断回归个人核心理念:“相信
宇宙是井然有序的,人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也必须遵循无可撼动的宇宙秩序;神所做的
一切都归于善;人与人之间情同手足,必须彼此爱护、珍视,即使别人可能对自己造成伤
害,也要想办法帮对方变得更好。”
很多读者曾经跟我提问,像是:如何平静且客观地看待酸言酸语?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
动力前进?如何不受外界新闻和消息的干扰?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避免被别人情绪
勒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写在这本书里面了。这是一本不读不会怎样(人生没改变
),但是读了人生会非常不一样的书,我必须大力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