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滔天洪水》一战后对国际秩序重建的尝试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2-11-08 09:22:33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8454800
第一次听到亚当‧图泽(Adam Tooze)这个名字,是我在找一些关于纳粹德国的经济史的书
时发现的,他写了一本《The Wages of Destruction: 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the Nazi Economy》,不过由于英文不好,传闻的简体中文版又没下落,只好作罢。结果
,没多久八旗就出了他写的《崩盘》跟简体的《滔天洪水》,后者,也就是今天我想讨论
的主题。一开始,我犹豫着是要全买还是先挑一本(不便宜啊),上网看了前者的评论,加
上讲的主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感觉比较没那么浓厚兴趣,于是挑了后者。
本书的副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已经很清楚讲明了主旨:自维也纳会
议以来,不列颠和平的终结。不过,其实巴黎和会并没有真正的重建秩序,它只是“一纸
停战协议”,为何会如此?为什么在经历过四年的大战后,人们依然无法真正恢复国际秩
序?本书要叙述的就是这过程与原因。
我直接先讲简评好了。亚当‧图泽的文笔不差,可是他的写法需要读者有充足的背景知识
来应付。作者在每一章开始会简单的提要一下,然后就展开他的叙事,有时是东拉西扯一
堆,看起来会茫无重点,如果你对图泽说的事情没概念,就完全看不懂了。简单来说,作
者默认自己作品面向的,不是一般的读者。我在查《崩盘》的评论时,发现最多的抱怨就
是“看不懂”,现在我一点都不意外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对图泽作品的负评,只是
说,它不适合当入门读物。
近三百年来,世界秩序急剧变动了四次,1918、1945、1989跟2022(没错,如今的当下是)
,每次的原因都跟“霸主”宝座有关。两次大战之后的秩序调整其实可以视为一个连续,
因为它之所以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发生了两次,只是因为前一次的变更没有完成所致。1918
年,大英帝国尽管看似赢得了世界大战,但其实它的庞大家产都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
伦敦金融若非华尔街伸出援手,可能早在前一年就濒临破产,至于法国、意大利就更不用
说,早就在靠盟友输血度日了。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奢侈至极,不只让两个占领大半地球的
老牌帝国摇摇欲坠,也让好几顶皇冠堕地,宝座易主。战前有一位英国作家安吉尔
(Norman Angell)出版了一本《大幻觉》,内容是说以当时的欧洲列强在金融贸易上的紧
密关系,是不可能也不该打仗,一旦不小心擦枪走火,必然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根本
是无利可图的行为。他的这番预言只对了一半:预言后果的那部分。战争的影响没有随着
砲火的停歇而结束,战后的经济重建才是更让各国主管财务的官员失眠的绝大难题,也是
战后秩序难以恢复的关键原因之一。
1917年下半叶,各主要参战国都已经打的筋疲力尽,美国总统威尔逊,这位著名的理想主
义者,带着一个“没有胜利者的和平”的倡议,希望各国坐下来讨论停战,结束这场闹剧
。然而,他面临的难题是,如果各国就这样收手不打,它们该怎么向人民交代过去三年付
出的代价所为何来?而这些已经造成的牺牲跟损失,又该由谁买单?
这两大政治跟经济上的难题,就是造成战后秩序难以重建的关键原因。尽管战胜国把这些
都强加在德国身上并不让人意外,但这就为之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特别是那庞大的战争
赔款,更让日耳曼人有一种被殖民的羞辱感,同时也拖垮了其经济复苏,连带影响欧洲乃
至世界。战后两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跟德国以及债务息息相关,也是因此,才让各国不
是在政治上变的虚弱无力,就陷入极端份子的掌控之中。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说,没有经济
大萧条,没有希特勒。
但是,如果因此苛责英、法两国愚蠢,又是过于无视历史背景。前面说过,堂堂大英为了
打这场仗,已经搞得几近破产。他们在战争期间,为了让个自治领出钱出力,让渡了许多
权利,帝国也开始出现崩塌的迹象。(劳合‧乔治提出了联邦制的计划,但没有成功) 最
明显的征兆,就是伦敦居然接受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吨位数只跟美国平起平坐
,要知道他们以前可是要求“两强标准”啊。
法国人更惨,国土被破坏,财政上负债累累,他们怨气冲天的企图要肢解德国,一来是想
要拿鲁尔等重工业区当战后赔偿,二来是避免这个恶邻居再次崛起来报仇。不过这个提案
太过激进,被惊骇不已的英美给否决了。(不过作者说,现在的欧盟创始成员,战后西德
总理艾德诺当时就曾提议让莱茵河区域成为“自治区”,一来避免法国并吞,二来可以反
过来经济合作;法方的莫内也在当时意识到了欧洲的未来在于合作而不是对抗。不过两位
当时都还人微言轻,要发挥作用还要多等数十年) 法国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钜额赔偿
,跟自己在中欧搞个小包围圈来对付德国,但在国内的政争跟财政上的虚弱下,这些都在
未来被证明无法长久。
18年,德军开始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国内的议和派终于占了上风。社民党议员们主张向美
国而不是英法是有道理的,后两国都是坚决要打到柏林才罢休。(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是对
的,因为鲁登道夫等军方一直在散播“背后捅一刀”的谣言,这在未来二十年内一直影响
德国人民,它们始终相信自己国家没有真的战败) 但威尔逊以德皇退位以及民主化为条件
接受了谈判,迫使另外两国也不得不同意。这位总统对柏林来说确实是个机运,如前所述
,他曾在前一年提出了“没有胜利者的和平”,确实一度让各国政要一度动摇,认真的考
虑。但就在此时战局急转,没多久,俄国发生革命,德皇决定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并引发著
名的齐默尔电报激怒美国,终于让此提案彻底死亡。作者在内文中就感慨若非命运如此,
是否威尔逊有机会成功,欧洲史是否就此改写?
如果拿对二战时的印象来看待一战时的美国,那就大错特错了。1917年的美国,流水线生
产还没有普及,工业潜力还只是潜力,军队也是多年没打仗的菜鸟,人们虽然畏惧,但要
真正产生影响还需要时间。在世界秩序上也是。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就有学者预言美国跟
俄国将主宰地球,考虑到这两国的疆域、人口跟资源,这并不令人意外。但是,在那个时
间点,美国还没准备好,俄国刚革命成为苏维埃,还在为了求生挣扎。威尔逊尽管带着理
想:“民族自决”跟“十四点和平原则”,但这些都在现实中逐渐被摧毁,沦为笑柄。例
如所谓的民族自决,以日后造成大风波的苏台德,那边确实住满了德裔,但各国出于私利
,却直接将之划归捷克斯洛伐克(虽说该国在自由主义的总统带领下对待多元族裔是广受
好评的)。连劳合‧乔治都承认:“这根本埋了满满的战争导火线!”然后,日本人在国
际联盟宪章提议加入“各民族平等”,结果遭到英国强烈反对,最后退而求其次到“善待
国民”都被拒绝。我想那时候日本菁英应该看透白种人的伪善而彻底失望了吧,这或许就
是他们在后来逐渐蔑视国联跟主张亚洲人自决的理由。扯远了,反正,威尔逊对世界秩序
的计画,基本上是破产了,而他的国民对于接管这个世界还没有心理准备。然而,英、法
等老牌列强也有心无力,这就是二、三零年代世界秩序的真实写照。
作者整本书最让我诧异的是他对列宁的评价。众所周知,列宁是接受德国援助回国革命,
当然,对方也没安什么好心。柏林的期盼成功了,苏维埃革命终结了民主政府,也引起了
更大的骚动与混乱,让俄国退出战争。由于列宁相信德国会赢得这场大战,掌权的他不仅
割让了大片土地,甚至不惜让俄国成为经济殖民地。(这点倒让我想起了一位叫做孙文的
似乎也干过差不多的事情) 幸好德国最终落败了,列宁逃过了可能的“俄奸”骂名。然后
,随着战后的各种不满的爆发,西欧掀起了共产革命的骚动,而俄共也在亚洲各地搧风点
火,苏联红军把波兰推回了边境,一时间大有1848年的气势。不过这场风波来的快去的也
快,随着经济困境稍微缓解,各国政府也腾出手来对付革命,就逐渐被压下去;而红军自
己也成毕苏斯基手下败将,无奈的和谈,列宁、托洛斯基到史达林便逐渐的由“国际共产
主义”,转向“一国的社会主义”了。
日本跟意大利是对这个战后秩序失望的。前者是名符其实的一战“胜利者”,没被砲火波
及,经济因趁虚而入在国际市场海捞了一票而欣欣向荣,因此开启了大正民主的浪潮。那
段期间的东京是由一群亲西方的政客执政,积极的加入这个新秩序,它们响应了国际联盟
,也同意了华盛顿海军公约的限制。但英、美、法等国在“民族自决”跟面对经济危机时
的一些伪善面如贸易壁垒等,让日本人感到失望与不安,这使得极端分子军人的许多诉求
变的铿锵有力。意大利也一样,且不管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表现如何,但当在和会上众多
诉求遭到忽视时,罗马的反应是失望与愤怒的,墨索里尼的上位显然不那么让人意外。
结论,作者虽然说得有些隐晦,但他明显认为:“蛇无头不行”,国际秩序要能稳定和平
,还是需要有大国来维系。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明显能够扮演这个角色的是美国,但
它们还没做好准备。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不仅被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嗤之以鼻,在国内也不
受青睐。山姆大叔们还谨记着开国先辈的教诲“不要淌欧洲人的混水”,决定转身回孤立
主义。然而,即便不想管国际事务,但经贸的联系却也让他们早就难以置身事外。或许时
代在等一个人,罗斯福与他的“新政”改变了美国,进而左右了世界。这位美国任期最长
的总统,带着他的现实主义观重整世界秩序。尽管他未能看到这一切的降临,但至少其后
辈某种程度上都是延续著这份遗产前行。冷战时人们垄罩在核威胁之中,但至少都还在
1945年以后奠定的一些对国际秩序的新观念中前行,联合国也比国际联盟相对成功。由强
权主导是否是维持国际秩序的好方法,这似乎还无法肯定。
作者: alexrules (汤德宗之友)   2022-11-08 16:49:00
推推!另外不推八旗和简体崩盘,可以参考:shorturl.at/hHLRV 有翻译比较讨论崩盘之后 Tooze 就很红了,英美很多学生迷上他的经济史观,人称 Tooze boys好奇的话可以订阅他的免费电子报,产量极大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2-11-09 00:17:00
谢谢
作者: zxbnm (gr)   2022-11-09 09:13:00
好文推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2-11-09 09:47:00
作者: AS2000 (Sid)   2022-11-17 03:29:00
推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