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闭嘴的艺术》少说一点话的人生,更美好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09-28 19:23:45
《闭嘴的艺术》读后心得:少说一点话的人生,更美好
以退为进的刻意沉默,让你趋吉避凶,家庭与事业如沐春风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uth-shut/
在一个愈来愈喧嚣的世界里,学会闭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社群媒体兴盛的时代,人们
渴望寻找一个能真正聆听、沉思和反思的空间。了解闭嘴的重要性,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
深远的意义。
这本书在说什么?
《闭嘴的艺术》的作者是美国记者丹.莱昂斯(Dan Lyons),他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和
编剧。他曾经帮《富比世》和《纽约时报》等知名刊物撰写文章,发表过许多关于科技产
业的深度报导。他承认自己是一个超级爱说话的人,可是他渐渐发觉,太爱说话不是一件
好事。
这个坏习惯对他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之外,他还因为说错话被踢出新创公司,损失了一
笔价值高达 800 万美元的股票选择权。因此,他想透过这本书传达:在这个到处都充斥
著资讯和噪音的时代,我们不只要学会闭嘴,更要学会真正的聆听,知道什么时候保持沉
默、什么时候说话,活出一个更平静却更加丰富的人生。
这本书分别探讨了一些该闭嘴的场景,像是在网络上、在职场上、在家庭生活中、在爱情
关系当中。读完之后我也发现,作者并不是要我们“一个字都不讲”的那种闭嘴和沉默,
而是少讲一点“不必要的话”,把精神放在那些“有必要的深度对话”当中。透过“少说
多听”的心态调整,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同理心和创造力,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
打破男女说话数量的迷思
书中提到一个统计数据的迷思,颠覆了我对男女说话数量的刻板印象。
肢体语言专家亚伦.皮斯(Allan Pease)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而这个统计数据被很多人
引用和流传。这个数据是,女性每天说出口的字大约是 20,000 个,而男性平均是 7000
个。乍听之下女性比男性还要多话,这好像很符合人们的刻板印象。但是,这个数据有一
个大问题,他计算的是包含了“脸部表情”和“手势”的沟通事件,而不是“口语字句”
。而且,这个数据并没有学术方面的论文佐证。
为了验证这个数据,亚利桑那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马希亚斯.梅尔(Matthias Mehl)进
行了一项实验,打破了这个谣传已久的迷思。
研究人员要求 396 名男女各半的大学生,每个人携带一种随身电子纪录器,这个装置会
录下携带者的声音,计算他们说话的文字数量。结果,过了几天之后,研究人员将统计的
数据进行了平均,发现无论是男性或女性,每个人每天说话的数量都落在 16,000 字左右
,而且其中说话最多的前三名都是男性。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的说话数量并没有显著的
差异,这项数据后来还被《科学人》杂志特别撰文介绍。
接下来,梅尔开始研究人们说话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些什么。他的研究将对话内容区分为胡
言乱语的“闲聊”,以及具有实质内容的“优质对话”。他发现:“花费更少时间胡言乱
语和进行闲聊,并花更多时间进行优质对话的人更快乐。”除此之外,他也开始探索优质
对话是否跟身体健康有关。透过实验,他发现了进行更好对话的人会有更健康的免疫系统

你或许会感到好奇,什么是“优质对话”呢?
梅尔认为,重点是在这场对话当中,我们能不能塞进一些“诚挚”?这里所谓的“诚挚”
指的是卸下面具,不要漠不关心地问对方“今天好吗?”,而是认真诚恳地问“说真的,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谈谈在学校发生的事、谈谈在工作遭遇的委屈、谈谈在专案上面获
得的突破。“优质对话的起点,只不过是多了些微的认真,加上些微的关怀。”
关于梅尔的一系列实验,也让我体会到一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斤斤计较说话数量的多寡,
也不需要掉进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说了什么”以及“怎么说的”。
对话的品质,才是导致美好生活的关键。
为什么男人爱插嘴又爱说教?
虽然透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男女说话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可是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圈、和以
前在工作时候的同事圈之间,都还是会听到那种男生下班回家之后,觉得工作已经很累了
不想说话,可是另一半的女生却很想一直讲话的情形。很奇怪的是,这种情形怎么跟实验
统计的不太一样呢?
接下来,在书中关于职场工作的章节,我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
关于职场上的说话表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实验和统计数据,结果发现,男性在工作场合
说的话不只比较多,而且更爱插嘴(特别是爱打断女性的说话),还很喜欢对别人说教。
而大部分的男性,对这种情况其实没有自知之明,都是等到被研究人员记录下来、录影下
来,才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上说的话原来这么多,行为举止竟然这么没有礼貌。
这种性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还导致了一种很扭曲的判断,那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踊跃
发言、偶尔会打断别人、事情讲得头头是道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女性,我们会负面地觉
得她的“意见很多”;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是男性,我们却很正面地觉得他“很有想
法”。
作者提醒男性读者,要认知到男性多半都内建了打断别人说话的体质,因为在演化的过程
当中,雄性动物要展现出强势的一面,说话要大声,气势要够强。可是在现代社会,一直
打断女性说话,反而会让女性降低对你的评价,对你说的话打折扣。他建议男性要把两个
人的对话当成是组队打篮球,要懂得传球和分享球权,而不是每一次都只想要自干。
作者也提醒女性读者,要勇敢面对这种现象,而不是默不吭声。当妳遇到男性又在打断妳
说话、抢夺发言权的时候,妳可以用一种正面的、专注于未来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不可
以让每个人先不被打断,快速把话先说完,这样子的会议肯定会更有效率。”相反地,不
要用情绪性或负面的表达方式(像是直接指责对方的错误),避免遭到不必要的社会性惩
罚。
回到我们个人身上,无论性别或职位高低,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该闭嘴,多一点
倾听;什么时候又该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有助于事情推进的观点。引用我最喜欢的一个沟
通诀窍:“最有说服力的人,倾听跟讲话一样多;问的问题与回答的问题一样多。”不知
道该不该说话的时候,只要记得先多一点倾听,多一点提问就对了。
闭上鸟嘴就是一种个人品牌
书中有一个章节谈的是在网络上面闭嘴,跟我自己是切身相关的话题。
作者提到,我们这个世代常被洗脑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必须拥有自我品牌”,也就是
大家常听到的“个人品牌”。这个观念鼓励我们勇敢发言、一直发言,最好是让全世界都
知道自己想说的话、想传达的观点。问题是,在这种不断试图在嘈杂声当中突围而出的行
为,大部分的人只是把噪音的背景音量往上调高而已。
因此,这个章节的标题“闭上鸟嘴就是一种个人品牌”在我的心中浮现出一个困惑:“对
于一个正在经营自媒体和个人品牌的创作者,如果闭上嘴巴不说话,那要怎样让更多人认
识自己呢?”
这个问题让我回想起一本我很喜欢的书《WOL大声工作法》,那本书告诉我们要勇敢地“
公开分享”自己工作上一切的过程和结果。就像书名所说的,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大声说
出来”。那么这个观念,是不是跟“闭嘴”这件事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呢?
我仔细思考和对照之后发现,这两本书的观念其实并没有冲突。
《闭嘴的艺术》强调的是:“要以能够身处安静的能力和实际的成就去建立品牌,对自己
的能力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在社群媒体上到处奔波、拼命地自
吹自擂寻求关注,同样也会被人看见。”我认为这里关键字在于“自己的能力”,也就是
自己的专业领域。
而另一本《WOL大声工作法》强调的是:“公开分享自己的工内容、正在做或学习的事情
,建立人脉圈,让同一个人脉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馈,形成正向循环的一种工作
方法。大声说出来不是为了追求人气、出名或炫耀,而是为了助人。你贡献一己之长,以
对别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来发挥潜能。”我认为这里关键字在于“贡献一己之长”,谈的
同样是自己的专业领域。
总结这两本书的描述,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要大声说出来的是那些“自己关注的
专业领域”,而对于那些跟这个领域没有关联的时事、新闻和事件,我们大可闭上自己的
鸟嘴,不需要发表任何评论或意见。
就像是巴菲特只投资他自己的能力圈所及、他能够彻底弄懂的产业和公司,我们个人也要
以能力圈为核心来组织知识和发表内容。因此,我会把这一段的标题前面加上一小句话,
变成“(对不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闭上鸟嘴就是一种个人品牌”。
后记:不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
整体而言,我在读《闭嘴的艺术》的时候,对于大部分的章节是感到认同的,毕竟我本来
就是一个平常话很少的人。但是在某些章节,像是谈到经营个人品牌和社群媒体的部分,
就带给我一些不同的省思。有些读者会私讯希望我多谈论一些时事,对某些事件发表一些
个人看法,我很开心听到有这样的需求,但是我想我仍然有保持不发表意见的权利。
我认为,适合公开发表的内容有两种。第一种是我们“既有的专业领域”,当我们对于某
个领域本来就有深入的了解,能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一件事情,我们就有发表看法的必要性
,因为这能促进大众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第二种是我们“正在学习的领域”,当我们把
学习的过程和经验分享出来,可以帮助其他人少走冤枉路,也有可能促进其他人的好奇心
。这种类型的内容,我们不需要是专家,而是把自己当成学生,只是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
所学而已(p.s. 如果你的个人品牌就是时事评论,那你可以完全忽略我的看法)。
也因此,对于那些“既不是我们的专业领域,也不是我们感兴趣想学习的领域”的事情,
我们大可闭上自己的鸟嘴,因为说太多除了会显示自己的肤浅无知,还显示了自己缺乏全
心投入的专业领域。只要退一步想,就会知道一个有生活重心的人,不会有时间蹉跎在那
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该做的,是尊重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的人的意见,让专业的人产生
具有专业素养讨论和对话。
最后,我也想起被誉为“哲学家皇帝”的马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曾说过的一
句话:“我们有权利对事物不发表任何意见,更有权利使我们的灵魂不受骚扰;因为事物
本身并没有迫使我们形成判断的天然能力。”我相信,其实我们不需要对大多数事情发表
意见,这样才更有心力把时间投入到少数且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作者: J7565J (蓝光)   2023-09-28 22:06:00
感谢分享
作者: cyora (小鸣)   2023-09-29 16:15:00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3-09-30 16:03:00
感谢导读推荐
作者: Consun   2023-10-06 16:20:00
感谢分享
作者: HaiirotoAo   2023-10-06 20:29:00
像比较利益或机会成本的感觉 专注于某个擅长的领域对人对己都会更好
作者: r5252 (邱于玥心灵塔罗)   2023-10-18 00:55: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