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2022-12-23 05:46:42大致上说明一下怎么拆分好了。
先说定价与通路拆分的比例:
纸书给经销的价格大概是定价的50-55%。
这是正常比例,有些通路直往或者谈折扣案型都先不算。
电子书就是Apple给得最高,70%。
台湾早年政府补助没算成本,一堆电子书商跟着这么给,但其实不合比例。
现在大多数的平台都给60%,早期Google Play Books最低,52%,但也调高了。
当然这是在不打折或常态打折的情形之下,若有折扣活动就是两边都少拿居多。
差别在于成本。
版税的话一般纸书在定价的7~12%之间,卖得越多越高。
电子书看契约,翻译书各有不同,有些要实收的%,有些要的比印刷书高,但不会高到哪去。
只是两方一起出的话,书的成本都会算到纸书上:
翻译费
封面设计
内页排版
印刷装订
这些是硬成本,尤其是印刷装订的费用。
前两项应该是要摊到两边的啦。
电子书的话,制作成本很低啊。
我个人接出版社案,一本五千元算很贵了,复杂一点的书会收到一万,但其实也没多高。
不过很多出版社根本不出成本,有些拆帐让个几%,有些给一周独家或者用行销交换,总之丢给平台去转制免额外成本。
从单册来看的话,其实成本一开始都出去了,电子书和纸书拿到的钱差不多,电子书成本还低很多,当然会希望多卖几本。
但是有很多大人的事情。
出版社大多没有很好的数字管理经验,所以纸书与电子书的数字分开的话。就会让人觉得电子书抢了纸书的销售。有时电子书与纸书分属不同部门,就更容易翻脸了。
另外是退书的问题,尽管现在以书养书的状况少见,但要是一本书电子卖太好,纸书时间一到退回来也让人很头痛。
还有纸书都是上市以后销量拉高一路往下,电子书多是慢慢卖,自然不希望电子书影响一开始的销量。
最理想的状态是:首刷完卖,剩下请买电子书,想要增刷请透过订书累积定量才加印。
但说真的啦,这业界数字乱七八糟,作者收到的版税报告都可能有作帐不给付的状态了。
要做到上面那状态,就得通路到库存物流金流资讯流都顺畅才行,台湾大概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