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连结:https://sdf000123000.pixnet.net/blog/post/574985536
人非圣贤孰人无过,何况圣贤也会犯错,而也许是因为教学目的,国文课本内的古人总是被打造成圣贤,一生有者洁高的志向,忧国忧民心系于社稷。
但,真的是如此吗!?
褪去被优化的一面,他们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有悲愤不满的愤慨抱怨,这才是真实的一面。而“崩坏国文”为我们一般大众揭开被课本所隐去的一面,或更正确来说,揭露这些圣贤凡人的一面,而这也才是真真实实的历史。
一件事,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安禄山做为这书最后一章节,有趣的句点。安史之乱,源于安禄山;唐朝盛世,终于安禄山。有趣在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得到了不同的答案。盛唐的落幕是因为安禄山造反,文人墨客乃至现在的课本对于安禄山的贬远大过褒。然而,国家没落冰冻三尺觉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造反也非一言两语能道尽,安禄山也许真的有要推翻李唐,但若没有机会如何反。退一万步来说,为什么他要反呢!一件事是个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只是安禄山为胡人,是被汉人所唾弃与瞧不起,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事实偏离了,更多的是不实与偏颇的渲染。
“崩坏国文”这书的魅力便在于此,是历史,是文学,是小说,每个故事都让人欲罢不能地一页接过一页。
如何面对失败
“如何面对失败。”,数十年的学习,学会伟人的坚持与努力,却忽略教导学生们面对失败的勇气与调适。唐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璀璨的篇章,无数文人墨客诞生于这时代,为唐代的强与盛更添色彩,而留下的诗文量更在千年后成为莘莘学子的梦魇(笑)。而这些华美旷世之作,更多是在作者得罪权贵后贬谪之作。课堂总是轻描淡写一句这是某某在哪里时所作,没有来龙去脉便要一个天真无忧的国高中生能懂其中人生酸苦与牢骚废文的意思。正常人未经社会砥砺沧桑的国高中生有时很难真正理解作者在其文章中牢骚(当然若为了考试还是有办法透过关键字得分,但一般情况
都是无法理解心境)。然而被列入课文之中的文章往往是作者人生低潮,柳宗元与白居易不就是如此。
当眼前一无所有,也没有世俗的矫情,与职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时,心,才有机会真的静下来。简单说,就是没事,也才有机会领略人生豁达之道理。柳宗元与白居易基本上是古代人眼中的人生胜利组,家世不差,在文章写作上更能引领洛阳纸贵,人生拿得如此好牌的人都无法一帆风顺了,一般人又何苦自寻烦恼呢!失败常有,而这些也都是悠悠人生路上的养分,坦然面对才能舒心。
天才都有坎坷之时,觉得他们一切都顺利,那是未看见他们疯狂努力时,加上世人只吹捧他成功光鲜一面,幸存者偏差就是如此。失败人生没人想看,因此市面都是成功人士,失败经历没人想听,因此演讲只会也成功的人。
但,失败不可怕,只要面对他。翟神,翟本乔曾分享过,风头投资总会问你失败过几次,失败在投资人眼里不可怕;反而是都没有失败才会让人担忧。
这书,于笔者而言,除了历史外,更是面对失败时的参考。也许,被社会磨去棱角,一些过往认为晦涩难懂的诗词如今看来也不在困难,反倒是一种无奈的抒发。笔者挺佩服元稹,贬谪后再回到权力中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与权力,彻底改变了自身做人处事,你可以说他八面玲珑,也可以说他巧言令色,过往的笔者会认为是后项,如今在看,其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元稹不过就是顺势而为。只是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人生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白居易到了晚年笔者相信他也定能明白,虽然没有飞黄腾达,却也含饴弄孙,偶尔酸酸老婆,幸福也挺简单的!笔者这段看了很久,感触深刻,爱你与你爱的人在身旁,其实也是很棒的人生!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