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硅谷创投启示录

楼主: joowei (瓜g)   2023-05-07 21:26:47
网志图文版:
https://reurl.cc/vkMOmk
书本简介:
硅谷创投启示录
一场由离经叛道的金融家所发起的疯狂投资游戏,如何彻底颠覆你我的生活、工作与娱乐
方式
作者:Sebastain Mallaby
推荐指数:☆ ☆ ☆ ☆ ☆
前言
这本书是经由PTT乡民在彼得提尔传的留言推荐的,也确实颠覆了我对科技业以及创投公
司的了解,这其中的历史更是高潮迭起也含有丰富的经验以及教训可以让我们大家去思考
并学习,从最早的八叛徒和快捷半导体到前期的升阳电脑以及Genentech,中期的Google
、脸书,近期的Uber以及Wework,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的市场生态以及创投企业在这
个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很多转变其实都是很多因素包含像政府政策的改变、资金的流向以
及群体的意识等等所造成的,这本书也详实的介绍了知名创投公司像凯鹏华盈、Accel、
红杉资本等是如何操作他们的投资,看完的感觉与其说他是一本商管书籍、不如说他更像
一本故事书,并多角度的解释了资本主义。
创投在做什么以及它的历史
好,所以说创投它到底在做什么?它又是怎么运作的呢?我们就先从一些简单的原理讲起
,我们所在的环境其实就是一个很大型的“市场”,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交易,而现代社会
发展出来的“企业”正是为了要满足这些交易所成立的产物,企业借由管理者管理自行研
发的产品并提供到市场上去进行贩售,而创投企业就有点像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催化剂”
,它提供企业必要的资金,使其有能力加速完成它的目标并成功进入市场,而获得的回报
包含像是股份、选择权等等。
而创投的历史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会有这样的催化剂最早除了因为芯片产业的发展,也
要归功于美国政策的转换,包含对于退休金的控管以及投资税率的调降,这样的转变让有
资金的金融家更有胆量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投资,而在1970年代就以芯片产业为重,在那
时,创业家有的是梦想但资金来源少得可怜,因此这个时期的创办人被创投家压得死死的
,在进行投资时,创投家的要求可能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股份,甚至可以用一个固定的价格
把所有权在上市股价飙涨之后全买下,这个时期是所谓的求大于多。
随着越来越多投资人看到这个现象,并且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创办人渐渐的也握有更多
筹码来进行讨价还价了,但在一开始的想法还是,谁给钱谁就是老大,因此这段时期的创
投家比较多在做的事情是,借由逐步募资的方式来协助创业家消除他们的炙热风险(企业
在市场上会遇到的最大难题),除此之外在必要时期会动用自己的投票权来找外部执行长
取代原有的创办人来治理公司,虽然这一时期创投家还是握有大部分实权,但也渐渐的从
横行罢道的资金提供者转变成像导师一般的角色。
再来就是黄金Google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拥有好点子跟技术的创办人就可以
去“选择”他们希望的资金来源,Google就是这样,他们基本上就是抱持着“不要就拉倒
的”心态去寻找投资人,对于股份以及投票权的让步也非常强硬,虽然最终还是愿意由创
投企业找来一位外部执行长,但Larry Page跟Sergey Brin对公司的影响力远大于前期的
创业家们,此时的创办人变强势了!
到这边的故事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脸书以及Peter Thiel的创业家独大时期,脸书执行长M
ark Zuckerberg戏弄红杉资本显示了创办人的傲慢,Peter Thiel的创办人基金完全不干
预创办人更树立了投资人应该全权尊重创办人的典范,其中也包含了像是软银的孙正义投
入巨额资金只求企业更快更大的策略,也有像Y Combinator这种提供小额资金并提供创办
人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交流并成长的创投,而这个时期就是所谓的“供过于求”。
但这种现象也产生了问题,作者以Uber以及Wework的创办人为例,也举了像Theranos这种
欺骗社会的企业,这段时期因为资金多到不行导致创办人纵使有天纵英才的点子也会因为
他骄傲自满的个性而破坏了公司,因为有太多的私有资金,创办人不急着上市公司来筹措
,借由不断私募基金来稳固创办人在公司的地位造就了Uber以及Wework创办人的崩坏,这
也是为何红杉资本以及软银逐渐意识到,光投入资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想办法发
挥监督的作用达到平衡也是创投家应该做的。
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创投业之所以会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可观的报酬率,上面提到的几家公司获得的报酬率
往往都是好几十倍,金额也都达到好几千万甚至好几亿美金,除了对市场以及技术的了解
,这些创投家也非常看重创办人的个性,但他们大都遵守着一个定律,“乘幂定律”,少
数几家最成功的投资将创造最高的投报率,这也是为什么创投家会不断挖宝投资,因为即
使错了99家,但只要压到下一个Google你就可以回本赚大钱,我很喜欢作者对创投家个性
的阐述:
“传统社会科学家有纪律的调校不是望远镜、而是眼罩。根据过去的资料来推测未来只适
用于没有发生意外的情况,但如果明天只是今天的延伸,那又何必预测?真正重要的改革
是为发明家创造财富、使劳工感到焦虑,或是扰乱地缘政治平衡”
创投家的发展促成了现在的繁荣但我们也看到供需平衡的重要性,以前的创办人被创投资
金压得很死导致了不公平的交易,现在的创办人骄傲自纵缺乏适度的管教,作者认为最能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进行上市,由一般投资人来进行监督的工作,但我自己认为上市
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还是要达到一个供需平衡的市场,问题才能慢慢解决。
另一个是群聚效应的作用,一家新创之所以可以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往往是借由松散的外
部连结达成的,红杉资本所投资的新创、凯鹏华盈也想参一脚,当这两家最知名的创投都
投入了,其他所有人也都会一窝蜂想加入,这也是为何最后创办人都可以比较自满的原因
之一,只要你得到一家够知名的公司或者人背书,你就不怕没资金。
总结
再次强调这本书的可看性,如果你想了解硅谷、想了解创投、想了解这些“独角兽企业”
,这本书绝对适合你,但不免俗的谈到科技新创就也会谈到中国,其实撇开政治因素不看
,中国所有的企业像是腾讯、微信、阿里巴巴、小米、滴滴打车什么的根本就是美国独角
兽企业的翻版,他们把美国创投的公式完整的复制过去并想借由更多的人口来创造更大的
市场,完美地打造山寨版让我觉得无话可说,但随着资讯的流通、网络的无远弗届,模仿
速度除了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一定也会更加快速。
但模仿的同时,我喜欢作者提到的一个创投家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在资助企业进行闪电扩
张的同时,请牢记在心是否为资助着他所做的科技创新,还是只是在进行所谓的科技融资
来打压市场?我举例来说好了,Uber的叫车服务确实真的满好用的,对我来说,比起拦计
程车、我会偏好用Uber来叫车,这是因为他在“技术上”,不论是自动配对、追踪路线、
即时知道价格等都做得比传统出租车好,但若是有一家假设叫“瓜居叫车”的公司好了,
技术上没什么特别,但因为拥有大量资金,而为了抢占市场所以进行大量削价策略来赶跑
对手,这对市场而言是健康的吗?创投所注入的活力与资金真的在影响你我的生活。
作者: weimr (小胖)   2023-05-08 00:00:00
作者: maybehsin (Maymay)   2023-05-08 10:36:00
作者: mapabeyb (╮(﹀_﹀")╭)   2023-05-08 13:32:00
推观察创投模式的变化也很有趣,从买下有实绩的公司、创投家亲自参与经营,再到只给钱完全不过问的天使投资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3-05-08 15:52:00
谢谢导读推荐
作者: fickle85 (PV=nRT)   2023-05-08 19:10:00
有兴趣,谢谢推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