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逆思维》颠覆常规突破盲点的思考方式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10-05 08:50:28
《逆思维》读后心得:颠覆常规突破盲点的思考方式
华顿商学院最具影响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点的全局思考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again/
你知道吗?“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是“错”的。如果我们把青蛙丢进滚烫的锅里,牠会
严重烫伤,不一定逃得掉;如果把青蛙放在慢慢煮沸的锅里,当水温开始升到热得难受时
,牠会立刻跳出去。我们一直以为青蛙没有领悟到眼前的危险,结果缺乏质疑精神和重新
思考能力的,反而是我们自己。
这本书在说什么?
《逆思维》的作者是华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聘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在他
的学术生涯当中,他发现人们习惯用最舒适的方式来思考,很少去怀疑或挑战自己的信念
,导致坚持己见、自以为聪明、离不开同温层的情形不断发生。在这本书中,他想告诉我
们“重新思考”的方法和重要性。
这本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谈我们“个人”如何重新思考,我们必须具备科学家的
思考精神、区分清楚信心和自傲的差别,以及拥抱建设性的冲突。第二的部分谈“人际”
之间重新思考,我们要如何和别人进行一场良好的辩论,如何透过正确的聆听来促成别人
的改变。第三部分谈“集体”重新思考的方式,消除意见极端对立来达成对话,扭转僵化
的教育和职场文化。
这是一本富有大量故事和科学实证的扎实著作,让我们了解从自己到他人,从他人到群体
,从群体到社会,该如何透过重新思考的方式,找出更好的平衡点,解开彼此的成见和枷
锁,引发更好的思考和讨论品质。
|强大的领导者和他们的批评者交手,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软弱的领导者将批评者消音,
|让自己变得更微弱。
思考的四种职业心态
作者指出一般人在“思考”和“谈话”的时候,会进入三种职业心态:传教士、检察官、
政治人物。
当我们的深信不疑的信念处于危险当中,我们会进入“传教士”模式:我们会向别人布道
,保护并宣扬我们自己的理想。
当我们在别人的论点当中看到瑕疵时,我们会进入“检察官”模式:我们列举出一堆理由
来证明别人是错的,并且期望自己可以打赢这个案子。
当我们在寻求赢得群众支持时,会转换到“政治人物”模式:我们会试着争取到选民的认
同,到处游说别人支持自己的政治理念。
这三种思考模式的风险在于,我们深深相信自己的信念,宣扬我们是对的、控诉那些错了
的人,并以政治行动争取其他人的支持,以至于我们根本忘了重新思考自己的观点。
作者则建议,我们可以采取第四种职业心态来进行思考和讨论,也就是“科学家”的心态

科学家会进行实验、测试假设、验证资讯、发掘知识。当我们进入科学家的思考模式,我
们会拒绝让自己的理念变成意识形态。我们不会从答案或解决方案开始,而是跟随问题的
带领。我们不会依照直觉来大肆宣导,而是接受证据的教导。我们不会只是对他人的主张
抱持着怀疑,而是勇于反对自己的论点。
我认为,采取“科学家做实验”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用来应对真实世界的层面,也可以
用来应对心灵层面。我想起之前在《转念的力量》读后心得写下“转念很像科学实验”的
感悟。我们原本的念头是“假设”,然后我们要提出问题去“质疑”这个假设。我们设计
出两种不同假设,我们面对两种假设的不同感受,就是我们的“实验资料”。最后我们去
“验证”哪一种假设才是真的、才是我们想要的。只是这个实验是在我们的头脑里面进行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科学家”这个职业,但我们可以用科学家的态度来重新思考。我们要
探寻的是自己为什么“有可能错误”,而不是我们“一定正确”的理由。就像学习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确认我们的旧信念,而是让我们的信念有所进化和发展。
实验精神的好处
谈到实验精神的好处,我对书中一个案例有很深刻的印象。
一群创业者参加了一个企业家精神训练计画。在四个月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建立企业策略
、访谈顾客、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制作出原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被随机分
配到“科学思考组”或控制组。
两组接受的训练完全相同,只不过有“科学思考组”的创业家受到鼓励,要他们透过科学
家角度来检视自己新创的企业。从这个观点来看,他们的策略是一个“理论”,顾客访谈
帮助他们建立“假设”,而他们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及原型是用来测试这些假设的“实验”
。他们必须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做出下一个决定。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控制组的新创企业平均获利不到三百美元。而科学思考组的新创企业
平均获利超过一万两千美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控制组的企业家倾向于坚守原
本的策略及产品,他们宣扬过往决定的成效、揪出替代方案的缺点,并且迎合那些支持现
存方向的人。相较之下,像科学家思考的那组企业家,改变策略的频率比平时多出一倍,
因为当他们的假设并未受到实际数据的支持,他们就知道该重新思考商业模式了。
综合上面提到的两个重点,我发现两个很有趣的现象。有科学精神的企业家,比较不会被
自己原本相信的策略给绑架,他们愿意依照事实和数据来发展新的念头。而拥有高情商、
懂得转念的人,也不会被自己心中冒出的第一个感觉给绑架,而是透过质疑、实验和验证
,找出转念之后更理性的选择。
如同作者所说的:“智慧的象征是,避免相信进入你心中的每个念头。情绪智商的标记是
,避免内化进入你心里的每种感觉。”无论在理性或感性的层面,我们都可以透过重新思
考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情商。
谨慎看待极端的陈述
关于“情绪商数”(EQ),我们常会听到两极化的说法。一派人说 EQ 很重要,另一派人
说 EQ 一点也不重要。而作者透过科学证据显示,真相往往不会这么极端。
在一个极端是 EQ 的创始人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他让这个概念变得普及
。他宣扬对一个人的表现来说,EQ 比 IQ 更重要,而且职场领导有九成的功劳是因为
EQ 而导致。在另一个极端是《生存的12条法则》的作者乔登・彼得森(Jordan Peterson
),他大声指控 EQ 是一种骗人的概念,一时的流行,便利的潮流,一场企业行销的骗局

从两个人极端的陈述看来,他们的对话似乎陷入了传教士、检察官、政治人物的职业心态

而作者以研究资料举出两个重点。(1) EQ 很重要:有一份涵盖将近两百份工作的研究整
合分析显示,EQ 是真的存在而且很重要。(2) 相同的数据指出,当我们想预期各种工作
的表现结果,IQ 的重要性是 EQ 的两倍以上(EQ 只影响了3%~8%的表现)。
他认为争论的重点不在于“EQ 是否有意义”,而是它“何时”比较重要或比较不重要。
例如 EQ 对于处理情绪相关的工作就有帮助,但是在情绪不是重点的工作上就比较没有关
系,甚至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是房仲、客服或顾问,拥有高 EQ 就能更好地帮助客户。
如果一个人是机械技师或会计师,拥有高超的 EQ 对工作就没有太大用处,甚至可能会成
为分心的因素。
因此,任何的陈述都有其侷限性,也有它能够成立的背景脉络。就像我们在听取别人的建
议时,我们要知道一个优良的建议,通常来自于那些“不会试着告诉我们答案”的人。他
们提供一些看问题的新角度,让我们自己透过“重新思考”去寻找答案。
让我重新思考的观念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碰到一些观念上的冲击,例如作者的描述和我的旧想法不同的
时候,就让我开始试着“重新思考”。以下举出三个让我重新思考的观念。
一、将具有争议的主题复杂化。作者认为每个故事都有不只两面的说法。与其把两极化议
题当作一个铜板的两面,不如透过棱镜的许多镜面去看它。看到那些灰色地带可以让我们
的思维更开放。
我自己一直比较倾向于“简化”问题,因为我认为简化之后的问题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可
是作者提出许多科学证据佐证,当一项议题以“比较复杂”的方式呈现给正、反双方时,
并要求双方思考其中的“细节”和“流程”,反而有助于软化和改变原本双方坚持己见的
立场。这让我重新思考的点在于,如果我未来要陈述一个二元化的对立观念,最好是把适
用性和侷限性都说明清楚,而不是一定要强迫自己或读者选边站。
二、对于学习,要放弃最佳典范。作者认为最佳典范意味着理想的惯例已经建立了。假如
我们要人们不断重新思考他们做事的方式,我们可能最好采取流程问责制,并且持续努力
去找更好的典范。像是在绩效文化中,人们经常变得依附最佳典范。人们会宣扬它的优点
,停止质疑它的缺点,也不再好奇它有哪里不完美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最佳典范意味着它
已经达到了终点。
这让我重新思考的地方是,我以前也很喜欢追求做某件事情的最佳典范,或是玩某一个游
戏的最佳玩法。但是作者提醒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活动,我们最好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持续寻找“更好”的典范。这个时候科学家的思考态度又派上了用场,我们先假设一种典
范,然后透过实验取得数据,最后再验证这个典范的有效程度。
三、保持开放心态去思考未来,丢掉十年计画。作者认为我们在去年感兴趣的事,今年可
能让我们觉得无聊。昨天令我们困惑的事,明天可能就变得刺激了。热情不只是靠发现,
而是培养出来的。只计画下一步就能让你愿意去重新思考。
我原本就有每年重新做一次新的“十年计划”的习惯,我认为这个方式有助于我思考更长
远的人生布局,让我采取格局更大的决策。我不认为我们必须完全舍弃十年计划,而是要
记得“定期回头检视”这项计画,然后持续修正。如同作者提到的另外一项建议是“安排
人生检查”,讲的就是每年一到两次的人生进度评估。两件事情彼此也不冲突,因为我们
大可制定十年计划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透过定期的回头检查,持续修正以适应未来
不断变化的世界。
后记:重新思考的力量
就像作者精彩的前作《给予》带给我们职场人际策略的冲击,《逆思维》同样是一本会带
给我们思想冲击的书,透过书中的案例分析,也让我更能够接受“改变想法”这件事情。
我以前常会觉得一个人“意志坚定”是很好的特质,但是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这个旧想法
。或许一个更值得我们欣赏的对象,是愿意改变心意、调整方向、以科学家的方式进行思
考的人。
我们需要“谦逊”才能重新思考我们过去的承诺,需要“怀疑”去质疑我们目前的决定,
需要“好奇心”去重新想像我们未来的计画。如同作者的提醒:“在这么做的同时,我们
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挣脱熟悉的环境以及先前自我的束缚。重新思考能解放我们,去做比更
新我们的知识和看法更多的事。”
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2022-10-05 10:59:00
终于有文了
作者: Misscat16868   2022-10-05 12:39:00
“沟通“这件事在台湾从上到下其实都不需要,只要说出既得利益者想听的话才叫思考,不然你问问我们政府可不可以批评、质疑、监督,跟政府、既得利益立场一致你会马上被夸奖,你这个孩子懂得独立思考,有前途,还有你可不可以不要用华顿商学院来包装这一大篇文,起码我觉得在商学院学生眼中这是一间不错的学术殿堂
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2022-10-06 04:02:00
书商一定会这样宣传阿,很多人看了超不耐烦
作者: iiverson649 (渣渣)   2022-10-25 12: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