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对投资理财的书籍没有太大兴趣,前阵子读到这本难得有对到胃口。作者以心理学
的角度去解释各种人类消费行为,完全不艰深,也很有趣~整理完重点后分享给大家!
图文并茂版
脸书:https://reurl.cc/DXlQ8O
IG:https://reurl.cc/7jdvW9
金钱心理学:打破你对金钱的迷思,学会聪明花费
【推荐你读这本书,如果你总觉得...】
1. 我明明没有乱花钱,为什么每到月底总是吃土?
2. 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我该怎么管住我花钱的小手手!
3. 我出去玩会找可以免费停车的地方、买东西会挑正在特价的商品,赚到了~
【我学到的3件事】
1. 我听过有人会把存款分成不同种类的“花费袋”,这是理财的好方法吗?
将存款进行“分类”,部分拿去投资、部分拿去缴房租水电、部分拿去玩乐…不少人使用
这种“心理帐户”理财法,好处是可将花费依特定比例分配,有意识地花钱。但是心理帐
户具有“可塑”的特性,例如到了月底,你的“餐费帐户”已经快要见底,但你今天终于
结束忙碌的一天,想吃点好料的,于是你开始觉得这笔钱应该也可以算是“享乐帐户”的
责任,你因此从别的帐户提领这笔吃饭费用。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心理帐户容易让人忘记“钱就是钱”。假设到了月底,你的享乐帐户
还剩不少钱,这会促使你去增加一笔原本没打算做的享乐消费,而忽略了这笔钱的机会成
本—其实这笔钱不是只能花在享乐。
2. 我平常的消费习惯,真的是“不理性”的吗?
这里的“理性消费”指的是以商品“本身的价值”去评估该付多少钱去购买它,有趣的是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轻易影响人们判断价值的因素:
#1 定锚效应
先把原价订高一点,让人提高对产品的价值认知,再以特价去贩售,让消费者觉得不买可
惜。
#2 敝帚自珍效应
这是一种认知偏误,对自己选择或是参与其中的东西感觉会特别良好,行为经济学上最常
讲的就是IKEA的例子(现在甚至有了“IKEA效应”),IKEA大部分的家具都需要用户自行
DIY组装,这个过程会让消费者在潜意识中提高商品价值,IKEA的商品也因此备受大众喜
爱。
#3 情绪
(1) 公平性:
人们常会过度放大“费力程度”所带来的价值,举例来说,有天你忘记带钥匙出门,比起
花1分钟就把门打开的锁匠,人们通常较心甘情愿付钱给花了1小时好不容易才把锁打开的
锁匠。但明明花1分钟就开门的锁匠,技术更高超,不但解决你无法进门的困扰,还替你
节省了将近1小时,明显才是价值较高的服务。
(2) 免费:
当你看到有东西是“免费”时,就要特别小心了!免费背后的目的通常是“吸引注意力”
,并让你愿意花更多。例如赌场提供免费停车位、免费食物及酒水,都是要让人感觉“赚
到了”,因而愿意花更多钱在赌博上。
(3) 付钱时间点:
仔细想想,当你买了瓶高级红酒打算今晚享受,你会认为这是“消费”,但如果是预计放
到明年再喝,你会视这笔消费为“投资”;先花一大笔钱买车,你会觉得之后可以“免费
”去想去的地方,但如果是出发当天租车或搭出租车,你会觉得是“花钱”去想去的地方
。
(4) 期望:
过去体验、品牌、动作场景(红酒放在红酒杯或马克杯里喝)、仪式、声誉、消费词汇(
法式餐厅在上菜时钜细靡遗介绍每道料理的原料、烹调方式、背后的故事)等都会影响你
对商品价值的评估。
3. 我该怎么训练自己理性花钱、增加储蓄呢?
此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大家都知道,就是“增强自制力”,但是说的容易、做的难呀!
别紧张,本书有提供一些可执行的方法:
#1 暂停
很简单,只要在花钱之前暂停一下,多思考1分钟,就有机会让你再理性一点。
#2 和未来的自己建立连结
人们很难为了未来不明确的人事物,去克制当下花钱的快感。因此本书提到一个有趣的方
法,可以利用滤镜模拟自己10年后的样子,和照片中的自己对话,与他建立关系,这样会
让你较容易为了眼前这个人着想,而多存点钱。
#3 具体化储蓄目标
与其说“3年后我要存到300万元”,应该改成“115年1月1日我的总资产要达到300万元”
。
#4 尤里西斯(Ulysses)约定
为了抗拒诱惑,趁现在头脑有理性时,先为未来的自己设下花钱的阻碍。例如规定自己不
使用信用卡、将某笔储蓄设定指定用途(研究显示将储蓄金写上孩子姓名,最不容易不小
心被花掉)。
#5 维持现状偏见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人类倾向维持现况的“惰性”来存钱,例如设定发薪日当天自动拨一笔
储蓄金到另一个户头,过一阵子习惯这个存钱模式后,便不需要每个月重新思考要存多少
钱。
#6 展现存钱价值、替代性奖酬
用可见的方式激励自己,例如在客厅放一个存款进度表,并在达成阶段性目标时给自己一
点小奖励!
【延伸思考的1件事】
1. 拼命加班就是认真负责的好员工?
本书提到人们容易受“费力程度”影响价值评估,因此有许多商品广告,钜细靡遗描述产
品制作过程,把每个小步骤都放大说明,表现出商品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制作出来的,让消
费者愿意花钱购买。
这让我联想到职场上的“加班文化”:A员工每天准时下班,B员工每天加班到三更半夜,
但A员工的生产力是B员工的2倍。在评等工作绩效时,还是有不少主管会为了体恤B员工的
辛劳,而给予较高的评价。我真的觉得这种塑造加班风气的评判方式很莫名其妙!也曾深
受其苦...(一切尽在不言中,哭)
【关于本书我还想告诉你】
1. 本书里有许多案例故事,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会让我心甘情愿掏钱出来购买东西的情
境,早就被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们彻底研究了一番,而商人们很有可能也明白并利用
著这些技巧,蒙蔽消费者的理性脑~
2. 本书点出我们的消费决定受到那些事情影响,但没有明确点出受影响是好是坏,毕竟
不一定要100%理性花钱才是正确的,照顾人们感性的那面同样也很重要,虽然“感觉”难
以估价,但我相信一定要价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